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3篇
水利工程   28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河北省清河县高氟地下水的高p H值(8.3)、高氟浓度(3.6 mg/L)的水质特点,以新型高效Fe-Al-Ce除氟吸附剂为核心,设计了含预处理、活性炭吸附和超滤单元的小型吸附装置用于家庭终端高氟水的处理。在清河高氟原水现场,对不同空间流速(SV)和不同运行方式条件下的Fe-Al-Ce吸附剂除氟性能和装置出水安全性进行了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在SV=1 h-1条件下,装置运行效果良好,Fe-Al-Ce吸附剂除氟穿透吸附容量为活性氧化铝的3倍以上,装置出水的金属浓度符合标准要求,超滤单元对微生物有截留作用,但其微生物安全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输水系统数字三维视景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直观形象的展示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输水系统,运用视景仿真技术,建立了包括北京段管涵、水工建筑物和周围景观在内的数字三维虚拟场景,并实现了整个系统的虚拟漫游。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供水工程水源分散,供水规模小,建设标准低,没有完善的应急供水保障体系。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后,不仅造成水源污染和破坏,供水设施设备损坏,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文章通过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农村应急供水技术,包括水量、水质、水源和储水设施、水处理、消毒和水质检测等,以及常见应急供水设备及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农村应急供水安全保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控系统设置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量大、面广,水源分散、供水条件千差万别,区域差异性大。不同水源、规模的供水工程对自动化程度的要求不同。在分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自动化监控系统目标与功能的基础上,对监测设备选择、监控系统组成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水源类型、不同供水规模农村水厂的自动化监测与控制项目及其仪表设置标准。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北京市村镇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现状,重点介绍了北京市地方标准《村镇集中式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的编制过程、主要技术内容和一些条文说明.  相似文献   
6.
标准分类有多种方式,但大都没有明确权威的界定方法。结合2008版《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从标准的内容、编制目的、使用对象、结构等方面,研究提出了水利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与工作标准的界定原则,可为体系表的修订及收录范围的确定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农村供水工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规划设计及其质量验收,施工及其质量验收.随着饮水安全工作的不断深入,投资越来越大,集中式供水工程越来越多,设计规范已经颁布,如何规范施工及其验收应尽快提到议事日程.主要介绍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施工及其质量验收.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广大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是民生水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2005年开始,北京市政府就把解决农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列为新农村工作的重点,相继解决了饮用水源“四高”(高氟、高砷、高盐、高氨氮)、其他毒理学超标和理化超标问题。剩下因管网老化造成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计划在2008年全部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水利技术标准体系发展历程、现状、特点与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2008版《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的修订优化方案,包括:研究明确了水利技术标准的若干界定判别原则,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结构的优化论证,司局版和专家版标准需求分析报告编制重点,标准体系构建的若干支撑理论与应用方法;研究了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的收录优化方案与原则。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环境侧风影响下,小型自然通风空冷塔的换热性能提升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利用ANSYS/Fluent建立小型间接空冷塔的数值模拟模型,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模型塔在侧风影响下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基于某20m高的小型间接空冷塔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侧风在塔侧壁外侧引起的"高压区"是形成塔迎风侧散热器底部"负压区"、塔底部侧漩涡的原因,并使塔内空气流量减小。通过安装新型导风装置,将阻止大部分塔侧壁处的侧风往塔进风口处流动,并降低"风盖"的坡度以减小其对塔进风口高度以下侧风方向的影响,使空气通过空冷散热器的面积增大,进而提高塔在侧风影响下的热力特性。相比于未安装导风装置的情况,当侧风从4m/s增大至12m/s,通过安装新型导风装置可使塔的热负荷提升70%~1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