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0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143篇
电工技术   308篇
综合类   268篇
化学工业   527篇
金属工艺   201篇
机械仪表   330篇
建筑科学   373篇
矿业工程   197篇
能源动力   93篇
轻工业   341篇
水利工程   255篇
石油天然气   223篇
武器工业   80篇
无线电   4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7篇
冶金工业   209篇
原子能技术   37篇
自动化技术   54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开展坛紫菜高值化加工利用,以坛紫菜为原料、蛋白质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考察提取溶剂、超声时间和功率、料液比、pH等单因素实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超声波提取工艺,对其等电点、乳化性、起泡性等基础特性进行分析,并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超声全程时间50 min、超声功率1350 W条件下,坛紫菜蛋白质提取率为60.98%±1.01%。同时通过对所提取的坛紫菜蛋白质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坛紫菜蛋白质的等电点为4.5,在等电点附近,坛紫菜蛋白质有较好的泡沫稳定性,可达80.84%±2.95%;抗氧化测定结果显示,坛紫菜蛋白质在5~50 mg/mL范围内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浓度为50 mg/mL时,总抗氧化能力为2.89±0.09 U/mL,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当于0.83±0.08 mmol/L Trolox,DPPH清除率在10 mg/mL时达到68.04%±0.73%。该研究可以为坛紫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结合某型产品DC/DC模块的电磁干扰超标案例,重点分析滤波设计器件选择与电磁干扰的关系,通过GJB 151B-2013中CE102和RE102项目的测试,针对部分频段的超标问题,从设备中的DC/DC模块的滤波电路设计进行故障原因分析,通过合理选择滤波器件、改善其插入损耗等对应的优化措施,解决产品的电磁干扰超标问题,保证测试项目的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3.
以N-叔丁基-6-氯烟酰胺(化合物2)为原料,经1,4-加成与氧化、缩合、N-去烷基化、Hofmann重排反应,采用叠缩工艺合成了(6-(4-甲基哌嗪-1-基)-4-(邻甲苯)吡啶-3-基)氨基甲酸甲酯(化合物1)。化合物2与邻甲苯基氯化镁反应后,经I2氧化生成N-叔丁基-6-氯-4-邻甲苯基烟酰胺(化合物3)。化合物3与N-甲基哌嗪发生缩合反应得到N-叔丁基-6-(4-甲基哌嗪-1-基)-4-邻甲苯基烟酰胺(化合物4)。在MeSO3H作用下,化合物4发生去烷基化反应得到6-(4-甲基哌嗪-1-基)-4-(邻甲苯基)烟酰胺(化合物5)。在KOH/MeOH溶液中,化合物5与PhI(OAc)2发生Hofmann重排反应生成化合物1,总收率达到67.4%。  相似文献   
4.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结合壁面液膜模型,模拟圆管环状流中的液滴与连续气相的相互作用、液滴在壁面处的沉积与夹带、液膜的沸腾与蒸发等关键物理现象。通过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环状流实验结果比较,评价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环状流的预测精度。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液膜质量流量与实验测量结果吻合良好,证明所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及本构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环状流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分别利用水冷铜坩埚真空感应熔炼气雾化(VIGA-CC)和等离子旋转电极(PREP)两种技术制备出球形Ti-6Al-4V合金粉末,作者利用SEM、同步辐射CT扫描-三维重建和氩气含量测试等分析手段对不同粒径的Ti-6Al-4V合金粉末的孔洞缺陷和氩气含量、硬度值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VIGA-CC粉末粒度分布宽,细粉收得率较多,粉末粒度分布在40~180 μm之间, PREP粉末的粒度分布较窄,主要集中在110~180 μm之间;金属粉末内部的孔隙率、气体含量和孔尺寸随着粉末粒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同一粒径范围内VIGA-CC粉末的气孔概率多于PREP粉末;随着粉末粒径减小,粉末截面组织逐渐细化,其硬度值逐渐升高,整体上VIGA-CC粉末硬度值高于PREP粉末。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动轴振动问题,分析了传动轴振动的影响因素。利用理论计算及CAE仿真的方法对影响传动轴振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确保传动轴符合设计要求。本文对传动轴的残余不平衡量,传动轴的当量夹角,临界转速,中间支撑刚度,传动轴的弯曲模态进行了优化分析,传动轴的振动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7.
