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2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我国用水总量增长整体放缓,生活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在总结我国用水总量和生活用水量演变特征及趋势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活需水管理模式的发展与生活节水发展现状,提出了基于个体需水特征与层次化需水机理的精细化管理方案设想。通过对居民生活刚性需求、弹性需求、奢侈需求三个需水方面的划分,提出了针对不同用水行为的细化落实管理设想,并给出相应措施建议,以期促进水资源全面节约与高效利用,缓解开发与利用、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为将我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践与二元水循环理论相结合,提高“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以SWAT模型为基础,通过改进子流域划分方法、添加经济社会模块和人工用水模块,对其人工侧支循环模拟进行了系统的完善,开发了基于SWAT的水量-水质-水效联合调控模型SWAT_WAQER。以广西南流江流域为例,从国民经济用水量、河道径流与水质等方面对模型进行校验,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2030年“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结果表明:该模型性能良好,能够用于不同节水情景下的国民经济用水量、污染物排放量、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结果分析,可以作为科学制定“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有力支撑工具。  相似文献   
3.
4.
基于集对分析模型的岷江上游流域震后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汶川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强度最大、破坏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给我国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岷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经常发生,极易造成突发性水源污染。通过引入基于熵权改进的集对分析模型,对岷江上游流域映秀镇周边水源地进行综合评价,最好、平均、最差三种情况评价结果均为Ⅰ级。结果表明,"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岷江上游流域部分水源地水质影响不大,震后岷江上游流域水质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岷江上游典型河段水电梯级开发水环境累积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近几十年水电开发程度较大,选取两河口—都江堰段为典型河段,针对该河段10级水电开发的情况,运用幕景分析法进行水环境累积影响评价。研究表明:岷江上游干流两河口—都江堰典型河段水电梯级开发对水环境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累积影响;在径流量的变化上表现为水量逐年下降,且趋势明显;水量年内分配经水电梯级调节明显发生改变;水质累积影响变化不大,但随着水电规划梯级的建成,有明显恶化的趋势;水温上累积影响较大,可能会对下游鱼类生长、繁殖,浮游植物、动物的生长及分布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农业灌溉不会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雄安新区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及提升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水资源承载力挑战,亟需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升途径。通过对现状和未来规划条件下新区可供水量的分析,针对未来需水量,分别进行了初步配置。以人-水关系为核心,考虑再生水和生态用水是否计入的不同情况,分析了现状和未来新区水资源承载力和承载指数。结果表明,在再生水和生态用水均计入的情况下,现状和未来水平年新区总缺水量分别为6.81亿m~3和2.08亿m~3,承载力分别为162.01万人和418.29万人,承载指数分别为3.28(人口超载)和1.27(人水均衡),但未来新区生活缺水率仍高达59.41%。考虑到新区发展中可能遇到各种风险,需通过从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增加4.50亿m~3的水来缓解超载问题,即增加跨流域调水量和上游水调节的潜力,以及开展新区及周边地区的节水活动。  相似文献   
7.
2013年普洱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在简要回顾普洱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与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普洱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的主要目标与任务;重点介绍了试点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做法,并对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鉴于中国年最大致洪暴雨落区的随机性,利用1900~2010年全国最大致洪暴雨落区分布资料,结合中国暴雨区划图并进行编号,得出每年暴雨落区的编号,从而形成年最大致洪暴雨落区时间序列。通过对该时间序列进行自相关、趋势、周期等一系列分析,发现该序列为独立序列,序列整体呈减小趋势,且通过了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序列存在9年左右的第一主周期、5年左右的第二主周期和30年左右的第三主周期,可见该序列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利用改进的BP网络方法对该时间序列进行模拟与预测,发现模拟和预测精度均较好,表明中国最大致洪暴雨落区具有一定的可模拟性和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求中国年最大致洪暴雨落区的规律,对1900~2010年中国历年最大致洪暴雨落区进行编号,将暴雨落区的空间分布转化为年最大致洪暴雨落区编号的时间序列。为揭示年最大致洪暴雨落区的随机性,采用Mann-Kendall法和小波分析法分析了该序列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结果显示年最大致洪暴雨呈现向东部季风区迁移机率增大的趋势,年最大致洪暴雨的落区和年际迁移轨迹存在约27年的第一主周期、7.5年的第二周期。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能源、粮食是我国的重要资源,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以上海市为例,构建上海市W-E-F (Water-Energy-Food 简写为W-E-F)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权,然后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上海市W-E-F系统和各子系统间协调发展水平,并应用灰色GM (1, 1)模型预测2018—2025年上海市W-E-F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结果显示:上海市W-E-F系统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3—2013年,W-E-F系统呈下降趋势;第二阶段为2013—2017年,W-E-F系统呈稳定上升趋势,并在未来2018—2025年耦合协调度呈稳定上升趋势,至2025年过渡到良好协调发展水平,但未上升到优质协调发展水平。上海市应继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展城市协调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