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5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109篇
电工技术   60篇
综合类   226篇
化学工业   85篇
金属工艺   54篇
机械仪表   45篇
建筑科学   719篇
矿业工程   1331篇
能源动力   55篇
轻工业   313篇
水利工程   193篇
石油天然气   16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5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9篇
冶金工业   91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66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原型观测数据对黄河内蒙古段的冰盖厚度进行模拟,通过引入Colburn类比法计算冰盖下的热通量,在热力学方程中引入河流流量、水流流速、水位河道坡降、冰盖糙率等因素,改进基于Stefan公式的度日法冰厚计算模型。采用巴彦高勒至头道拐河段4个测站的原型观测数据率定该冰厚计算模型的相关参数,并通过气温、水温数据进行冰厚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冰厚计算模型在计算结果的精度上达到1.97%,相比于Stefan模型的14.99%、统一度日法模型的4.77%、动水冰厚辐射冰冻度日法模型的14.98%,精度上有所提升,冰厚变化趋势与现场原型观测趋势一致;根据累积气温值与气温序列特征分析2006—2017年的头道拐测站气温数据,提取冬季累积气温值最大的2009—2010年进行冰厚计算,模型计算结果精度为734%。[JP]改进模型在正常天气条件和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冰厚计算结果均保持较高的精度,研究结果可为极端天气条件下研究区的冰厚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某富水砂卵石地层联络通道人工冻结法施工为依托,就地层热力学参数、冻结参数和施工工艺等对冻结壁的厚度、交圈时间及平均温度等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AGF冻结效果关于热传导系数的敏感度最大,关于比热容和含水率的敏感度次之;冷冻管间距对冻结效果的影响非常显著,冻结法施工时,应加强冻结管开孔位置及倾斜度的控制;冷冻管直径变大,盐水与地层间对流系数减小,会抵消冻结管直径增大的影响;保温层设置不当以及冻结管远端定位缺陷直接影响联络通道与盾构隧道交叉区域的冻结效果,甚至出现冻结壁厚度不足和冻结壁交圈困难等问题,易导致管片开挖时涌水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针对盾构法开挖掘进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问题,以上海14号线隧道上行线盾构隧道建设工程(武定路—静安寺区间)为背景,基于Peck经典沉降公式计算出地表沉降曲线,结合ANSYS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盾构隧道的循环开挖,分别研究在未冻结加固土体和冻结加固土体条件下的地表沉降规律,并对解析计算、数值模拟和工程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三种地表沉降曲线变化规律一致的结论,并验证了冻结法加固土体减小沉降的有效性和数值模拟软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济南轨道交通联络通道采用冻结法施工,经综合分析表明,冻结法施工在富水砂卵地层中安全可行。形成的冻结体整体性和封水效果好,联络通道两面开挖方案可行,分析施工停电停冻对冻结帷幕的发展影响,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工地层冻结法是沿海地区软黏土进行地层加固的一种常见绿色工法,地下空间开挖的大型及复杂化使目前冻结法面临更加复杂的渗流环境。为此,通过分凝冻胀理论刚性冰模型的三维化推广,建立能考虑水分迁移的热-水-力耦合作用冻胀融沉模型,以模拟复杂渗流环境下的人工冻结工程。基于模型使用COMSOL有限元进行模拟,与同尺寸室内模型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该模型在复杂渗流环境组合地层(软黏土、粉细砂)冻结中的适用性。模拟结果表明:在组合地层条件下,渗流会削减冻结稳定时冻结帷幕的厚度;当速度大于1.2 m/d时,冻结帷幕将不能达到设计厚度;冻结帷幕靠近渗流边界的一侧冻胀力增长缓慢、冻胀力的最大值较低;渗流致使地表产生不均匀沉降,下游区域的沉降量更大。