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8篇
无线电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生态补水是流域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内容,当前生态补水实践处于探索阶段,理论体系还不完善,且生态补水目标和方案制定依据在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通过梳理永定河和潮白河近年开展的生态补水过程,比较了生态补水的目的 与背景、补水水源、补水路径及补水效益等特征,总结了生态补水的发展趋势,即生态补水逐渐由单一水源补水向多水源联合补水演进、由单一补水目标向多目标综合补水演进、由单一路径补水向多路径联合调度演进、由单一补水效益向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演进.最后从理论体系完善、实践经验总结及适应韧性城市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生态补水工作的发展建议,为区域生态调度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近日,城市暴雨内涝事件日渐突显,城市内涝减控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以北京市典型积水区上清桥区域为例,构建城市精细化洪涝模型并验证了其适用性,模拟研究区在增设泵站、管网系统改建、低影响开发措施建设以及闸坝洪水调度4种内涝减控措施条件下的内涝改善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增设泵站的改善效果最好,管网改建和海绵措施的改善效果相似,闸坝洪水调度改善效果最小;海绵措施建设在内涝积水面积方面改善效果显著;添设泵站和改建管网在内涝积水时间方面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考虑用水效率提升对不同时期用水定额的影响,核算了1988—2019年北京市水足迹变化过程,利用信息熵方法对比分析了实体水和水足迹用水结构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市实体水开发利用情势不断优化,呈现农业和工业用水量快速下降、生活和生态用水量显著增加的变化规律,形成了以生活用水保障为主、生态用水需求提升为辅的用水格局;北京市水足迹不断上升,商品贸易带来的虚拟水净输入极大缓解了北京市用水压力,但提高了北京市对虚拟水净输入的依赖程度,2015—2019年农业和工业虚拟水净输入在其水足迹中的占比都超过60%,水资源系统常年处于严重超载状态;实体水系统信息熵呈先增后减的态势,生活与生态用水已逐渐成为占绝对优势的用水类型,水足迹系统前期为熵增过程,随后趋于稳定,用水结构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4.
低影响开发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总结了绿色屋顶、植草沟和生物滞留槽等3项典型低影响开发措施的技术特点、实际效果与模拟研究进展,指导海绵城市建设中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应用实践。主要结论如下:现有研究多为点尺度小范围研究,建议对各项措施的技术规格、适用性及实际效果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应用推广较多,但缺乏实地效果监测与评价,有必要发展相关监测技术、设备,为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径流减控与污染物削减效果评估提供支撑;由于监测工作的缺失,现有低影响开发措施的模拟结果大都缺乏实测数据的验证,影响到模型合理性与实用性评价,建议从实测数据详实的小尺度措施模拟开始,逐步进行低影响开发措施的模拟工作;为了合理设置低影响开发措施的组合,建议构建低影响开发技术优选体系。  相似文献   
5.
低影响开发(LID)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之一,常用的LID设施又称典型海绵设施。为了对典型海绵设施的降雨、入渗、径流、蒸发过程进行长期监测分析,丰富典型海绵设施水文过程与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的研究内容,加深对海绵设施的水量、水质转化全过程的了解,在北京市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园区建立了一个典型海绵设施水文过程综合监测实验场。该实验场的研究对象包括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和绿色屋顶。主要介绍该实验场典型海绵设施的结构设计、水循环过程以及污染物削减过程监测系统构建等,可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围绕城市水资源安全管控,从合理调控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角度,以及发挥水资源的供给保障、支撑调节及承载转化等功能方面,总结北京市构建了融合多源供给、兼容并蓄和精细调配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对照构建北京市4个中心战略定位新要求,为加强城市安全风险管控,提高城市韧性,从强化水的约束引领作用、增强资源保障的弹性适应性及提升水资源智慧化调配水平等方面给出了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为未来城市规划和发展动力提供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北京市现有雨水管控体系的梳理,从内涵、内容及指标三个方面探讨了海绵城市与水影响评价的关系。结合当前营商环境改革要求,分析了基于水影响评价制度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管控的可行性。提出:将年降雨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物总量削减率、雨水资源利用率纳入水影响评价审批指标中,其中雨水资源利用率指标又以"灰绿比值"作为是否执行的依据,临界点值为1;结合水影响评价项目分类,建立海绵城市豁免清单,仅对建筑与小区、农林生态环境、市政工程、线性工程共四类建设项目进行管控,并将海绵建设内容纳入验收环节;结合北京国家海绵试点区实际情况,明确了基于水影响评价的海绵城市管控机制的近期和远期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8.
飞行员夜视镜在未来夜间空战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佩戴夜视镜飞行也带来诸多安全问题和人机工效问题。为保证飞行员佩戴夜视镜的飞行安全,同时提高夜视作战效能,改善和提升飞行员夜视镜的人机工效是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飞行员使用夜视镜时的存在的典型人机工效问题,从夜视镜设备性能改进、人员训练以及使用环境与时机3个方面给出了效能提升建议,为提高飞行员佩戴夜视镜飞行安全性、高效性和舒适性提供适用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杨默远  潘兴瑶  刘洪禄  于磊  邸苏闯  张宇航 《水利学报》2019,50(12):1510-1517,1528
降雨资料的合理选取是进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统计分析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量对应关系的准确性。本文以北京市海绵城市试点区1951—2016年长序列场次降雨数据为例,定量分析了场次降雨划分方法和场次降雨序列年际变化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人为划分的日降雨数据而言,场次降雨数据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场次降雨特征。日降雨数据计算得到的设计降雨量整体偏低约14%,对于8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条件,设计降雨量偏低5.9 mm。通过对6个场次降雨特征值进行M-K突变和趋势检验,将北京市海绵城市试点区的场次降雨序列划分为3个阶段,针对各阶段分别核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量关系,进而得到较为全面和客观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变化区间。因此,在数据资料允许的条件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核算应基于场次降雨数据进行,并在识别场次降雨序列年际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变化区间,提高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量对应关系计算结果的科学性,确保最优的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与合理的工程建设投入。  相似文献   
10.
在考虑人均GDP和人均能源消耗量两个关键指标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1997—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与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用水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利用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验、t检验和Breusch-Godfrey检验等多重检验优选EKC模型参数,并进一步对水资源供给端和需求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水总量、工业用水量和农业用水量的EKC均呈倒“N”形,用水总量、工业用水量和农业用水量已进入控制性下降阶段;第三产业用水量EKC呈线性增长趋势,第三产业用水量还未到达控制性下降阶段,仍将持续增长;第三产业用水量是未来用水的主要增长点,应加强地下水综合减采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