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7篇 |
免费 | 7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18篇 |
化学工业 | 1篇 |
机械仪表 | 1篇 |
建筑科学 | 7篇 |
矿业工程 | 5篇 |
能源动力 | 14篇 |
轻工业 | 1篇 |
水利工程 | 269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无线电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以大连市水资源总量、供水量、需水量、土地面积及人口数普查数据等为基础数据,参照我国水资源分析中的多种指标择取方式,从水资源利用、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3方面,构建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对大连市2000—2013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计算和评价,并通过基础数据的搜集和处理,对2020年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预测评价。结果显示:生态用水率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两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能够反映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大部分信息,因此作为主因子来进行权重的计算。通过可变模糊评价模型计算,2000—2013年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等级为1~2级,说明大连市在这14年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较高水平,水资源的供给量基本上满足该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发展需求。为保证水资源的持续供给,须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提高水资源承载力;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的预测评价结果为2级,表示在未来几年内,大连市已经逐渐实现维持水资源稳定开发的战略目标,大连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得到了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2.
在简述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基于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和水资源系统的演变特征,从水资源系统自然演化、生态服务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推演出水资源系统的水量、水质、水生栖息环境和连通性四维结构,并以此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表征。基于对水资源承载主体、客体及承载过程的分析,以水资源承载支撑力、压力和调控力描述承载过程,建立了基于承载过程的"水量-水质-水生栖息环境-连通性"四维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可用于不同流域或区域多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中指标数据高维、非线性的问题,构建基于最大信息熵原理的投影寻踪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2015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空间分布评价中;最后对2005—2015年安徽省全省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动态评价,将该评价结果与灰色GM(1,1)模型结合,对2018—2020年安徽省区域水资源承载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安徽省水资源承载空间分布状况整体表现为皖南地区优于皖中地区,皖中地区优于皖北地区;2005—2015年期间,全省水资源承载力虽基本处于临界超载状态,但年际间承载状况逐年好转。预测结果表明,2018—2020年全省水资源承载力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总体向可载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尽可能挖掘联系数所隐含的各类信息价值以更准确地评价分析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时空状况,利用同一度、差异度、对立度之间的模糊关系作为计算基础,求解差异度与同一度、对立度之间的偏确定度,进而改进联系数中对差异度系数的分配方式,并将该方法用于实际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中。结果表明:(1)改进的差异度系数分配方式在实际评价中得到的结果与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实际状况基本一致。(2) 2011—2015年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状况随时间有向好的发展趋势,但仍处于临界超载状况; 从空间上看,安徽省水资源承载状况由北往南逐渐向好,其中皖北地区处于超载状态、皖中处于临界超载状态、皖南处于未超载状态; 从承载子系统看,承载支撑力方面皖南较皖中和皖北偏好,承载压力方面皖北较皖中和皖南偏好,承载调控力方面皖中和皖南偏好。(3)评价结果显示皖北处于超载状况,主要是由于水资源支撑力偏弱; 承载子系统间相对均衡发展是皖中处于承载临界状况的主要原因; 皖南水资源承载状况最好,得益于较强的调控力和支撑力。由分析可知,上述动态评价分析结果合理可靠,该方法直观简便、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价分析问题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方法,对赣江支流袁河流域2015年和2030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探讨。以水资源可承载人口和可承载GDP两个指标,并结合承载水平对袁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在2015年的特枯和2030年的偏枯和特枯情况下水资源不同程度制约了流域经济发展,同时提出了诸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水资源等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各项措施和建议。采用上述措施后,在远景年较枯年份,供水安全可以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重庆段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复合系统原理,构建三峡库区重庆段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优化模型,计算其现状年2008年、水平年(2015、2020、2025、2030年)的水资源承载力,得到水资源能够承载的人口和经济规模。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模型能较好地将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各个因子结合起来,系统分析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在水平年内,三峡库区重庆段水资源能较好承载其社会经济发展,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利用率已成为制约库区水资源承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基础性资源,水资源承载力是评价水资源能否支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常用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案例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并指出了水资源评价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水资源承载力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和目标导向性原则,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组合赋权法和集对分析法相结合,对三江平原及各分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水资源承载力处于"中等"水平;7个县市中,七台河市与穆棱市水资源承载力为Ⅱ级,处于"较好"水平,鸡西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佳木斯市与依兰县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9.
10.
以合肥市为例,选取人均水资源量、年产水模数、人均供水量、植被覆盖率、日生活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需水量、人口密度、城市化率、农田灌溉定额、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人均GDP、污水排放达标率、水功能区达标率、生态用水率15个指标,在建立合肥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模糊分析模型并借助Matlab工具计算隶属度、确定指标权重,进而计算2013~2017年水资源承载等级,获得了合肥市水资源承载力情况,计算结果对合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