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葡萄品种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葡萄浆果膨大期,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17个葡萄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并进行各指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的葡萄品种光合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欧美杂种的葡萄品种Pn通常高于欧亚种,欧美杂种康拜尔早生Pn最高,欧亚种白毕歌布尔和玫瑰香最低,且与其它品种之间差异显著.Pn与Gs、Tr显著相关,Gs与Ci、Tr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粗粒土淤堵模式判别及最优淤堵粒径区间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原水库坝基松散介质为研究对象,对粒径区间为8~16 mm、4~8 mm、2~4 mm、1~2 mm及0.5~1 mm的5种样品进行了室内淤堵模拟试验。依据试验结果,提出表层堆积淤堵、内部堵塞以及不淤堵等3种模式,其中内部堵塞又分为内部部分孔隙堵塞和表面-内部双重淤堵两种类型,且以表层-内部双重淤堵模式下产生的淤堵效果最佳;得出两种粗粒土淤堵模式的判别方法;提出了“特征孔径”的概念,并结合有效孔隙直径判别法,得出5组不同粒径区间材料的特征孔径,将产生表层-内部双重淤堵模式下的粒径区间作为最优淤堵粒径区间,与室内试验中淤堵效果最佳的添加颗粒粒径区间对比,结果较吻合,说明有效孔隙直径判别法可直接确定产生最佳淤堵效果的颗粒粒径,为选取不同粒径区间下的淤堵颗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松散堆积物坝基渗透淤堵试验及颗粒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山南地区水库坝基材料进行渗透淤堵室内试验及颗粒流数值模拟,从宏观到细观的角度研究了坝基松散介质渗透淤堵的过程。室内试验采用自制的渗透淤堵装置,分别对不添加淤堵材料及添加粒径为0.075~0.5 mm、0.5~1 mm淤堵材料的试样进行渗透淤堵试验,并监测试样的流速及渗透系数。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粒径为0.5~1 mm淤堵材料的试样流速降低速率较快,达到稳定后的流速值较低;(2)两种淤堵材料均可达到淤堵效果,添加粒径为0.5~1 mm淤堵材料的试样渗透系数降低较快,淤堵颗粒流失量较小。数值模拟记录了淤堵过程中流速、渗透系数及孔隙率的变化情况,并监测了淤堵颗粒中单个颗粒运动速度及位置的动态变化过程。计算结果显示:(1)随着时步增加,模型试样的孔隙率逐渐降低,添加粒径为0.5~1 mm淤堵材料的试样的流速降低相对较快且淤堵颗粒流失量较少;(2)对于无淤堵材料的试样渗透系数变化曲线随时步迅速收敛,而对于添加了两种淤堵材料的试样渗透系数变化曲线随时步呈递减趋势,并最终趋于稳定,透水性能降低,产生淤堵效应;(3)在渗透淤堵过程中淤堵颗粒的运动具有随机性。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模拟试验所得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以高原水库坝基松散介质为研究对象,对粒径区间为8~16mm、4~8mm、2~4mm、1~2mm及0.5~1mm的5种样品进行了室内淤堵模拟试验。依据试验结果,提出表层堆积淤堵、内部堵塞以及不淤堵3种模式,其中内部堵塞又分为内部部分孔隙堵塞和表面-内部双重淤堵两种类型,且以表层-内部双重淤堵模式下产生的淤堵效果最佳;得出等效粒径判别法和有效孔隙直径判别法两种粗粒土淤堵模式的判别方法;提出了“特征孔径”的概念,并结合有效孔隙直径判别法,得出5组不同粒径区间材料的特征孔径;将产生表层-内部双重淤堵模式下的粒径区间作为最优淤堵粒径区间,与室内试验中淤堵效果最佳的添加颗粒粒径区间对比,说明有效孔隙直径判别法可直接确定产生最佳淤堵效果的颗粒粒径。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东胜矿区某煤矿Ⅱ_(-3)煤层覆岩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和相似材料模拟2种方法模拟了薄基岩浅埋深煤层综放条件下的覆岩运移破坏过程。模拟结果表明,采动覆岩塑性破坏区的形态经历了"半圆拱形"-"马鞍形"-"拱箱形"的演化发育过程;随着采动空间的增大,采空区两端超前破坏裂隙扩展速度较中部变慢,最大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位于采空区中部,为76 m;采空区两侧应力集中程度呈现差异化现象,推进方向一侧应力集中程度较小,原始开切眼处应力集中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6.
对西藏山南地区水库坝基材料进行渗透淤堵室内试验及颗粒流数值模拟,从宏观到细观的角度研究了坝基松散介质渗透淤堵的过程。室内试验采用自制的渗透淤堵装置,分别对不添加淤堵材料及添加粒径为0.075~0.5mm、0.5~1mm淤堵材料的试样进行渗透淤堵试验,并监测试样的流速及渗透系数。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粒径为0.5~1mm淤堵材料的试样流速降低速率较快,达到稳定后的流速值较低;(2)两种淤堵材料均可达到淤堵效果,添加粒径为0.5~1mm淤堵材料的试样渗透系数降低较快,淤堵颗粒流失量较小。数值模拟记录了淤堵过程中流速、渗透系数及孔隙率的变化情况,并监测了淤堵颗粒中单个颗粒运动速度及位置的动态变化过程。计算结果显示:(1)随着时步增加,模型试样的孔隙率逐渐降低,添加粒径为0.5~1mm淤堵材料的试样的流速降低相对较快且淤堵颗粒流失量较少;(2)对于无淤堵材料的试样渗透系数变化曲线随时步迅速收敛,而对于添加了两种淤堵材料的试样渗透系数变化曲线随时步呈递减趋势,并最终趋于稳定,透水性能降低,产生淤堵效应;(3)在渗透淤堵过程中淤堵颗粒的运动具有随机性。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模拟试验所得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黄河重点生态区的矿山开采中,尾矿库坝的安全与稳定将影响矿区与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以影响尾矿密实程度、孔隙特征及结构变形与稳定的物理指标最大、最小孔隙比为研究对象,对比25种不同粒径,7~9种不同细粒含量尾矿最大、最小孔隙比结果,得到了由参数ε和ω确定最大或最小孔隙比随细粒分布函数;且发现参数εmaxmax)与εminmin)成线性相关。由此,建立粗细二元混合尾矿最大、最小孔隙比线性关系模型,推导确定线性关系的斜率α和截距β值;根据α和β值,反算189组尾矿的最小孔隙比,反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误差不超过6%。以上模型的建立可有效预测二元结构混合尾矿的孔隙比范围,为库内尾矿的堆积与稳定预测提供可靠的指标范围,进而为黄河流域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灾害防控提供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