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篇
水利工程   2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黄灌区水沙资源配置关键技术包括灌区减沙沉沙技术、引水分沙技术、渠道输水输沙技术等。通过引黄灌区引沙和沉沙资料的分析,论述了引黄灌区减沙技术和对灌区有害的粗颗粒泥沙处理技术,前者主要是通过控制引水含沙量或减少引水量来实现,后者主要是通过有害泥沙的拦截和沉积来达到。结合渠道输水输沙能力,总结了提高灌渠输沙能力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前者包括加大渠道比降、渠道衬砌、改造阻水建筑物、优化断面等,后者主要是指水沙调控技术。通过分析渠道引水分沙特征,进一步探讨了引黄灌区自流灌溉和提水灌溉的特点,指出自流灌溉的支渠引水含沙量略低于或等于干渠含水量,渠道处于增淤状态;若提水泵站及其进口合理布置,将会有利于渠道减淤。  相似文献   
2.
高含沙水流学术讨论会1月29日在北京召开,2月1日结束。参加会议的有十三个单位,三十余人,收到并宣读论文二十一篇,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概况和学术水平。我国近十余年来在高含沙水流方面发展较快,有些研究成果已直接或间接地为生产建设服务,如:扩大了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思想境界,为多沙河流防洪规划提出了新的指导原则;通过调水调沙延长了已建水库的使用寿命,引高含沙水流淤地改土、改造盐碱荒地;管道输送高浓度煤浆、尾矿和粉煤灰等。在泥石流的研究和防治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最近有人开始把高浓度含沙水流的理论应用到河口三角洲的开发治理上。高含沙水流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也引起了积极的反映,外宾踊跃报名参加即将举行的高含沙水流国际学  相似文献   
3.
高含沙浑水三角堰测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五种不同堰角的薄壁三角堰进行的浑、清水出流能力对比试验研究,得出了浑水出流系数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当堰口名义有效雷诺数Rem<1000时,高含沙水流出流能力将降低,在Rem<10时,浑水出流能力可降低35%。并对浑水贴壁流形成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了形成贴壁流的临界堰上水头与有效粘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高村至孙口河段因经常出现过流能力明显小于其上下游河段的驼峰现象而被称之为驼峰河段。根据实测资料分析驼峰河段不同于其上下游河段特殊的边界条件,探讨驼峰河段特殊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驼峰河段具有易淤难冲的特点,属于冲淤交替变化的临界河段;2黄河下游河底高程抬升幅度最大的河段在高村附近,比降最小的河段在孙口—艾山附近;31974—2002年滩唇高程在驼峰河段增加最多,驼峰河段平滩河宽远小于上游河段平滩河宽,驼峰河段平滩断面面积也较小。  相似文献   
5.
全球河流入海沙量作为地球系统运行变化的重要而敏感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全球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关注。针对由于缺乏可靠、完整的河流输沙量数据,很难准确估算全球河流入海沙量的数值及其变化,且已有文献估算值差别很大,缺乏统一认识的问题,收集整理了20世纪50年代至今国内外27篇文献中全球河流入海沙量的估算值,并对近期相关典型研究成果进行述评。调查发现,早期估算的入海沙量数值差异很大,随着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全球入海沙量估算值日趋合理,大多集中在120亿~200亿t/a。分析认为,人类活动影响前后的河流入海沙量宜分别按190亿t/a和130亿t/a考虑。  相似文献   
6.
河道植物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和生理生态对流域水文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形态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阻流、导流和截流三个方面.生理生态方面,可以分为河道植物吸水、含水和蒸腾耗水等环节.在分析这些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认为需要对不同种类河道植物的水文效应机理进行试验研究,才能对不同植物群落在较大尺度上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有整体把握,并需要考虑河道自身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7.
油在河流中传输的双层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小庆  沈洪道 《水利学报》1996,114(8):71-76
本文建立了一个模拟河流中漏油的两层数学模型ROSS2,这个模型考虑漏在河中的油由表层油膜和分布在整个水深中的悬浮油珠两层组成,油的输送过程包括流动、扩散、紊动扩散和掺混、挥发、溶解、乳化、附着在岸边和沉积到河底等过程.该模型可用于瞬时的和连续的漏油且油漏在水面或水中的情况.该模型已用于美国Ohio-Monongahela-Allegheny(OMA)河系及St.Lawrence河上游.此模型不仅可用于模拟油,也可模拟其它有害物质的泄漏.  相似文献   
8.
2002年7月21日至8月2日,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下,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秘书长胡春宏、副秘书长王兆印率团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第二届中美泥沙学术讨论会,我国水利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支持的重大课题《江河泥沙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研究》项目组骨干成员及相关知名专家25人赴美参加了会议.外方代表有50名美国和6名比利时专家参加了会议.讨论会主题为输沙和环境影响.中心议题为:流域泥沙、侵蚀与环境影响、泥沙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湖泊与水库泥沙、河流水力学与输沙、湿地开…  相似文献   
9.
冲积河流的弯曲系数是随流量变化的,通常所说的“大水趋直、小水走弯”形象地描绘出这种关系。在挟沙能力大的游荡型河段,由于沙洲的冲淤变化更加频繁剧烈,上述现象更加明显。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的主流弯曲系数与流量的关系表明,当流量小于2000m~3/s时,  相似文献   
10.
泥石流龙头运动的实验研究及能量理论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王兆印 《水利学报》2001,32(3):0018-0027
本文采用多种卵石进行水流冲刷沟床沉积物发展形成两相泥石流的实验,研究了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发现了形成泥石流的临界坡降与沟床卵石粒径的关系,揭示泥石流头部隆起高度与龙头卵石粒径成正比,提出了小卵石瞬时速度高而大卵石平均速度高的碰撞分选机理。本文建立了龙头运动的能量理论和泥石流平均速度的理论公式,并成功地计算了泥石流运动的平均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