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能源动力   3篇
水利工程   2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吴江市汾湖中心城区及产业园区为例,针对土地利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水面积减小,河道淤积严重,水质恶化,洪涝灾害加剧,区内防洪压力加大等主要水系建设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和水系现状分析,探讨保护农村河网水系和改善农村水环境的主要措施:科学合理地进行水系调整规划,加强河道保护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树立人水和谐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基于20多年的水文资料以及2005-2010年的水质资料,研究水库型水源地水环境变化及水质保护对策.通过分析发现:赵村水库水质2005-2010年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带入大量面源污染.降雨量的增加对水库主要污染物TN和TP的影响作用有差异.降雨产汇流的增加对TN有稀释的作用;随着降雨的产汇流增加,TP的质量浓度值随之增加.同时,提出了赵村水库水质保护对策,主要有: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减少生活面源污染;加强生态建设,实施生态工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统一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水源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量数据阐述由于区域的自然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成为目前长江三角洲水资源水环境的主要问题。全区人均当地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区域水质大多为IV类水;近海水质恶化、赤潮频发、地面下沉、洪涝灾害严重。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包含几个关键问题:①阐明三角洲区长江干流的水文与河道特性,变化状况、原因与活动规律;②对长江三角洲水循环与水环境的承载力、特点与发展变化的趋势性做出量值分析;③现有水环境的治理与污染防治,清洁水源的有效获取、有效利用与有偿使用,以及清洁排放水流的措施与管理系统;④三角洲流域的整体规划,有计划地、分阶段、有效地防治洪水、内涝与潮侵灾害;⑤全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规划;⑥实施区域水环境、水资源的一体化管理;⑦公众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对栏栅式山溪取水工程的取水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在有足够大的集水廊道的前提下,该取水工程的潜在取水能力。结果表明,在影响栏栅取水量的诸因素中,栅条长度、栅隙和栏栅的设置角度对取水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取水量主要由栏栅的设置角度决定,而栅条长度和栅隙对取水量的影响程度较小;栏栅的设置角度小于50°时,栏栅有较大的引水比,栏栅的设置角度大于50°后,栏栅的引水比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里下河地区主要水环境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质时空特征分析和污染源识别是里下河地区水资源管理与污染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2011年里下河37个监测断面的10个水质指标数据,综合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及GIS软件分析了里下河地区水体污染物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污染源解析。结果表明:汛期的综合水质要差于非汛期的综合水质,非汛期40.5%的断面水质为Ⅲ类水质断面,汛期70.3%的断面水质为Ⅲ类水质标准;无论是汛期还是非汛期,东北部的监测点水质劣于西南部的监测点水质,但是西南部的灌溉总渠沿线由于受洪泽湖的影响水质状况最好;汛期关键污染因子为来源于非点源污染和点源污染的高锰酸盐、总磷、化学需氧量,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非汛期为来源于生活、生产污水排放的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锰。  相似文献   
6.
根据水文变异指标法及变化范围法(IHA/RVA),对江西修水流域上游两个大型水库启用日期差异进行组合,定量计算、分析了水利工程影响下的修水流域上游枯水流量的时序变异特征,探讨了水利工程建设前后导致的水文变异程度,揭示了对河流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的低流量范围内多个枯水情势高改变度的存在,为水库生态调度与河流生态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建立南水北调东线江苏省受水区水量配置、调度与管理一体可视化系统为目标,通过开展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优化调度与配置研究,推进供水水源划分,研制多目标约束下联合调度方案,建立水资源利用效率考核系统,进行用水量的反算与核定,以期揭示江苏省南水北调东线新增工程与原江水北调工程联合供水与协调耦合机制,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双管齐下,为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的有效运营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为跨流域调水与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示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对水资源系统进行模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等特点,构建流域降雨径流模型、水动力学模型、水量调配模型以及水工程调度模型等子模型,对受水区水资源量、供需水量等进行研究。基于所建模型提出水利工程调度方案,对研究区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分别模拟计算分析研究区内农业、工业、生活、生态和船闸用水户在现状与规划工情下不同水平年的供水、需水、缺水情况,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通过现状与规划方案对比可知,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建成后供水能力提高,缺水量显著降低。95%、75%和50%保证率下,缺水率分别降低10.3%、8.0%和5.2%。研究成果为南水北调东线水利工程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对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高密度的地表雨量站网资料生成基准降水量,采用分类指标、体积分类指标和定量指标,在0.1°×0.1°的栅格尺度上解析了1979-2016年汛期MSWEP(multi-source weighted-ensemble precipitation)日降水数据的误差特征,并剖析了MSWEP对于太湖流域多种特征降水要素的辨识能力。结果表明:MSWEP对日降水量存在一定程度低估,且在山丘区和太湖湖区的降水精度相对偏低,但与地表降水之间总体上具有较强一致性;MSWEP对太湖流域不同时段的极值降水量和台风降水量、梅雨量和汛期降水量也具有相当表征能力;MSWEP既反映了太湖流域西部特别是浙西山丘区地形对降水的强化作用,还反映了太湖湖区大型水域对降水的抑制作用;MSWEP也探测到受城市化影响太湖流域年最大1 d降水量在平原区东部存在高值地带。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了喀斯特地区表层岩溶带"二元"水资源特点基础上,将集对分析方法和熵权法相结合,构建熵权集对耦合评价模型,以喀斯特典型分布区的贵州省为例,分析了2000年到2008年的喀斯特地区表层岩溶带水资源安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2000年到2006年水源处于较不安全状态,2007年到2008年处于较安全状态。同时也表明以贵州省为中心的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状态正在转好,但还处于安全与不安全的边缘状态,形势也不容乐观。因此,应转变喀斯特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保障流域水资源的安全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