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9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150篇
电工技术   186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389篇
化学工业   111篇
金属工艺   39篇
机械仪表   63篇
建筑科学   454篇
矿业工程   77篇
能源动力   86篇
轻工业   160篇
水利工程   5726篇
石油天然气   42篇
无线电   83篇
一般工业技术   80篇
冶金工业   27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9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446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393篇
  2008年   417篇
  2007年   363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412篇
  2003年   373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86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食品》2022,(5):32-33
<正>为养护黄河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通告,对黄河禁渔期制度做出调整。根据通告,黄河河源区及上游重点水域从2022年4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实行全年禁渔,黄河宁夏段至入海口禁渔期延长一个月,即由4月1日至6月30日延长为4月1日至7月31日,禁渔期内禁止除休闲垂钓外的所有捕捞作业类型,同时鼓励地方实施更严格的禁渔期制度。  相似文献   
2.
以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为基础,提出了多年调节水库调蓄的影响因素判别与影响时长分析方法,并通过理论分析、实践总结、多元线性回归及相关关系显著性检验辅助判别因果关系的合理性。以黄河龙羊峡水库为例,结果表明:1990-2018年黄河天然径流量和地表水取水量均是龙羊峡水库补水量的格兰杰原因,影响时长均为2年,天然径流量和地表水取水量的当年值对龙羊峡水库补水量的影响强于前1年的影响;天然径流量与龙羊峡水库补水量间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但地表水取水量与龙羊峡水库补水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较弱。结合龙羊峡水库调蓄机制和实践过程,发现天然径流量是龙羊峡水库调蓄的重要影响因素,地表水取水量对龙羊峡水库调蓄没有显著影响,但龙羊峡水库调蓄保障了黄河地表水的稳定供给。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水资源匮乏且生态系统脆弱,明晰气候与下垫面变化对蒸散发(ET)时空变化的影响机制对于未来黄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建设规划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实测降雨、径流量和GRACE产品数据,利用线性加权融合方法对5种全球ET产品进行融合。利用去趋势法、多元线性回归、全微分和残差法定量计算ET对降雨(Pre)、温度(Temp)、日照时数(SD)、饱和水汽压差(VPD)、风速(WS)和植被叶面积指数(LAI)的敏感性系数,定量分析了各气象要素、植被和其他要素(微地形变化和农业灌溉等)对ET变化趋势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①与验证精度最高的GLDAS_CLSM相比,融合ET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减小12.8 mm和2.2%。2000—2018年黄河上中游ET净增长率为3.82 mm/a,头道拐—龙门区间ET增长率最大(6 mm/a)。②植被LAI显著增加导致上中游区ET趋势增加2.49 mm/a。各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与ET对其敏感性系数的空间异质性共同决定了气象要素对ET的影响作用空间分布,5个气象要素对ET总体趋势的净影响量均为正值,其中温度影响作用最大(0.33 mm/a)。以微地形变化和灌溉活动为主的其他要素导致ET趋势增加0.5 mm/a,相对影响率为13.1%。③气象要素主导源区和唐乃亥—青铜峡区间ET趋势,而植被LAI主导了青铜峡-花园口区间ET趋势,其中LAI对不同子流域ET趋势影响作用排序为:延河>无定河>泾河>北洛河>汾河>窟野河>伊洛河>沁河>渭河>大黑河。其他要素对唐乃亥—青铜峡和龙门—花园口区间的ET影响作用较大,表明该区域的水利水保工程措施和灌溉等人类活动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黄河水质与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定量揭示2012-2019年黄河沿线11个城市的黄河水质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演变趋势,并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多数城市黄河水质多年平均状况良好,仅运城市和呼和浩特市河段水质较差,以营养物和有机物污染为主;多数城市社会适应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运城市则稳定在最低水平,菏泽市次之,经济支撑薄弱是两城市低社会适应水平的主因;城市黄河水质与社会适应能力两系统整体处于良好耦合、中级协调状态,黄河水质整体上具备承载沿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潜能,但社会适应能力系统应对黄河水环境恶化所能产生的社会修复稍有欠缺;菏泽市、呼和浩特市和银川市处于初级协调状态,运城市处于勉强协调状态,两系统间存在单向乃至双向约束。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平原坡水区水资源优化调度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协调泵站提水量和受水区缺水量两个目标的优化调度模型。针对传统粒子群算法存在的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点、早熟等缺点,从惯性因子及学习因子选择、外部档案维护和全局最优选取策略3个方面进行改进,对比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与传统NSGA-Ⅱ算法在求解测试函数中的表现,验证改进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对宿迁市黄河故道及以南地区水资源优化调度进行实例研究,采用改进算法求解模型得到Pareto前沿,结果显示,两个目标函数值分布范围较广,且各频率来水调度方案集在空间中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6.
曹峻博 《中州煤炭》2022,(11):134-139,153
黄河流域仅短期内抑制污染物,无法彻底分解污染物,导致水体净化和循环再利用效果差,提出黄河兰州段湿地景观水体净化处理及循环再生利用方法。通过种植旱伞草与鸢尾等植物,添加65%炉渣、25%砖块、10%砾石的填料,布设湿地景观,净化处理水体;利用厌氧池与缺氧池等一系列装置分解废水污染物,完成水体循环再生利用。试验表明,布设黄河兰州段湿地景观,有效净化处理水体内的化学需氧量、总磷、硝态氮,夏季指标的去除率高于冬季;布设黄河湿地景观,有效净化处理水体内的氨氮,冬季氨氮去除率高于夏季。水力负荷对化学需氧量、总磷的净化处理效果影响小;水力负荷越小,硝态氮的净化效果越佳;当水力负荷超过10 m3/(m2〖KG-*2〗·〖KG-*3〗d)时,氨氮的净化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7.
黄河源区水源涵养能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流区和水源涵养区,近年来源区径流量呈下降趋势,气温、降水、辐射、潜在蒸散发等是影响水源涵养的主要气候因素,草地退化、湿地萎缩、冻土消融也使得水源涵养单元受到显著影响。为科学认识和理解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功能对湿地保护、水资源调蓄的重要意义,总结了水源涵养功能及其评估方法,阐述了黄河源区生态景观演变过程和泥炭地储水量研究现状,分析了不同水源涵养单元对源区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指出融合多种研究手段、方法,多尺度、多过程、多要素揭示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变化机理是未来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功能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双高"建设背景下,产教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存在政策制度激励作用不够,行业组织引领效应不强,校企双方责任担当不足,开放包容运行机制不畅等问题.应通过构建多元主体战略共同体、治理共同体、育人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缔结产教命运共同体,实现理念共享、平台共享、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共同建立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创新载体,构筑义利统一的发展基础,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并建立健全政行校企命运共同体发展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针对黄河系统市、县级传统建设管理模式下监管同体、权责不清的情况,"十三五"期间,焦作黄河河务局率先在市级河务局将建设管理部从工务科分离出来独立运行;将移民征迁工作委托地方政府管理,成立专职征迁机构,实行"政府领导、分级负责、县为基础、项目法人参与"的管理模式。通过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强化措施,有效确保了焦作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盐城市黄河故道作为研究对象,选用MIKE11软件水动力模块建立一维河道洪水数值模型。结果表明,现状工况数值模型成果与实测水位、流量整体吻合性较好,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黄河故道地区设计工况下,模型推求的设计水面线、河道流速等相关成果,可为河道整治规模和标准的确定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