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0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141篇
电工技术   273篇
综合类   315篇
化学工业   628篇
金属工艺   124篇
机械仪表   418篇
建筑科学   745篇
矿业工程   445篇
能源动力   119篇
轻工业   1978篇
水利工程   963篇
石油天然气   314篇
武器工业   116篇
无线电   29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8篇
冶金工业   87篇
原子能技术   58篇
自动化技术   4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462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441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67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831篇
  2005年   706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罗非鱼和大豆为原料分别提取鱼分离蛋白(fish protein isolate,FPI)和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制备罗非鱼蛋白-大豆蛋白(FPI∶SPI=1∶1,质量比)热诱导凝胶,探讨pH值(6.0、6.5、7.0、7.5)对混合蛋白热凝胶特性和体外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 6.5时罗非鱼蛋白-大豆蛋白混合蛋白热凝胶储能模量G′值大于单一蛋白,凝胶特性最好,硬度和胶黏性相比FPI都得到提升。pH值会影响蛋白质与水分子的结合能力,混合蛋白热凝胶的持水性在pH 6.5时比其它pH值条件下强(P<0.05),达到最大值84.02%,与扫描电镜结果一致,网络结构致密且光滑平整。pH 6.5时,混合蛋白热凝胶的消化率达91.57%,高于其它pH值下的消化率(P<0.05)。因此,通过调节pH值可以改善FPI和SPI混合蛋白热凝胶的凝胶特性和消化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为了区分薄荷茎叶组织中挥发性成分的不同。方法: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 IMS)技术对香槟和日本薄荷茎叶中挥发性组分进行了分离与鉴定,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两种薄荷中,共检测出了172种挥发性成分,共定性出了4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有醇、酮、醛、呋喃、酯和萜烯类,其中在香槟薄荷茎叶中共鉴定出了113种挥发性成分,定性出了30种挥发性成分;在香槟薄荷叶片中,特征成分有3-辛醇桉、叶油醇、芳樟醇、反式-2-己烯-1-醇、2-庚酮等;在香槟薄荷茎中,特征成分有2, 3-丁二酮等;在日本薄荷中共鉴定出了13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定性出了38种成分,叶片中,主要成分有3-辛醇、1-辛烯-3-醇、3-辛酮、异丁酸乙酯、芳樟醇、丁醛、α-蒎烯、1-戊醇等;在日本薄荷茎中,特征性成分有乙酸乙酯、2-正戊基呋喃、乙酸戊酯、2-壬酮、乙酸异丁酯等。比较香槟薄荷和日本薄荷叶片可知,其中2, 3-丁二酮是香槟薄荷中独有的特征性成分。对比发现,2-壬酮、2-正戊基呋喃、正己酸乙酯、乙酸丁酯等是日本薄荷茎中特有的成分,香槟薄荷茎中没有检测出。结论:由结果可得,每种薄荷茎叶组织中特征性成分都能得到明显区分,这可为今后薄荷在精油提取、香精香料、调味品、茶饮料等加工原料的应用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也可对薄荷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利用进行精准定位,并为薄荷的品种鉴别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摇臂式悬架的基础上,设计了我国火星车主动悬架结构,制定了大沉陷时蠕动脱困和抬轮脱困控制策略,并进行了4次整车蠕动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次蠕动行驶均使得火星车从沉陷中顺利脱困;蠕动行驶时,整车平均功率为13.5?18.94 W,最大功率为24.8?52.4 W;6个驱动电机平均电流和最大电流比正常行驶时均相应增加,平均电流增加了9.7%?74.8%,最大电流增加了9.6%?34.5%.结果表明,主动悬架配合蠕动脱困策略可以解决摇臂式悬架存在的松软地面沉陷风险,提高我国火星车在松软火星表面的通过性.  相似文献   
5.
