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水利工程   10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本文以滹沱河流域平原区为例,借助MapGIS平台,选用综合指数法,通过筛选最佳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量化研究了研究区不同时代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干扰程度,查明其时空演变规律,并结合研究区的人类活动实际情况、开采状况与地下水埋深变化对量化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人类活动干扰程度与同时代浅层地下水变化基本一致的事实,表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标准化过程中的异常数据识别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标准化是实现地下水功能评价定量评价的关键步骤,在量化过程中隐含一些数据处理方法,采取的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相应地就决定对此结果采取措施和方案的有效性。以西辽河平原地下水功能评价中的实际数据为例,给出一套评价指标异常数据识别和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赴日研修的体会与思考王金哲,王彬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CNPC)销售。物流研修团一行10人,于1995年5月22日至6月4日赴日本能源株式会社进行了关于石油销售、物流专业的研修、在日方精心组织下,通过讲课、参观、研讨,对日本石油产品的流通体制、渠道...  相似文献   
4.
基于"六五"至"十二五"期间有关区域地下水演化的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主要成果,对近30年来我国地下水演化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我国区域地下水演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项目选题的起源和立项的时代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重大需求驱动,包括华北和西北地区流域尺度地下水演化的国家重点项目研究,都是围绕国家目标或区域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及时揭示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区域地下水演化的关键科技问题,突显了重大科学研究的时代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河北平原地下水质变及农药化肥施用量变化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0年河北平原年均化肥使用量仅为18.5万t,平均耕地施肥量27.04 kg/hm2;1985年农药使用量3.26万t/a,平均耕地施药量4.94 kg/hm2.至2005年,化肥使用量达到303.4万t,平均耕地施肥量为506.58 kg/hm2,净增16.7倍;农药使用量8.08万t/a,平均耕地施药量13.49 kg/hm2,净增173.1%.农用化肥和农药在农田施用量不断提高,加之河北平原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开采量不断增大,已导致地下水的天然化学物质平衡遭到破坏,HCO3-Cl型地下水分布面积由1985年的1 250 km2增至2005年的6 980 km2、HCO3-SO4型地下水面积由4 210 km2增大为16 450 km2、SO4-HCO3型地下水面积由498 km2增大为1 330 km2、Cl-HCO3-SO4型地下水面积由96 km2增大为1 170 km2,而HCO3型地下水面积大幅减少.若按2000年-2006年多年平均雨水资源量、总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均承考虑,则每方雨水资源、总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中化肥、农药含量分别为37.4 g/m3、249.9 g/m3、292.6 g/m3和996.1 g/m3、6 655.4 g/m3、7 792.3 mg/m3.1959年河北平原的石家庄地区地下水中NO3平均含量仅为2.35 mg/L,至2005年NO3平均值高达56.2 mg/L.因此,急需重视化肥、农药最佳施用量与地下水安全及粮食安全之间关系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6.
地方石油公司划转两大集团公司是石油、石化工业实行上下游结合,产销一体化的重大举措。在石油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和安排下,经过近5个月的紧张工作,对石油集团辖区内12个省、区的15家地方石油公司及其下属各级石油公司和加油站的划转工作已全部结束。据初步统计,1...  相似文献   
7.
8.
根据碧流河流域生态特征,分析了适合该流域的河道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应用于碧流河水库兴利调度,并以生态目标为基础,确定下游河道的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碧流河水库下游河道生态环境基本供水量及改善供水量分别需要2 765万m3和4 250万m3。为了保护和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促进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需要采取最严格的用水管理制度,加大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并结合调水工程以及河库连通工程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太行山东簏丘陵区地下水能否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基于探采结合的大量深井抽水及水位恢复试验资料,采用量化对比分析方法,揭示了研究区基岩裂隙水赋存非均一性和开采易疏干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仅不同井位区之间地下水赋存具有空间非均一性,而且,各井孔内的不同深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在抽水时间小于70min时段,ZKs-3井的水位降深大于ZKs-2井的降深;70min之后,随着抽水时间增加,ZKs-2井的水位降深大于ZKs-3井的降深,且二者之差逐渐增大,表明ZKs-2井位的含水系统上部富水性较强、下部富水性较弱,ZKs-3井位的含水系统上部富水性较弱、下部富水性较强。不同井位含水系统具有不同的开采易疏干性:随着抽水试验轮次的增加,ZKs-2井的最大水位降深和水位恢复所需时间依次增加,但每次水位都能完全恢复至初始水位状态;ZKs-3井的水位未能完全恢复至初始水位状态,且至初始水位的距离依次增大,但每次水位恢复至稳定状态所用的时间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合理设计井的结构与布局是防止山丘区地下水疏干性开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干扰程度定量评价及验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滹沱河流域平原为研究区,选取地下水开采量作为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变化的特征值(母序列),开采机井数量、水浇地面积等7个因子作为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变量指标(子序列),采用综合指数法和MapGIS技术,借助1.25×1.25km2剖分体系,量化研究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影响程度演变时空特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滹沱河流域平原浅层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剧,影响程度“低”或“较低”分布区面积不断缩小,“较高”和“高”分布区面积不断扩大,这些变化与地下水位下降时空变化特征具有较好的吻合性。目前,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变化影响程度“较高”和“高”级的分布区面积已占滹沱河流域平原总面积的83.8%。规范人类合理利用地下水,加强地下水涵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