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1篇
能源动力   9篇
水利工程   130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道淤积是造成城市内涝问题频发的重要因素。针对现阶段广泛采用的人工检测或单一仪器检测技术的不足,探讨了管道声纳检测系统(X4)、探地雷达(加拿大EKKO)和管道内窥仪(CCTV)联合检测技术的运用,并进行了实际管道淤积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单一检测方法相比,在无检修井且无法进行人工检测的排水管道淤积检测中,联合检测方法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无损、检测速度快以及结果可靠等优点。为今后水务管道淤积检测工程的技术选用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东江河口三角洲网河区的防咸围堰方案,建立了珠江三角洲三维咸潮模型以及一维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对不同方案的防咸效果、水位变化、水质影响、突发污染事件和防洪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堵住南北汊的方案能够有效地阻止咸潮上溯,改善上游水厂的取水水质,但同时也会增加上游的洪水位、下游的潮位波动和突发污染事件的风险。因此,建议在实施该方案时,必须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做好监测和应急预案,以保障东江三角洲网河区的水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成果也为我国河口地区抗旱防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流溪河非点源污染防治较严峻局面,对流溪河非点源负荷进行了研究。2013—2014年,对流溪河干流温泉、牛心岭、人和、河口断面进行了203 d的水质及水量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结合水文分割法和平均浓度法对各断面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非点源污染的特点。结果表明:流溪河干流典型断面污染物以NH3-N、TN和TP为主;越往下游,监测断面各指标平均浓度越大,水质越差;上游断面洪水期各主要指标浓度大于枯水期,下游断面则是枯水期各主要指标浓度大于洪水期;监测断面各指标非点源污染负荷占总负荷的比例为44.22%~96.17%,平均为76.99%;从上游往下游,非点源污染物负荷占总负荷的比例在减小;各断面年污染负荷基本上是以洪水期负荷为主,洪水期污染负荷则以非点源污染负荷为主;河口断面污染物年总负荷中,58.74%的TN、67.22%的TP和65.45%的COD来源于非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在流溪河水体污染中占较大比重,对水质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近岸地貌单元形成的复杂动力结构对于物质输运及工程方案布置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大亚湾玻沙山水域温排水数学模型,对大亚湾平海电厂冷却水输移扩散进行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了南排与北排、南取与北取、深排与浅排等布置形式在本工程中的适宜性。结果表明:电厂防波堤、湖头角及玻沙山岬角对烟囱湾的屏蔽作用是南排北取方案废热窝积的原因,且使管排深排方案的取水温升比明渠浅排高0.21℃;规划碧甲港在地貌上形成了电厂区域的双峡口单元,动力上形成两个双向射流结构,加剧了南排方案热水窝积,而对北排方案带来取水温升降低0.2~0.3℃的效益;取排水工程布置方案选择宜考虑工程区岸线远期规划调整趋势。  相似文献   
5.
简述水体内源污染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研究技术.环保疏浚是应用广泛的水体内源污染控制措施.概述环保疏浚的作用、相关技术和评估手段.环保疏浚可对水体指标及水生动植物产生负面作用.选择合适的疏浚厚度、频率和季节可提高环保疏浚效果.综合考虑水体环境并改进水动力学模型、泥沙输移模型和污染物质量平衡模型可揭示底泥污染的释放机制,以制定有效的疏浚策略.  相似文献   
6.
赵璧奎  邱静  黄本胜  谭超  刘达 《水利学报》2023,54(5):530-540
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是促进雨洪资源利用、缓解水库防洪与兴利之间矛盾、提高水电站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长洲水利枢纽为例,针对低水头大型水利枢纽调度过程中面临库区上游淹没制约、下游尾水顶托、机组出力受限等多约束问题,构建了适用于此类工程的防洪与发电多目标联合优化调度模型,提出基于淹没临界控制线的调洪演算方法和发电流量逐次分配优化求解方法。通过长系列模拟演算和多方案对比分析发现,与常规方案相比,采用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案可以使枢纽汛期平均发电水头提升6.88%、平均发电量增加8.75%,经济效益显著。研究方法对低水头大型水利枢纽防洪与发电联合优化调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之琳  黄本胜  刘达  邱静 《水利学报》2023,54(8):910-919,920
滩地植物有利于保障沿海地区的水安全,量化成熟期植物消浪作用是提升生态海岸韧性的基础。本文基于一般试验规律和两种波高消减模型,分析提出了新的滩地植物消浪系数计算方法,结合波高条件可计算林带消浪后波高,相关表达式由大量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最后对比了由本文方法与规范方法计算的林带后波高。结果表明,阻尼因数及消浪系数能直观体现植物消浪作用特性,波浪传播方向上植物面积占横截面比例是影响植物消浪机理的关键无量纲参数。植物非淹没时,本文方法得到的林带后波高与规范方法接近;植物淹没时,本文方法能更准确描述植物消浪作用。相较于规范方法,本文方法考虑了植物淹没情况,直观揭示了林带密度、宽度、高度,植物平均直径,水深等参数的影响,适用于更多工况。基于植物消浪作用的模型可快速研判相关参数变化对植物消浪效果的影响,为生态海堤滩地刚性植物规划设计及数模研究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以空间均衡治水方针为指导思想,采用基于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方法,对广州市用水结构整体趋势及均衡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用水结构空间分配不够均衡,大部分区域已超过设定的警戒线标准;农业用水空间分配差距较大,主要集中于从化、花都、增城区等市内非核心区;工业用水结构虽然整体分布较均衡,但黄埔区与其余区域存在巨大差异,区位熵是其他区域工业平均区位熵的3倍;居民生活、城镇公共、生态环境用水结构空间分配差距悬殊,表现为向天河、越秀、荔湾等市内核心区域集中,且用水量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区域差异性;各类用水结构差异性虽已得到有效控制,空间均衡性处于平稳阶段,但仍未达到"空间均衡"治水目标,应进一步强化用水监督管理,实现用水结构合理布局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9.
以梅县试验站冬种蚕豆多年灌溉试验资料及广东省水科院前期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了蚕豆需水量、需水变化规律、需水系数、生长期雨水利用率等,研究建立蚕豆需水量估算模型,为冬种蚕豆灌溉高效用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