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8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中乡村河道作为重点治理一项,通过遵循相关设计原则,从河道岸线整治、水域环境营造、水源水质的预防保护进行景观化建设,营造可持续水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7,(8)
近些年来,为促进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加大市政给排水设施改造投资力度,但由于地下管网的隐蔽性,使其改造工作变得复杂。本文从现阶段市政给排水管网的现状出发,阐述市政给排水管网改造设计的原则,并分析市政给排水改造设计的相关要点,最后就市政给排水改造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及处理措施进行探完。  相似文献   
5.
红壤丘陵区不同类型梯田产流产沙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红壤丘陵区坡地综合开发治理模式,选择适宜的梯田类型,通过5 a的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梯田类型的产流产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降雨年际、年内分布不均,汛期(4~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70%以上,而且以大雨、暴雨为主;②不同类型梯田均有显著的减流减沙效应,其中,以前埂后沟水平梯田减流减沙效益最好,梯壁裸露水平梯田的减流减沙效益最差;③与梯壁裸露水平梯田相比,梯壁植草的水平梯田蓄水保土效益分别高21.7%和30.1%。前埂后沟水平梯田和梯壁植草水平梯田适宜在红壤丘陵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根据1960~2014年鄱阳湖流域13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相关分析法,研究鄱阳湖流域水分盈亏量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近55 a来水分盈亏量多年平均盈余为565.88 mm,空间上呈由西北向东北和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增的趋势;水分盈亏量年内分布呈秋季亏缺,其他季节盈余,水分盈余量表现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在研究时段内流域各地水分盈余量均呈增加趋势,但各季节水分盈余量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春季和秋季呈减少趋势,但趋势不明显,而夏季和冬季均呈显著的增加趋势(p0.05)。鄱阳湖流域水分盈亏量与降雨、日照时数和日最高气温关系密切,流域年水分盈余量的增加是由于夏季和冬季降水量的增加、日照数和风速的减少。  相似文献   
7.
水土保持科技园作为新时代水保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已成为水土流失治理示范、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科普教育的重要平台和窗口.然而许多科技园的建设往往忽略了当地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出现"千园一面"、"万园同构"等问题.本文以瑞金水土保持教育体验园为例,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研究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水土保持科技园的规划方略,以期为今后水土保持科技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河道治理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工程建设区的水土流失程度,如不及时进行有效防护和治理,则会对当地的水土资源及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以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焦头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依据主体工程总体布置、施工布置以及各区域的水土流失特征对工程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针对各防治区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同时对中小河流治理主体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河道治理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江西具有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典型区域特征。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典型示范区,江西省依托地貌类型系统构建山林生态区、林田生态区、田园生态区、河湖生态区四个类型区的"绿、橙、黄、蓝"四道防线,提出水生态建设科技支撑,对进一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可为长江大保护提供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10.
夏丽丽  张聃  王敬斌  杨鹏 《江西水利科技》2019,45(6):444-447,464
工业节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水安全的重要途径.由于水资源禀赋条件优越等因素影响,通常丰水地区的企业节水意识偏低,节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导致工业节水推进缓慢的问题突出.如何有效激励企业节水、变被动为主动并形成长效节水机制是当前江西省工业节水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从法规约束、政策导向、经济激励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构建了以需求为导向的不同规模和不同行业的工业节水激励机制,以期为江西省加快推进工业节水行动、更好落实国家节水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