利用已验证模型对组合地层渗流作用下的冻结法施工进行模拟预测,提出结合组合地层渗流因素的隧道安全冻结法分级标准,为冻结法在沿海更复杂渗流环境下的施工安全与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将小龙虾热烫后置于真空包装盒内,灌水并抽真空,分别于3 种冻结温度(-20、-40 ℃和-55 ℃)的冰柜内冻结至中心温度为-15 ℃,再于2 种冻藏温度(-20 ℃和-40 ℃)的冰柜中冻藏24 周,测定不同温度冻结和冻藏小龙虾肉的脂肪质量分数、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探讨冻结及冻藏温度对小龙虾脂质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6 组小龙虾的脂肪质量分数、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s,UFAs)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相对含量显著下降(P<0.05),FFAs含量和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s)相对含量、POV、TBARS值总体显著上升(P<0.05)。冻藏温度相同时,-20 ℃冻结的小龙虾肉的POV、TBARS值高于-40 ℃和-55 ℃,而FFAs含量和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差异;冻结温度相同时,-20 ℃冻藏小龙虾肉脂肪和FFAs含量、POV、TBARS值均明显高于-40 ℃冻藏组,UFAs和PUFAs含量低于-40 ℃冻藏组,SFAs含量高于-40 ℃冻藏组。结论:冻结温度-40、-55 ℃和冻藏温度-40 ℃均减轻了小龙虾肉脂质的水解和氧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寒区隧道多孔围岩在低温冻胀作用下的破坏判据,基于冻岩力学、断裂力学和细观损伤力学求解围岩冻胀力值和应力强度因子,将岩石应力腐蚀极限代替断裂韧度作为起裂判据;在单次冻胀作用下,对易发生冻胀破坏的“主干-旁枝型”孔隙结构建立围岩冻胀破坏判据;在持续冻胀作用下,将其视为冻融循环作用,考虑循环过程中岩石碎屑流失的影响效应并建立围岩冻胀破坏判据。依托西藏某寒区隧道验证失稳判据的可靠性并分析不同参数对围岩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围岩应力强度因子与主干孔轴线直径和水压力呈正比关系,前者初期增长速率显著大于后期,后者则几乎呈线性变换;与围岩环境温度和韧度比呈反比关系,且温度对围岩失稳的影响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随着沿海地区越来越多大型跨海、越江工程的出现,人工地层冻结法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及挑战。依托工程背景,通过典型砂黏组合地层的设计,按照严格相似比,建立了组合地层渗流环境下人工地层冻结法的缩尺模型,分析了软黏土下伏较大渗流砂层的工况下,渗流对上覆冻融敏感软黏土的冻结施工及周围工程环境的影响。试验测定了不同渗流速度下各影响区域内的温度、冻胀力、地表沉降量等参数指标。结果表明下伏砂层渗流速度过大会无法完成冻结,存在临界渗流速度。且渗流工况下软黏土上下冻结帷幕边缘的冻结效果也截然不同,尤其是稳定冻结温度和冻胀力发展模式。渗流直接影响的区域,渗流对软黏土潜热效应的削弱明显,随着渗流速度增大相变平衡时间呈线性减小。综合研究成果为冻结方案优化及施工安全提出了理论性指导意见,并对现场工程可能会遇到的施工质量、隧道安全、环境治理等做出预警建议。  相似文献   
9.
不同解冻方式对小黄鱼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5种不同的解冻方式(静水解冻、流水解冻、微波解冻、低温空气解冻、超声波解冻)对普通冻结和液体浸渍快速冻结处理的小黄鱼进行解冻,对解冻时间、色泽、质构、丙二醛含量、总巯基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并测定解冻后鱼肉的硬度、咀嚼性等质构指标。结果表明:5种解冻方式中微波解冻速率最快,低温空气解冻速率最慢。对于快速冻结和普通冻结处理的小黄鱼,超声波解冻能够有效维持解冻后鱼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钢管冻土协同结构是有效控制冻胀融沉影响的新冻结模式,冻结过程中控制冻结壁边界的发展是抑制冻胀融沉环境影响的关键。以上海地铁18号线江浦路站冻结加固工程为背景,基于相似理论设计进行了钢管冻土协同结构冻结壁边界发展过程的模型试验,分析钢管和循环水对协同结构冻结壁边界发展过程的影响规律,获得以下结论:冻结壁边界位置的钢管不仅可以抑制冻土向外发展,而且会明显增大冻结壁边界位置的温度梯度,使形成的冻结壁更均匀,冻结32d时单排和双排钢管内、外侧温差分别可达到11.2℃和7.6℃,而钢管外侧冻土的温度较冻结管下部对应位置偏高6.7℃和10.7℃。冻土边界位置4℃的循环水可有效控制冻土边界向外扩展,进一步提升冻结壁的均匀性,冻结32d时冻土边界位置钢管内外侧温差达到18.3℃,钢管外侧冻土的温度较冻结管下部对应位置偏高16.9℃。研究结果表明,冻结壁边界位置布设的钢管或4℃的循环水均可有效控制冻土边界的扩展,提高形成冻结壁的均匀性,显著削弱冻结过程中冻胀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边界位置4℃循环水的控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