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4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黄河三角州典型灌区泥沙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开河灌区泥沙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小开河灌区泥沙处理应转变观念,结合灌区的实际情况,注重泥沙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地制宜的处理引黄泥沙。小开河灌区泥沙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①浑水灌溉、输沙入田;②以挖待沉,整理开发土地资源;③利用引黄泥沙生产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2.
小开河引黄灌区运行10a,输沙干渠基本处于冲淤平衡,未进行过大面积清淤,实现了泥沙长距离输运的前期设计目标。引水引沙条件、渠道边界条件,支渠与沉沙池运行情况均是影响小开河灌区泥沙长距离输运的主要因素;加大引水流量,降低引水含沙量,合理调整渠道断面形态,减小渠道糙率,科学调控支渠、沉沙池运行状况,均是提高灌区输沙干渠水流挟沙能力,保障灌区泥沙长距离输运和持续运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方法,对位山灌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位山灌区在区域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位山灌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搞好泥沙调度与沉沙池区开发;提高需水保证率;发展水利经济;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方法,对维持位山灌区健康生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沉沙池区缺乏治理;水资源供求矛盾尖锐;供水成本补偿严重缺失;水价问题日益突出;节水改造欠账太多;管理体制不适应现代新型灌区发展是位山灌区维持健康生命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办法,对小开河灌区泥沙资源优化配置途径及其生态效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在回顾黄河口演变与治理研究历史的基础上,系统阐述黄河口水沙条件、尾闾河道演变、拦门沙演变、滨海区海洋动力、河口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的研究现状。针对水沙变异条件下黄河口演变的新情况,总结黄河口演变与治理研究思路,提出了黄河口演变与治理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课题,试图为科学治理黄河口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黄河口新口门水下三角洲的发育演变影响到国土资源的增长与流失,影响到胜利油田海上油气开发变为陆上开发的战略,影响到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其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现通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对黄河口新口门附近水下三角洲冲淤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清水沟流路自1996年改走清8汊河已10余年,黄河口新口门附近的海域由于入海泥沙的沉积扩散,海域地形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通过运用AutoCAD、Surfer等软件对黄河口新口门地形分析可知,黄河口新口门水下三角洲平面呈椭圆形分布,椭圆长轴不超过15 km,短轴不超过10 km,说明黄河入海泥沙的沉积分布,除了新口门的大量淤积和老口门的剧烈冲刷外,其余大部分区域的冲淤厚度都在1 m以内。  相似文献   
8.
推荐了一个泥沙颗粒级配曲线方程,该方程考虑了泥沙的非均匀性.分析结果表明,标准方程、叠加拟合方程等相关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泥沙颗粒级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泥沙的非均匀特性和参数间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9.
黄河口清水沟流路治理工程实践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黄河口清水沟流路工程治理实践与效果,结果证明工程效果明显,尾闾河道萎缩减缓、稳定性增强、拦门沙危害程度明显减弱、流路使用年限延长.黄河下游水沙过程变异使河口演变出现了新问题,未来黄河口治理应加强原型观测与科学研究,同时继续实施挖河疏浚、河道整治及口门扰动疏浚等有效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的方法,研究了黄河口河道的萎缩过程及其对防洪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后,黄河口河道的冲淤过程、纵比降、横断面形态都经历了一个重新调整的过程,表现出新的演变特征;黄河口河道萎缩恶化了河势,抬高了洪水水位,坦化了洪水过程,延长了洪水传播时间,对防洪安全极其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