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34篇
  免费   2178篇
  国内免费   1347篇
电工技术   1077篇
综合类   2089篇
化学工业   2320篇
金属工艺   1967篇
机械仪表   853篇
建筑科学   4779篇
矿业工程   4927篇
能源动力   672篇
轻工业   1289篇
水利工程   2736篇
石油天然气   6805篇
武器工业   252篇
无线电   19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08篇
冶金工业   1349篇
原子能技术   368篇
自动化技术   133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39篇
  2022年   880篇
  2021年   958篇
  2020年   1304篇
  2019年   1474篇
  2018年   489篇
  2017年   832篇
  2016年   952篇
  2015年   1337篇
  2014年   2601篇
  2013年   1807篇
  2012年   2109篇
  2011年   1899篇
  2010年   1641篇
  2009年   1748篇
  2008年   2087篇
  2007年   1803篇
  2006年   1496篇
  2005年   1574篇
  2004年   1152篇
  2003年   1032篇
  2002年   862篇
  2001年   693篇
  2000年   652篇
  1999年   570篇
  1998年   494篇
  1997年   442篇
  1996年   392篇
  1995年   347篇
  1994年   349篇
  1993年   288篇
  1992年   283篇
  1991年   255篇
  1990年   244篇
  1989年   208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日粮中添加柠条影响瘤胃、结肠内微生物生成的挥发性脂肪酸水平,进而调节滩羊肉品质、脂肪组织中主要脂肪酸含量的作用,本研究选取12只四月龄滩羊母羔随机分为两组,NC组饲喂30%精料及70%苜蓿颗粒,CK组为10%柠条替代等量苜蓿。预饲期10 d,正试期60 d。饲喂期结束屠宰时取其背最长肌、股四头肌、皮下脂肪,瘤胃、结肠内容物,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对滩羊瘤胃、结肠内菌群、脂肪组织的脂肪酸含量及肌肉理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饲喂柠条可导致滩羊股四头肌的压榨损失有提高的趋势,系水力和熟肉率有所下降;但饱和脂肪酸有降低的趋势,不饱和脂肪酸有提高的趋势;皮下脂肪中的软脂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瘤胃内丁酸和结肠内乙酸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肠内异丁酸和异戊酸等支链脂肪酸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显示,瘤胃内5-7N15菌属和YRC22菌属均与丁酸含量趋向正相关,而结肠内密螺旋体属与乙酸含量趋向正相关,但与异丁酸含量趋向负相关(0.05相似文献   
2.
杏采后易受病原菌侵染,本研究通过对采后贮藏期间‘金太阳杏’和‘胭脂杏’果实发病部位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将纯化后的菌株回接到相应品种的健康果实上,出现与分离发病果实相同的病症,经形态学特征分析、真菌r 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从杏果实共分离到5株病原菌。从‘金太阳杏’分离到3株病原真菌,其中325#为甜樱间座壳菌(Diaporthe eres),327#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328#为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从‘胭脂杏’果实分离得到两株病原真菌,分别为326#椭圆葡萄孢菌(Botrytis elliptica)和331#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D. eres、B. dothidea、A. pullulans和B. elliptica为杏果实上未见文献报道的病原真菌,而B. cinerea未有发现侵染‘胭脂杏’的报道,研究结果旨在为杏果实的生物防治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入户调研、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工程设计4个方面呈现了小西湖街区保护与再生实践的系统方法和技术;从土地征收、自主更新、资金筹措、工作协同4个方面总结了其中的政策与机制探索。