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水务一体化管理与数字流域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际广泛认同的水资源综合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实践基础和科学基础,提出以流域管理为基础、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并通过研究数字流域的基础平台建设和数字流域模型,提出水务一体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7.
数字流域模型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流域模型定位于大范围、全流域级的水文过程模拟,是一个具有多层空间分辨率的、模型参数可以容易获取的、能够实现并行计算的全流域级整体模型。数字流域模型的建立需要解决5项关键技术问题,即大流域DEM数据存取技术、流域沟道参数提取技术、基于遥感图像的模型参数提取技术、分布式降雨量数据存取技术、计算机集群并行计算技术。在黄河数字流域模型的建设实践中,提出了5项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用分块技术解决大流域DEM数据的存取问题,用TOPAZ模块提取流域沟道参数,用遥感图像提取模型分布式参数,用雨量站插值技术存取面雨量序列,用计算机并行计算技术打破大流域整体模型的计算瓶颈。 相似文献
8.
9.
丁杰 《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4,28(2):6-9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水电站水库调度由人工数据采集、手工洪水预报和 日常繁琐的水库调度作业逐步走向了高效准确的自动采集、预报和数字化调度管理。文中从结构、 功能及建设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数字化水库调度体系,重点突出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交换、存储管 理和应用,以及所使用的最新数字化技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北方强人类活动平原地区的水资源问题越来越严峻,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水循环模拟是流域水资源研究的基础,其中基于DEM的河网水系提取是基础环节。平原地区由于沟谷发育不明屁,且人工河道和沟渠众多,流域汇流结构支离破碎,常用的河网提取模型往往很难得到正确的结果。本文借助已有的主要干流数字化河网水系,提出了流路强化处理方法,用于对平原地区的DEM进行预处理,经过处理后的DEM输入河网提取模型,可以得到流路正确、且河网密度更精细的河网水系拓扑结构,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高精度水文单元划分奠定基础。该方法在强人类活动干扰的典型流域——海河流域进行了应用,对比了流路强化处理前后的河网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