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5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微生物合成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合成的鼠李糖脂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易被生物降解、表面活性良好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目前用于发酵合成鼠李糖脂的菌株主要为假单胞菌属。综述了产鼠李糖脂菌株的发现与筛选、鼠李糖脂的生物合成途径与代谢调控关系、鼠李糖脂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控制、高产鼠李糖脂工程菌株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氧化法制备聚合硫酸铁镁絮凝剂(PFMS),对PFMS的结构和Fe(Ⅲ)活性分布进行分析,并将PFMS用于近岸海水净化处理,考察了投药量、海水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与自制聚合硫酸铁絮凝剂(PFS)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PFMS在制备过程中生成了新的聚合物形态,能有效去除污染物;对海水中浊度、UV254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5%和52%;PFMS对pH值有较宽的适用范围,但在酸性条件下,更利于UV254的去除;PFMS处理海水的絮凝效果优于PFS。  相似文献   
3.
絮凝剂是海水净化处理中的常用药剂,海水微生物絮凝剂是近年来崭新的课题。本研究自渤海湾采集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菌种,运用改进的絮凝率检测方法,筛选出一株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细菌,经16S rDNA鉴定与Biolog检测,确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命名为地衣芽孢杆菌dhs-36(Bacillus licheniformis dhs-36)。对该菌种培养物,发酵上清液,细胞破碎产物的絮凝活性研究显示其絮凝活性仅存在于发酵上清液中,并在菌株发酵2 d后获得最高絮凝活性。对该菌株絮凝活性的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发现该菌株絮凝活性易受酸碱性影响,只在pH值为6~10范围内稳定;但其絮凝活性在较宽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糖类、蛋白质、脂类与核酸定性反应确定该菌株产生的絮凝活性物质为蛋白质。该絮凝活性细菌絮凝活性较高,絮凝成分获得比较方便,有望未来应用于海水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平板法,研究供试茅孢蛋白对4种主要葡萄病害: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和黑痘病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抑菌蛋白用量为150 μL,培养6d后,对4种病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效力,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和黑痘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54cm,1.356cm,1.416cm和1.449cm.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海水冲厕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香港海水冲厕立法的成熟经验,针对我国内地海水冲厕技术推广的局限性,探讨我国内地海水冲厕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相关措施。认为海水冲厕技术是节约淡水资源的有效途径,其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亟需海水冲厕立法层面的推动和规范。  相似文献   
6.
海岛海水资源利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海水利用为显著特征的海岛多水源利用体系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海岛可利用水源,提出将海水利用引入海岛水资源循环系统,实现海水在饮用水、冲厕、空调等方面的多途径利用,提高海岛供水能力,为海岛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厌氧氨氧化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厌氧氨氧化发现的历史开始,依次阐述厌氧氨氧化反应途径,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厌氧氨氧化在全球氮循环中所起的作用,并介绍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工程化应用,最终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研究与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展望了厌氧氨氧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认为在微观方面,应尽快完成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基因组测序与建立模式菌株,深化分子生物学与生理生化研究;在宏观方面,探索自身最佳运行工艺,并与其他工艺结合,开发厌氧氨氧化集成工艺,克服本身缺点,尽快实现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工业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从渤海湾海水样品中分离筛选出1株絮凝活性最高达83.6%的细菌,经16S rDNA与Biolog鉴定,确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命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dhs-28(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dhs-28)。超声破碎试验证实其絮凝活性仅存在于发酵上清液中。该菌株在LB液体培养基中,37℃,180 r/min,发酵72 h,絮凝活性最高。经硫酸铵沉淀后用3 KD透析袋脱盐,获得该菌株絮凝活性产物。以絮凝活性产物为研究对象,发现其絮凝活性易受酸碱性影响,只在pH值为6~11范围内稳定;但在广范围温度(0~100℃)内保持稳定。糖类、蛋白质、脂类与核酸定性反应初步鉴定其絮凝活性产物主要为蛋白质,同时还含有少量糖类。紫外扫描揭示其成分较复杂。  相似文献   
9.
从渤海入海口的滩涂采集泥沙,采用石油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梯度稀释法与划线平板法作为筛选方法,分离、筛选出1株可降解石油的菌株SI-JHS。经过16S rDNA测序及Biolog 95种碳源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 sp.)。通过改变pH值、温度、盐度和石油含量等实验对SI-JHS进行石油降解试验。研究表明,菌株SI-JHS的最适宜降解条件为:盐度3.5%,pH值7.0,温度35 ℃,在该条件下,SI-JHS对石油降解率可达75.71%。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对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纯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考察上柱流速、浓度、p H等因素对S-腺苷甲硫氨酸动态吸附的泄露曲线和树脂饱和吸附量影响,确定S-腺苷甲硫氨酸树脂动态吸附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柱流速3.6 m L/min,进样料液浓度5.0 g/L,初始p H=5.0。用0.5 mol/L硫酸以流速3.6 m L/min洗脱吸附饱和树脂,产品得率为92.57%。树脂重复使用5次后其对SAM的吸附量和解吸率分别下降了13.68 mg/g和6.7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