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22篇 |
国内免费 | 47篇 |
完全免费 | 126篇 |
专业分类
水利工程 | 6095篇 |
出版年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12篇 |
2017年 | 68篇 |
2016年 | 70篇 |
2015年 | 110篇 |
2014年 | 216篇 |
2013年 | 225篇 |
2012年 | 276篇 |
2011年 | 274篇 |
2010年 | 316篇 |
2009年 | 351篇 |
2008年 | 420篇 |
2007年 | 405篇 |
2006年 | 387篇 |
2005年 | 338篇 |
2004年 | 334篇 |
2003年 | 284篇 |
2002年 | 271篇 |
2001年 | 199篇 |
2000年 | 226篇 |
1999年 | 177篇 |
1998年 | 164篇 |
1997年 | 107篇 |
1996年 | 88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89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8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3篇 |
1966年 | 9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7篇 |
1960年 | 3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3篇 |
1953年 | 2篇 |
195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自由面渗流分析的虚单元法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有自由面渗流分析的有限元法一般采用移动网格法,近年来出现了几种固定网格法在扩大了的域上求解,本文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有自由面渗流分析的虚单元法,该法优于上述方法。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水污染环境经济损害初步评价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运用水污染损失率为基础的评价方法,对洞庭湖水体使用功能损害程度进行评价表明:洞庭湖水已不适合作饮用和游泳水源(重损害,损失率分别为70%和58%);主要污染物来自营养物质,且以氮为限制性因素。洞庭湖功能损害的根源在于泥沙。洞庭湖作为人体非直接饮用的旅游娱乐用水已受到严重威胁(中损害,损失率22%)。作为养殖、农业灌溉以及一般居住环境用水尚好(损失率<8%)。综合损害程度为中损害(损失率42%),若洞庭湖水不再用作饮用水源和游泳场,其综合水质是可接受的(微损害,损失率降为3%)。 相似文献
3.
4.
空间插值方法在绘制降水量等值线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范银贵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2,22(3):48-50
以绘制湖南邵阳地区2000年年降水量等值线为例,介绍距离倒数加权法,最小曲率法,三角部分线性插值法,克立格法这4种常用空间插值方法的原理,对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比较,应用实例表明,用克格法的插值结果绘出的等值线美观且接近实际,认为克格法是适用于邵阳地区降水量空间插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7.
风险分析的灰色—随机风险率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基于概率论和系统理论方法,定义了灰色概率、灰色概率分布、灰色概率密度、灰色期望及灰色方差等基本概念,针对系统的随机不确定性和灰色不确定性,建立了风险分析的灰色-随机风险率方法。在该方法中,作者将风险率的不确定性归因于系统的灰色不确定性,将系统性能函数变量的分布处理成灰色概率分布,并用灰色-随机风险率来量化系统失效的风险性。最后,将灰色-随机风险率转换成一般的随机风险率,进而用改进一阶二矩法进行计算。作为算例文中给出了该方法应用于嘉陵江苍溪段有机污染风险率的估算。 相似文献
8.
9.
测量机器人系统在五强溪大坝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一种新研制的测量机器人系统的亚毫米级精度自动监测原理及该系统在五强溪大坝进行的现场实验结果。连续15d自动监测结果表明,系统可作为实现大坝变形监测‘无人值班’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退田还湖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分析退田还湖工程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就工程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预测,获得了退田还湖能扩大洞庭湖行蓄洪能力,改善湖区局部气候和水质,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血吸虫病流行控制的有利结论。工程实施以后,洞庭湖行洪能力将增加10%以上,在特大洪水年,蓄洪垸和单退垸高水还可扩大湖面面积1343km^2,加上现有天然湖泊面积2625km^2,可达3968km^2 ,接近新中国成立初期天然湖面积。同时指出了不仅工程和移民集镇建设占压部分土地,破坏地表植被,产生水土流失,而且可能会因环境基础设施的缺乏或建设滞后,乡镇工业“三废”,居民生活污水与垃圾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带来安置区局部水质和土壤污染风险,并提出了湖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