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水利工程   2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四环暗涵浅埋暗挖隧洞二衬支护何时施做,关系到西四环暗涵工程、西四环路及周边建筑物安全,并对二衬支护质量、施工周期、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对该课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输水系统数字三维视景仿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直观形象的展示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输水系统,运用视景仿真技术,建立了包括北京段管涵、水工建筑物和周围景观在内的数字三维虚拟场景,并实现了整个系统的虚拟漫游。  相似文献   
3.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涵洞设计的要求,考虑了箱涵内无水、过设计洪水、过校核洪水以及施工阶段等各种工况,设计研制了水利涵洞结构设计软件。采用涵洞结构设计软件,实现了单孔、双孔及三孔箱涵从参数输入到各种荷载计算、内力计算、配筋计算、抗裂及挠度验算,以及输出相应的工程图等全过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本成果不仅适用于水利涵洞的设计,也适用于公路、铁路涵洞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全防水复合衬砌隧洞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有压输水隧洞复合衬砌结构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结合技术,即:采用自粘型防水卷材作为主要防水层,配以混凝土自防水的复合衬砌防水体系。该技术适用于具有防水要求的双层衬砌结构输水隧洞。采用这种双层衬砌防水技术,可以将防水层从以往的径向防渗增强为径向、轴向、环向防渗,解决了输水隧洞因为外衬或内衬局部渗水而导致衬砌间窜水的现象,增加了结构耐久性。这种结构便于运行期间进行检修、排查渗漏点。该技术已成功地在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东干渠工程中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浅埋暗挖输水隧洞施工为研究实例,使用三维有限元程序ADINA对隧洞衬砌在施工期及运行期不同工况下的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工程设计中比较关心的弯矩和轴力等内力计算结果,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永定河倒虹吸是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北京段)总干渠穿越永定河的建筑物,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卢沟桥拦洪闸下游3.9km。倒虹吸穿大宁水库副坝,经大宁水库,穿永定河右堤、过永定河、穿永定河左堤及北京市西五环路至晓月园,全长2518.79m。其上游接大宁调压池,4孔穿过永定河,其中2孔下游接卢沟桥低压暗涵向团城湖供水,设计流量30m~3/s,加大流量为35m~3/s。2孔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修建永定河滞洪水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水文、工程地质、工程总体布置与规模、主要建筑物、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及社会与环境效益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1工程方案概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分配给北京的年水量12.38亿m^3,除总干渠输水损失后进北京渠首为10.52亿m^3,北京段的供水目标主要是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兼顾必需的环境用水.输水工程南起与河北省相接的房山县南尚乐乡北拒马河中支南,向北直至颐和园团城湖,全长约80km,设计流量50m^3/s,加大流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来水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因地制宜,结合既有工程,巧妙提出了南水北调来水通过京密引水渠反向加压调入密云水库的调蓄思路,优化了南水北调中线总体布局,实现了南北联调、丰枯相济,同时恢复密云水库在供水任务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北京水资源战略储备。如此长距离利用现有渠道,既保留原有正向输水规模,又实现大流量反向调水功能,在国内少有先例。通过前期的理论分析、论证比选,确定了沿京密引水渠反向输水、分级加压总体布局,推算出渠道双向水面线成果,论证了渠道泵站、管道泵站和出入密云、怀柔两水库的关键节点布置,制定了满足不同工况的调度运行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工程线路布置是关系到工程经济合理、总干渠输水安全和降低工程造价的关键,西四环暗涵线路选定本着必须符合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满足小流量自流输水(20 m3/s)的前提下,工程量最少,工程造价最低;保证输水建筑物安全及输水安全;尽量降低工程拆迁;尽量减少总干渠至分水口线路的长度等原则对三条线路进行了比较,最终选定沿西四环主路下行的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