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15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三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方式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沙问题是三峡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在三峡工程论证和初步设计阶段提出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可以解决泥沙问题。2003年水库蓄水运用以来的实践表明,水库基本遵循了"蓄清排浑"调度运用原则,并根据上游来水来沙减少等新情况对水库运用方式进行了优化调整。本文系统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清排浑"运行方式及其优化调整的利弊,包括提前5年实施175 m试验性蓄水、汛期水位动态变化、汛末提前蓄水等对水库淤积和坝下游河道演变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水库调度方式,形成"蓄清排浑"运用的新模式,保持水库长期使用的建议,试图为三峡水库科学高效安全运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50 年来泥沙研究所主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0年来,泥沙研究所几代科技人员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对我国工程泥沙问题进行了大量针对性的研究,为一些重大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在三门峡、小浪底和三峡水库上下游的泥沙问题解决,黄河和长江等河道演变研究和治理、黄河口演变和治理等,无不包含着我所职工的心血。不少科研人员,在所里组织和个人自觉开展相结合的形式下,不间断地开展泥沙运动基本理论研究,经过一批研究人员的艰辛努力,研究成果颇为丰硕,如浑水异重流、泥沙运动随机理论、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高含沙水流、水库淤积及河床演变等理论成果,其中一些达到了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为将我院提升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泥沙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泥沙运动、河床演变、工程泥沙、泥沙模拟技术等领域近年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分析,认为我国泥沙研究水平总体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根据新形势对泥沙研究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今后要加强泥沙基夺理论、河流健康与环境泥沙问题、泥沙资源化与优化配置、商业应用软件的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回顾已有河道输水输沙特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张瑞瑾水流挟沙力公式入手,引入来流含沙量的概念,推导出河道输水量与输沙量关系式。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分别得到了黄河干流河道兰州至利津站不同河段输水量与输沙量关系式,相关关系较好。黄河干流各河段输水量与输沙量关系特点的分析表明:兰州-石嘴山和潼关-利津河段受大型水利枢纽运行影响较大,石嘴山-头道拐与头道拐-潼关河段分别受比降变化和支流入汇影响较大;随着河道水流含沙量的增大,输水量对输沙量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三门峡水库天然情况下及建库后进出库水沙过程进行了变化趋势以及变异点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情况下水沙序列基本处于无趋势状态;而三门峡水库运行后进出库水沙序列大多出现了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趋势在未来仍将延续;三门峡水库的运行对流量序列的影响相对较小,对年内径流调节有一定影响,对入库含沙量的调整较大。  相似文献   
6.
Bagnold推移质输沙理论中有关参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gnold的推移质输沙理论是泥沙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其中的有效摩擦系数tana、跃移推力中心高度及处的水沙运动速度差等参数经常被人们所引用.关于这三个参数的取值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根据高速摄影技术测得的颗粒跃移轨迹资料,对这些参数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ana的取值不应是一个常数,而是随相对水流强度变化的,的取值同Bagnold一致,的取值则同Bagnold的假设有较大的差异.采用本文所取的三个参数值得到的Bagnold推移质输沙率的修正公式,其计算结果同各家公式相比是合理而可取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泥沙数学模型,对胜利油田耿井水库2#沉沙池运行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依据不同的引水含沙量条件,2#沉沙池实现转圈沉沙的合理运行方式,成查包括一级泵站引水流量过程及历时,二级泵站调整沉沙池出口水位过程及有效历时。如果进一肯考虑初期二级泵站即降低沉沙池出口运行水位,则可进一步增加引水历时,提高沉沙池输沙沉沙效果。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观测结果,再会得可互相印证。动用数学模型分析泥沙输移规律,可以预先  相似文献   
8.
一种把科技与生产、生产与流通有机相结合的“新型养猪模式”在苏中大地诞生。这是我国养猪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的理想途径,它标志着我国传统养猪向现代化养猪转变的开始。这是商业部科技质量司司长刘义信去年11月25日在江苏仪征召开的商业部“新型养猪模式”科技成果鉴定会上宣布的。  相似文献   
9.
引黄灌区泥沙远距离分散配置模式及其评价指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引黄灌区各类泥沙处理方式,本文提出了引黄灌区泥沙远距离分散配置模式并论述了其内涵。指出该模式是灌区水沙联合优化配置的一种形式。给出了远距离输沙系数、泥沙分散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利用配置模式的评价指标对引黄灌区的泥沙分布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南引黄灌区的远距离输沙系数和分散系数都大于山东省灌区,浑水灌溉方式的远距离输沙和分散程度大于集中处理泥沙方式。在引黄灌区内,提高渠道输沙能力是实现泥沙远距离分散配置模式的重要前提;对于渠道输沙能力较小的引黄灌区,渠首宜采用集中处理泥沙的方式处理粒径大于0.05mm的有害泥沙;对于渠道输沙能力较大的灌区,可直接采用分散处理泥沙方式。  相似文献   
10.
黄河干流泥沙空间优化配置研究(Ⅰ)———理论与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分析1950年以来6个不同时期黄河空间泥沙分布状况及存在的主河槽淤积比例偏大、主河槽萎缩、河道输沙能力下降、排沙入海比例减少等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的总体框架,提出了泥沙优化配置的理论方法,确定了黄河泥沙配置的1个总目标、2个子目标、6个评价指标、7种配置方式和10个配置单元。研发了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数学模型,该模型由河道水沙动力学模型和泥沙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两个子模型构成。河道水沙动力学模型计算河道平滩流量、滩槽冲淤量和引水含沙量等,泥沙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由综合目标函数和配置约束条件构成。优化配置方案由两个子模型联合计算而得。本文介绍了优化配置模型的计算过程和采用的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