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水利工程   13篇
无线电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二版《水利史分册》(郑连第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李仪祉"条说,李仪祉"1915年受聘于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任教授及校长"。查《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水利卷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李仪祉"传略得知,1915年李仪祉参与创办河海工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说: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我国近代著名水利学者、教育家李仪祉先生“终生尽职于水利事业,幼而学,壮而行,老而成。从事水利工程教育凡十年,门人遍国中,成绩裴然;从事江河治导工程凡九年,泽被十七省,救济灾民无算;从事灌溉工程凡十五年,灌田三万顷,惠普三秦”。  相似文献   
3.
4.
刘璇 《陕西水利》2013,(6):182-184
李仪祉先生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水利科学家和教育家,他毕生以治水为志,求郑白之愿,效大禹之业,兴学执教、治黄导淮、凿泾引渭,泽被三秦大地,惠普大江南北,被誉为"陕西近代水利的奠基人"、"中国现代水利先驱"和"亚洲近代水利科技先驱".  相似文献   
5.
他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学家、教育家,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在2001年的国际水利学会上,他被确定为20世纪杰出的科学家。他生于行将就木的清朝末年,国家之衰亡,百姓之苦难成为他心中的疼,特别是目睹了故乡渭北由于缺水而颗粒无收的惨境,他决心以水利救万民于水火。他留学德国专攻水利,学成归国后,先在南京创办河海工程学校,后任陕西水利局长,筹办关中水利,主持兴建了泾惠、洛惠、渭惠三渠,使万顷旱田一跃成为灌溉粮仓。他治理黄河,提出全面综合整治的主张,改变了几千年来单纯着眼于下游整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李仪祉先生是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第一任委员长兼总工程师。他悉心研究黄河治本之策,从历史上局限于下游堤防防洪工程,到把近代水利科学技术与传统河工相结合,提出符合黄河实际的上、中、下游统一治理的方略,并付诸实践,从而把治理黄河的方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首次提出了粗沙、细沙的概念,明确指出粗沙来自龙门以上两岸,细沙则来自汾河、洛河、泾河、渭河等支流;他发表的《黄河水文之研究》是研究黄河水文最早的重要科学论著;他还促成了我国治理黄河历史上道次河道模型试验的开展……李仪祉先生不愧是中国近代水利事业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7.
以《李仪祉先生年谱》为切入点,研究了近代水利家李仪祉以及作者胡步川在传统水利转型时期的历史。研究指出:20世纪30至40年代以"关中八惠"为代表的现代灌溉工程的兴建,是西方水利科学技术传播并付诸实践的进程,以及第一代水利工程师筚路褴褛的经历。《李仪祉先生年谱》堪称近代年谱的经典,弥补了近代水利史诸多空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胡步川是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和现代灌区管理的先行者,胡步川是被忽略的近现代水利大家,值得多视角的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陕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治水文明的主要策源地,秦代郑国渠与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著名水利工程,其后历代在水利方面各有建树。民国时期,一代水利大师——李仪祉先生以治水为志,效大禹之业,治黄导淮,凿泾引渭,兴修"关中八惠",为祖国水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近现代水利先驱、著名的水利科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水利奠基人"和"亚洲近代水利科技先驱"。  相似文献   
9.
李仪祉先生是陕西省蒲城县人,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病逝,享年56岁。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水利科学家,是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治理江河、兴修水利的开路人。他终生以治水为志,求郑白之愿,效大禹之业,凿泾引  相似文献   
10.
李仪祉是我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首倡将西方先进水利科学技术运用于我国大江大河的治理研究。他以天下水利为己任,投身水利事业,躬亲水利实践,倡导科学治水,首创水利社团,在中国近现代水利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河南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也是全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水利发展的成败,不仅事关全省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更是事关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民生福祉的千秋大事。河南的水利事业,已从传统农业命脉发展为工业命脉、城市命脉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并且还是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