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完全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水利工程 | 29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水环境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环境数学模型的研究按照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叙述。阐述了水质模型在水质预测、水质规划评价、水环境容量计算和水质预警预报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国内外的实际应用情况。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在各个发展方向上的研究进展,说明水质模型未来的六个发展趋势:新模型的开发,不确定性水质模型的研究,水质模型与“3S”的结合,多介质环境生态综合模型,人工智能和水质模型的结合,地下水和地表水转换的水质模型。 相似文献
4.
5.
初始冰塞厚度与水流条件及冰流量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军 《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9,(4):385-389
初始冰塞厚度是冰塞研究的基础,对冰塞的后期增厚及平衡冰塞的形成与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水槽试验,对初始冰塞厚度的形成及变化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揭示了初始冰塞厚度与水流条件和冰流量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试验表明:在室内水槽中定性研究冰塞的形成与发展机理等变化规律时,使用石蜡模型冰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微灌在中国:历史、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微灌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经40余年,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创新,逐步实现了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和系列化,研究解决了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中出现的一大批关键问题,形成多个符合我国国情又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微灌技术应用模式,取得了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成为我国节水灌溉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微灌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促进了其在水肥药精量控制和农田生态环境调控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发挥,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回顾微灌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研究历程,系统总结了微灌技术在研究和实践中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在深入分析研究领域和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为微灌技术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9.
混流式转轮出口流速分布的PIV测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转轮出口速度分布好坏直接影响尾水管内压力脉动的大小,是影响稳定性的内在因素之一。本文针对HL220改型的模型试验,对转轮出口的速度内流分布,采用2D-PIV激光内流速测试设备对锥管内径向面进行了内流测试,给出了最优工况下转轮出口处径向面的流动瞬态分布,清楚显示了尾水管进口位置在最优工况下的流动非定常特征与细节。试验结果表明,PIV内流测试是进行转轮出口流动测量的一种可靠方法,结果为研究尾水管内的流动分布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0.
均质结构性软土地基的一维固结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软土的结构性试验和工程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以结构屈服应力为分段点的Cv-p曲线和k-P曲线的两段式简化模型,建立了均质结构性软土地基的一维固结模型,并给出其分析解和考虑扰动影响的结构性软土地基一维固结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土结构性及扰动对结构性软土地基固结性状的影响,算例表明随着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地基上部土体出现结构性破坏的固结压密且逐渐向深部发展,对下部土体的固结沉降发展产生较大阻碍作用,软土地基受到扰动会减缓地基沉降的发展,土结构性对地基固结性状影响明显,得到的结论可供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