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9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 现状分析。1.1 水量。淮安市地处淮河流域下游.洪涝、旱灾频发,全市1万km^2承接上游15.8万km^2的洪水下泄.素有“洪水走廊”之称。汛期大量客水压境.防洪压力大,有大量过境水东流入海;非汛期干旱频发.淮河常出现断流或污水下泄。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一般多集中在汛期.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0%左右.且与上游来水基本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0~2017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监测数据,研究了太湖无锡水域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蓝绿藻密度和入湖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太湖主要水质监测指标总体呈好转趋势,除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外,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均达到了国家Ⅲ类水标准;②各湖区比较发现,2012年以后,湖心的总磷浓度明显上升,其他指标平稳或有所下降;③藻类密度与pH值(r=0.685)和总磷(r=0.677)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 0.05),而与氨氮(r=-0.536)和总氮(r=-0.548)呈显著负相关(P 0.05);④入湖氮污染物是太湖主要污染来源,太湖总氮、氨氮浓度随入湖污染物浓度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太湖蓝绿藻密度与pH值、氨氮、总氮、总磷的相关性较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氨氮和总氮呈负相关关系,与总磷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此外,蓝绿藻密度的变化趋势较总磷浓度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3.
1概述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承接上中游15.8万km2面积的来水,多年平均入湖水量330.4亿m3,多年平均出湖水量342.0亿m3。入洪泽湖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80%以上由入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0—2011年秋冬春3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历史罕见旱情,以及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程度重等特点,对太湖地区春季旱情进行分析。并在降雨年际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大气环流、太阳活动、海温状况和区域严重旱灾韵律周期等多种模式进行研究,预测太湖地区干旱灾害。结果表明:2012年是严重干旱灾害暴发的极大值年;干旱灾害的暴发有规律可循,大范围、持续时间长的严重干旱都是在特定的气候背景条件以及大气环流异常情况下发生的。提出太湖地区暖冬影响下“干旱-湿润”周期和78a(34a+44a)严重旱灾韵律周期,进行干旱灾害成因与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水质安全,沿线污水处理厂尾水不允许排入输水干线。要建设尾水排放的安全通道,必须将尾水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结合起来;提出了直接排放、深度处理、净化工程三种沿线尾水处置的途径。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联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寻求尾水综合利用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6.
犊山水利枢纽生态调水功能的发挥是太湖水质改善的重要保障,客观测算其生态调水成本,对财政部门核定与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运行经费、推进调水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犊山水利枢纽生态调水工程概况、确定成本科目的基础上,依据相关规定,结合工程运行实际情况,分析核算犊山水利枢纽2010年以来实际发生的生态调水总成本与单位成本;选择合适的方法,区分低(6亿m~3/a)、中(8亿m~3/a)、高(10亿m~3/a) 3种调水量水平,预测犊山水利枢纽未来几年的生态调水总成本与单位成本,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1 概述 2003年6月21日入梅后,淮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形成全流域性大洪水。这次洪水淮河干流中下游无论是最高水位还是最大流量都全面超过了1991年水平,形成了建国以来最大的洪水。水文部门积极对此次洪水资源进行各项研究,为进一步利用洪水资源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传统的河流流量测量的方法是在测流断面上布设多条垂线,在每条垂线处测量水深并用流速仪测量一至几个点的流速从而得到垂线的平均流速,进而得到断面面积和断面平  相似文献   
8.
洪泽湖入湖、出湖水流泥沙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洪泽湖为研究对象,以其入湖、出湖水沙资料为基础,对入湖、出湖泥沙特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入湖、出湖泥沙的变化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洪泽湖整治及实施河湖分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1现状分析 1.1水量 淮安市地处淮河流域下游,洪涝、旱灾频发,全市1万km2承接上游15.8万km2的洪水下泄,素有"洪水走廊"之称.汛期大量客水压境,防洪压力大,有大量过境水东流人海;非汛期干旱频发,淮河常出现断流或污水下泄.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一般多集中在汛期,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0%左右,且与上游来水基本同步;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3倍多.全市多年平均本地水资源总量为34.90亿m3,人均占有量仅为675 m3.这种过境水量大、利用率低和本地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一直制约着全市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的发展.以2000年为现状年,在一般干旱年份(P=75%),全市水资源需求量为49.02亿m3,而水资源可供给量为45.27亿m3,缺水3.75亿m3,而且随着全市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淮安大中城市的构建,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