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水利工程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插图作为水利水电出版物中重要的信息载体,其制作效率及质量在整个出版物出版过程中起到制约性影响.针对利用AutoCAD制作插图存在的规范化、统一化不足所带来的时间、经济成本锐增问题,提出了作者与编辑对出版物AutoCAD插图进行协同处理的工作模式,并对该种模式具体内容、实施方案等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详尽的控制标准及要求.研究结果对其他行业科技出版物插图的绘制工作组织及管理可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7年2月,美国最高的大坝奥罗维尔大坝(Oroville Dam)主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发生严重破坏事故,引起世界水利水电界的高度关注。简要介绍了奥罗维尔大坝的概况,回顾了整个泄洪道事故应急决策过程,提出了相关应急处置启示,以期为我国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和《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水利部和财政部于2013年启动了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对山洪沟开展工程治理是构建山洪灾害综合防御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非工程措施的有效补充。但目前存在项目选择不理想、技术标准不完善、治理重点和原则把握不准、与非工程措施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为了稳步推进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逐步建成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御体系,提出了科学进行项目选择、制定技术规范、加强项目管理和技术培训、强调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等建议,通过总结经验、技术指导、及时纠偏,确保项目按照预定轨道开展。  相似文献   
4.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水利事业波澜壮阔的70年。作为基础产业,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防洪抗旱作为水利的重要工作,70年来通过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建设,我国的大江大河干流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中小河流暴雨洪水防范能力也显著提升,旱区供水基本得到了有效保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梳理分析了1950—2018年洪涝、干旱、山洪、台风灾害基本情况,总结了防洪抗旱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体系及科学技术在防洪抗旱中发挥的作用,分析了70年防洪抗旱减灾成效,用数据说明了水利建设特别是防洪抗旱减灾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保障作用,为今后我国水旱灾害防御和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节理岩体变形破坏及抗剪强度参数确定问题,开展了5种包含两条节理的典型节理分布型式的节理岩体试样的室内直剪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节理岩体的破坏主要表现为节理控制的节理与岩桥间渐进搭接破坏;对比分析了试验得到的25条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提出了应力应变曲线分类方法,包括滑动型、屈服型、剪断型、脆断型、剪断复合型五种类型,揭示了不同类型曲线间的转化规律;对基于Lajtai岩桥破坏理论的强度准则进行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基于Lajtai岩桥破坏理论的强度准则计算得到抗剪强度偏低与试验结果相对误差较小(小于9%),可用于节理岩体综合抗剪强度计算。  相似文献   
6.
根据水工隧洞衬砌受力特点,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大尺寸水工隧洞衬砌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压力筒体、加载系统、测量系统、封水结构组成,其中压力筒体由厚22 mm的Q245R钢板制作,尺寸为Ø3000 mm×L4000 mm,外水压力试验时采用橡胶囊柔性加载方式或衬砌与压力筒体间高压水体直接加载方式,内水压力试验时在隧洞内腔直接采用高压水体加载,动力源由自主设计的伺服控制高压水泵与稳压筒体组成,测量系统由常规检测仪器组合实现,封水结构则由端头涂刷防水胶与双圈橡胶条实施。该模型试验系统在高外水压力、高内水压力作用下的水工隧洞衬砌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试验系统能满足水工隧洞多种不同边界模型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7.
对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预警信号及防汛部门发布的山洪灾害预警信息,以及正在蓬勃发展的水利和气象部门联合制作发布的山洪灾害气象预警信息进行了系统梳理,梳理了3种预警信息的标准、传播渠道、对应的防御行动,提出了首先依据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和暴雨预警做好山洪防御准备,再依据山洪灾害预警信息进行准备转移和立即转移的防御流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