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建筑科学   2篇
水利工程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因某工程电子工业厂房生产及工艺求,厂区内部分厂房或仓库内部均设置防爆墙。结合工程存在工期紧、施工难度大及施工要求高等特点,重点介绍了高层防爆墙的施工技术要求及施工工艺,包括材料选择、施工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通过工程验收,防爆墙施工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防爆墙体满足设计质量和施工进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固原海绵城市建设核心示范区为研究区,采用考虑水文过程的二维水动力城市雨洪模型,通过模拟典型设计降雨过程下的海绵城市建设前后研究区的内涝积水情况,对固原海绵城市内涝削减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2年一遇降雨条件下,研究区内9个重点内涝点得到明显改善,积水量峰值降低59.54%,积水面积峰值降低62.50%;当降雨重现期为30年一遇时,研究区内重点内涝点内涝有所缓解,内涝风险等级降低,积水量峰值降低60.37%,积水面积峰值降低69.88%。  相似文献   
3.
为认识城市湖泊对城市内涝的影响,应用基于水动力方法的城市雨洪过程数值模型对代表区域暴雨致涝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了不同重现期暴雨下假定城市湖泊面积发生变化时内涝积水总量与面积,从积水总量峰值和重度内涝积水面积方面量化分析了湖泊面积和位置变化对城市内涝积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湖面面积由0.5024 km2减少到0.00785 km2时,其积水总量峰值增加12.71% ~ 18.21%,重度内涝面积增加11.71% ~ 25.66%;不同位置处的湖泊对区域内涝的影响程度各异,如当降雨重现期为100年、湖泊面积为0.5024 km2时,湖泊位于研究汇水面上游、中游、下游处对应的重度内涝面积分别为173460 m2、169160 m2、162628 m2,可见湖泊位于下游处对致涝径流控制效果最佳。该研究有助于城市规划与防洪排涝工作。  相似文献   
4.
城市内涝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掌握城市内涝成因,针对性地制定防灾策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以海口市主城区为例,基于PCSWMM软件构建一维、二维耦合内涝模型,根据多情景模拟结果,分析内涝灾害特征及分类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组合减灾方案。结果表明,基于PCSWMM的内涝模型可提供支撑成因分析和防灾决策的可靠信息。海口市主城区积水成因主要包括降雨量超标、潮位顶托、河道和管道排水能力不足以及地势低洼和地形平坦。通过管道、河道改造结合增设蓄水池和排涝泵站的组合减灾方案可以有效缓解区域内涝。  相似文献   
5.
为高效准确地计算堰塞湖溃坝洪水演进过程,采用基于GPU加速技术的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了2018年金沙江"10·10"与"11·3"白格堰塞湖溃坝洪水演进过程,并将模拟流量过程结果与下游叶巴滩、苏洼龙的实测流量结果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对于无高精度地形资料的山区,该二维水动力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溃坝洪水演进过程。在计算效率方面,在462万网格的地形数据上模拟40 h洪水演进过程,两次模拟事件分别耗时61 min和74 min。可见该二维水动力模型在模拟洪水演进时非常高效,对洪水应急抢险事件可做到快速预测,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针对沿海城市日益突出的内涝灾害防治需求,开展基于示踪方法并考虑复杂河网系统水量交换的城市内涝防灾方案研究,以排水分区为分析单元,构建耦合示踪方法的城市内涝模型,显性化城市排水分区间复杂的水量关联性.以海口市龙昆沟排水系统为例,采用PCSWMM构建耦合示踪方法的城市内涝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可定量识别内涝积水来源,得到不同...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地形、雨强等因素对透水铺装稳渗率的影响,研究系统进行了3种透水条件、3种降雨强度(0.8mm/min、1.3mm/min、2.9mm/min)及系列坡度组合(横坡0°、5°、10°;纵坡0°、5°、10°)下人工降雨径流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坡度与稳渗率间呈负相关且可用幂函数描述,且坡度越大稳渗率减少越慢;雨强与稳渗率呈正相关仍可用幂函数描述,雨强越大稳渗率增加越快;横坡、纵坡、雨强三者对稳渗率的综合影响可用二次多项式函数描述,雨强影响较其他因素更为显著,在强、中、弱透水条件下分别为纵坡作用的4.3倍、1.3倍、1.9倍,横坡影响较纵坡显著,作用效果约为纵坡的1.1~1.4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