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建筑科学   6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合流制管网系统在雨天溢流污染严重,造成城市水体黑臭现象的问题,以银川市某高密度城区合流制管网系统为例,基于SWMM模型,在短历时设计降雨和长历时设计降雨两种条件下,模拟分析了合流制溢流(CSO)调蓄池、雨污管道混错接改造、绿化带海绵化改造等“灰绿”协同措施对CSO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CSO调蓄池、雨污管道混错接改造、绿化带海绵化改造及“灰绿”措施结合4种方案在短历时、长历时设计降雨条件下,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溢流水量及溢流污染物负荷均增加,溢流削减率均逐渐减小,其中“灰绿”措施结合方案对溢流污染的削减效果最为显著;重现期小于5 a时,溢流水量削减率与溢流污染物负荷削减率基本达到80%;降雨条件为中雨时,污染物负荷削减率基本达到75%;重现期为20 a时,溢流水量削减率及TSS、COD、TP、NH^(+)_(4)-N负荷削减率分别达到64%、70%、70%、70%、70%;降雨条件为大雨时,溢流水量削减率及TSS、COD、TP、NH^(+)_(4)-N负荷削减率分别达到28%、32%、26%、31%、33%。  相似文献   
2.
针对合流制管网系统溢流污染严重且易造成受纳水体出现黑臭现象等问题,以银川市第一污水处理厂片区为例,基于雨洪管理模型(SWMM),在短历时设计降雨和典型年长历时降雨条件下,模拟分析了研究区域溢流排口溢流量及溢流污染物负荷对不同降雨条件的响应关系及其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雨天合流制管网系统的溢流量及溢流污染负荷量较大,且无论是短历时还是长历时降雨条件下,均具有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的特点;厂前溢流污染浓度大,超过受纳水体自净能力,短期内水体水质处于黑臭状态。本研究对银川市黑臭水体治理及溢流污染防治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储超  王锡  牛亚楠 《区域供热》2022,(1):127-136
为了满足我国对环保及能源的需求,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成为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的趋势.文章针对北京地区某办公建筑构建了含跨季节储热的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年总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在满足全年负荷的情况下利用P SO算法(粒子群算法)对该系统中的跨季节储热系统关键设备(储热水箱和基岩储热设备)的容量进行优化,得出了其...  相似文献   
4.
邱德华  辛奕  郑皓 《现代城市研究》2024,(2):110-116+121
姑苏区作为苏州中心城区,旧城社区不仅面临存量背景下内涵式、精细化更新需求,更承载了城市文脉与历史记忆。文章将文化资本理论引入旧城社区更新领域,通过聚焦社区文化资本的识别、分类、评价与利用,对旧城社区更新类型、特征问题及优化策略展开研究。构建旧城社区渐进式更新体系,提出更新思路,尝试建构基于基础、生活、精神、制度、产品五大维度的社区文化资本评价体系,并分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更新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针对城市内涝及非点源污染问题,从海绵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以银川市金凤区作为研究区域,采用SWMM建立雨洪模型,选取设计雨峰系数为0.4的5种降雨重现期和降雨重现期为0.5 a的4种雨峰系数共9场降雨,评估研究区在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组合透水铺装及雨水花园组合透水铺装5种LID方案下对径流及4种污染物的控制效果。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重现期的增大,5种方案的径流控制率及污染物负荷削减率均有所减小;下凹式绿地组合透水铺装方案的削减效果最为显著,重现期为0.5~5 a时,该方案径流控制率均大于65%,污染物负荷削减率均大于45%;重现期为10 a时,径流控制率及TSS、COD、TP与TN负荷削减率分别为61.38%、42.86%、58.23%、44.03%和55.95%;重现期为0.5 a时,随着雨峰系数的增大,5种LID方案的径流控制率及污染物负荷削减率的变化均不明显。LID方案对中小重现期降雨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但因组合方案各措施间受到相互作用及不透水面积等因素的影响,并未达到“1+1>2”的叠加效应,最优方案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气候变化与城镇化的共同影响下,雨 洪灾害成为当前城市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国内 外学者对城市雨洪灾害风险治理的研究日益增 多,但通常从复杂系统工程的局部出发,缺乏对 多维视角的综合性探讨。回顾数十年来国内外 研究进展,总结出当前国际上主要的几类研究 视角:以雨洪设施为主的治理、以规划为重要手 段的政策治理、防灾技术治理及保险、激励、法 规、宣教等其他治理措施,同时也包括治理中的 多主体参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与国外 在治理思维、治理方法和治理保障等方面的差 异,提出五个方向的研究展望:融合人工与自然 的雨洪设施优化研究,兼顾韧性与协调的规划 政策治理研究,贯通数据、方法与应用的防灾技术研究,统筹市场、法规与教育的体制机制研究,完善角色与路径的主体互动参与治理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研究背景老旧小区改造的迫切形势据住建部统计,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近16万个,涉及居民超过4200万户1,2。很多建成年代较早的老旧小区,由于建设标准较低、失养失修失管严重、环境质量较差、建筑功能不完善、公共活动空间不足、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齐全等问题,对居民的基本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亟需对其公共设施和环境条件进行改造。自“十四五”起,我国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统计数据、调查数据,考察中国新区空间开发的历史过程,定量分析空间治理手段对新区空间开发的影响,构建中国新区空间开发的本土化制度分析框架,旨在发现中国新区空间开发背后的制度逻辑。研究发现,在中国新区空间开发的40年中,中央政府设置了不同的制度激励条件,导致央地关系、政企关系发生变化,随之改变的空间治理制度引发了中国新区空间开发模式的3个阶段变迁。第一阶段是新区的制度红利期,中央施行分税制,地方以协议出让土地的方式招商引资,以企业税收缓解财政压力,导致新区呈现出工业开发的特征。第二阶段是新区的制度普惠期,中央相继实施住房制度、土地制度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地方以招拍挂方式出让更多的商住用地,以土地出让金缓解财政压力,导致新区呈现出综合开发的特征。第三阶段是新区的制度创新期,中央收紧土地配额指标的同时开展考核机制改革,地方面临土地资源紧约束和提升土地效益的压力,导致新区呈现出功能提升再开发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极端雨洪灾害日趋频繁和我国城市持 续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提出了 以海绵城市理念,推进蓝绿灰基础设施结合,系 统构建雨洪韧性城市体系的框架,从空间管控、 工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构建思路, 并建立了雨洪韧性城市的风险适应、风险防治及 灾害应急实施策略与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我 国多个新区规划建设案例从理想蓝绿空间结构、 洪涝统筹治水体系和功能复合的用地布局等角 度探讨了构建和谐“人水城”关系的规划解决方 案,以动态发展的全过程视角制定目标,多专业、 多角度、多手段制定治水方略,推进海绵城市理 念的落实,实现城市雨洪韧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基于萍乡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实践,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污染削减率、水安全保障三个方面对萍乡市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萍乡市实施的32.98km2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内,试点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6%,径流污染削减率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84个积水点基本消除,试点建设效果显著,相关成功经验可为当前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