裂缝-基质模型CO2混相注入提高原油采收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传统驱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建立裂缝-基质模型以模拟裂缝性油藏。应用该模型开展CO_2混相连续注入和吞吐实验,研究CO_2混相注入提高裂缝性油藏采收率特征,并测试产出原油组分,据此分析不同连续注气时间下基质原油产出机理。结果表明,CO_2混相连续注入很难显著提高裂缝-基质模型原油采收率,基质长度为10.0 cm时采收率仅为18.2%,长度为20.0 cm时采收率降至14.1%。原油组分测试结果表明:CO_2注入初期(0~8 h),产出原油组分基本不变,溶解膨胀为主要产油机理,是主要出油阶段;注气后期(8~40 h),产出原油组分明显变化,萃取为主要产油机理,但产油量较少。CO_2吞吐可在连续注气基础上大幅提高采收率72.8%~73.9%;但吞吐效果受生产压差影响,当生产压差为5 MPa时,累积采收率仅为7.9%~12.4%;当生产压差增至20 MPa时,累积采收率最高可达73.9%。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双卧轴振动搅拌机搅拌筒内流场振动搅拌过程中固液混合流体瞬态流动情况,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提供的计算方法,结合动网格技术、欧拉多相流模型、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及离散相模型,采用C语言编写用户自定义程序(UDF),并将其动态链接到CFD中,在非稳态条件下数值模拟双卧轴振动搅拌机搅拌质量受振动轴转速、固相颗粒体积分数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振动搅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搅拌轴转速为35 r/min、混合料颗粒体积分数为20%、颗粒直径分别为10 mm、20 mm和30 mm时,振动轴转速分别为960 r/min、1 460 r/min和1 800 r/min时其搅拌质量最佳;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论基本一致,说明了数值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雷诺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流体力学中的基本公式,雷诺方程的数值求解一直是流体润滑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以雷诺方程的基本形式为基础,分别介绍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有限体积法求解雷诺方程的过程,讨论各自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介绍多重网格法同上述方法结合在求解雷诺方程中的应用,指出多重网格法在求解雷诺方程的高效性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突破,但在求解精度上并未有显著改善;讨论等几何分析方法在求解雷诺方程上的应用,指出等几何分析方法求解雷诺方程具有较高的效率和求解精度,但仍存在如样条基函数的不可插值性和IGA在雷诺方程求解方面的普适性等问题,探讨IGA的研究方向,如针对特定雷诺方程引入适于IGA的新型样条表征求解空间、修改IGA理论与雷诺方程的离散模式引入新型边界条件加载模式等;因数值求解雷诺方程时在边界处理、复杂求解域等问题上仍没有一个稳定适用面广的方法,建议可尝试联合IGA与多重网格法来求解雷诺方程,以进一步提高求解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10.
聚异丁烯马来酸酐(PIBSA)作为制备无灰分散剂的中间产物,其结构和性质直接决定了后续胺化反应的成败。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1H-NMR)分析两种催化工艺 (BF3和AlCl3催化法)制备的不同活性的聚异丁烯和不同烃化工艺(氯化法和热合成法)制备的PIBSA的结构,探讨PIBSA的合成反应机理,对比分析了两种PIBSA进一步胺化制备的无灰分散剂的低温油泥分散性、高温清净性以及烟炱分散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两种工艺制备PIBSA时,由于聚异丁烯的结构及反应原理不同,合成产物PIBSA的结构差异较大;热合成法PIBSA的末端以接枝的单五元环酸酐结构为主,氯化法PIBSA的末端主要以邻苯二甲酸酐结构为主,两种不同结构对无灰分散剂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氯化法PIBSA制备的无灰分散剂DL和热合成法PIBSA制备的无灰分散剂DR的低温油泥分散性相当,DL的高温清净性优于DR,而烟炱分散性略差于D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