以浙江省龙游县社阳溪厚唇光唇鱼为代表性鱼类,通过2017—2020 年现场鱼类群落与生境影响因子调查,采用广义可加(GAM)模型和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模型,构建了社阳溪厚唇光唇鱼生境适宜性评估模型,并分析其生境适宜性阈值范围及分区。结果表明:采用GAM 赋权的算术平均算法(AMM)具有最好的模型拟合度,流速、水深及叶绿素a 的质量浓度是生境适宜性指数模型的关键解释变量,其偏差贡献率分别为61. 5%、21. 0% 和12.5%。厚唇光唇鱼最适宜流速为37 ~58 cm/ s,最适宜水深为40 ~63 cm,最适宜叶绿素a 质量浓度为0. 10 ~0. 35 mg/ m3。厚唇光唇鱼生境分区具有较强的时空差异性,在空间上,最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中下游河段;在时间上,2019—2020 年生境适宜度明显变差。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和数值模拟两方面研究了寄居于非旁轴矢量光束的两条李萨如线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李萨如线因不稳定而在传输中消失,并有李萨如奇点出现。当传输距离、振幅因子、离轴距离和光束波长变化时,李萨如奇点的位置,偏振度和李萨如图形可能发生改变,还会发生成对李萨如奇点因带有相反拓扑电荷而接近和湮灭。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非旁轴多色矢量光束奇点光学和寻找奇点光学潜在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空前的城市化速度与规模亟需更先进的规划设计策略。探索基于形态学的区域设计研究教学方法,从而制定体现中国大都市区特征的空间策略。在设计课程背景下,介绍了以形态学主题为基础的探索性棋盘博弈这一方法论,并应用到粤港澳大湾区空间转型的场景设计中。评估了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城市学系连续4年的一系列合作成果。1)沿着设计课程的流程,阐明了教学轨迹。2)调查了不同形态学主题如何影响学生的设计成果,对比了成果的空间特异性以及设计提案的激进程度。3)探讨了是否部分形态学主题更适用于大湾区社会文化与环境的特殊性。在6次课程中,学生们研究了8个形态学主题:点状、线状、条状、巨型街区、放射状、环状、交叉状和边缘状。实践表明存在冗余的主题,因此对主题的进一步确立值得深入研究。需要指出,2所大学的设计课程存在差异,这似乎也影响了棋盘博弈法在各自课程中扮演的作用。整体而言,此教学方法论可以产生远超传统空间规划的设计策略。因此,以形态学主题为基础的棋盘博弈是一套充满前景的方法论,并且今后有望结合更多利益相关方的参与,进行进一步深化和测试。  相似文献   
8.
梯级电站的开发对洄游鱼类天然生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且阻断了其洄游路径。以金沙江下游某典型高坝工程为例,选取圆口铜鱼为保护对象,对过鱼季节典型工况尾水下游河道进行了三维紊流数值模拟,分析了河道中流速、水深的分布情况,采用栖息地综合适宜度评价方法在研究区域内以流速、水深为评价因子对圆口铜鱼进行了洄游期水力生境适宜度评价,计算了不同工况下权值适宜面积占比。结果表明,各工况下主流流速较大,圆口铜鱼无法克服主流完成上溯;在主流靠近左右岸两侧存在水力生境适宜区间,权值适宜面积随着下泄流量增大而减小;在左岸x=-850、-1 450 m和右岸x=-1 300 m、-1 600 m四处存在可能的集群区域,可为过鱼设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2901运输巷为例,对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基于2901运输巷工程概况,优化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支护技术,主要为顶板补强及切顶卸压锚索加固技术、巷道临时支护设计及巷旁挡矸支护设计,设计了顶板预裂切缝方案,主要为预裂切缝孔深、双向聚能爆破预裂技术及爆破预裂切缝施工工艺等,并进行了现场巷道围岩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施工方案可有效指导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
张晓頔  戴志远 《食品科学》2021,42(13):335-343
鱼副产物蛋白质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但综合利用程度较低,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导致环境问题。研究表明,鱼副产物经蛋白酶处理能够得到小分子肽类水解物,其表现出抗氧化活性、抗冻性能、抗菌性、降血压等功能活性,可作为潜在的营养补充剂和食品添加剂。本文综述了鱼副产物蛋白水解物的制备、生物活性及应用前景,总结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旨在为鱼副产物蛋白水解物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