在此基础上,就历史地段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辩证关系、物质空间外在表象与内隐结构的机理认知、城市更新实践与既有规则体系的矛盾冲突等问题,提出了辩证性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传统街区积淀下的复杂人脉和地脉使得街区往往呈现出混合居住的特征,这导致城市更新中的居住建筑更新面临诸多困境。选取南京小西湖街区保护与再生实践中的4个典型居住建筑样本,通过对其更新历程的回溯,解析不同类型居住建筑更新中所应对的问题与解决策略,进而归纳并反思更新实践的经验以期为后续的城市居住更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彭宁琦  付贵勤  杨建华  周文浩  朱苗勇 《钢铁》2022,57(12):152-160
 针对Q690q耐候桥梁钢,利用MMS-3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焊接热循环过程模拟试验,研究了10.5~114.9 kJ/cm热输入下粗晶热影响区(CGHAZ)、细晶热影响区(FGHAZ)和不完全相变热影响区(ICHAZ)的微观组织以及冲击韧性、硬度的变化情况,并观察了冲击断口形貌,然后采用优选的焊接热输入,进行了免预热的药芯焊丝熔化极气体保护焊(FCAW)和埋弧焊(SAW)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结果表明,热输入较低时,CGHAZ和FGHAZ主要生成板条马氏体组织、ICHAZ出现岛状的M/A组元,其冲击韧性低、硬度高;热输入较高时,CGHAZ主要生成大尺寸的粒状贝氏体、准上贝氏体或上贝氏体组织,同时大尺寸的块状M/A组元数量不断增加、尺寸变大,其冲击韧性显著降低。FGHAZ生成较多多边形或准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等高温转变组织,其硬度降低明显。ICHAZ除生成准多边形铁素体、无碳化物贝氏体和退化珠光体外,回火索氏体基体组织中的碳化物颗粒尺寸不断变大,其强韧性不断降低;热输入为18.2~25.7 kJ/cm时,CGHAZ以板条束细小且异向的板条贝氏体为主、FGHAZ形成细小均匀的板条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组织、ICHAZ主要为细小的回火索氏体和板条贝氏体组织等,试验钢热影响区各亚区均具有高冲击韧性和与母材相当的硬度。因此,优选焊接热输入应控制在18.2~25.7 kJ/cm范围内。采用(22±1) kJ/cm的焊接热输入,开发的40 mm厚Q690q耐候桥梁钢板在免预热焊接条件下的FCAW和SAW焊接接头均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和焊接性能,热影响区的强韧性与母材相差不大。从而成功实现了Q690q耐候桥梁钢免预热焊接的实验室尝试。  相似文献   
6.
摘要:铁素体轧制是控制精轧过程在铁素体范围内的板带热轧工艺,与传统的“热轧-冷轧-退火”工艺相比,可以实现“以热代冷”,显著节约成本。然而对于一些短流程生产工序,粗轧和精轧之间的高冷速会影响产品的尺寸和组织均匀性,尤其是两相区较宽的低碳钢,更难实现全铁素体区精轧。总结了板带铁素体轧制的相关研究工作,结合各企业铁素体轧制工艺的特点,提出了铁素体轧制工艺参数及组织性能控制目标。围绕铁素体轧制技术应用的几个关键问题展开分析讨论,重点讨论了两相区变形的软化机制及对织构的影响机制,为今后铁素体轧制关键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模拟不同工艺条件下的连铸坯的凝固过程,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82B钢连铸的凝固过程,获得280 mm×325 mm连铸坯的温度场。结果表明,随拉速从0.60 m/min增加到0.76 m/min,凝固时fs=1处与fs=0处皆后移,但中心凝固时间反而增加了9.8%。随过热度由15℃增加到50℃时,凝固末端fs=1处同样后移,约后移1.1 m。根据模拟结果改进连铸工艺,当拉速从0.60 m/min增加到0.76m/min,增加轻压下工艺可改善低倍质量。  相似文献   
8.
首钢迁钢2号高炉开炉2年后炉缸便发生水温差异常升高现象,长期被迫加钛护炉,控制冶炼强度。研究炭砖的侵蚀是探索炉缸侵蚀的关键。通过化学成分分析、SEM和EDS等手段,研究2号高炉炉缸炭砖异常侵蚀状态和机理。结果表明,13号风口下方象脚区炭砖主要受铁、钾、硫等侵蚀,其中铁的侵蚀深度最深;20号风口下方象脚区炭砖除受铁、钾和硫侵蚀外,受锌侵蚀也较为严重,但锌的侵蚀深度小于铁、钾和硫的侵蚀深度;出铁口区炭砖主要受锌和硫侵蚀,该区炭砖附近存在串气现象,炭砖表层有裂纹,裂纹处主要为锌和硫。炭砖芯部存在混料不均现象,其将导致碳砖随着炉缸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9.
钢中的Al、N含量对连铸及其后续加工热塑性和奥氏体晶粒度控制有重要影响,这也是高温渗碳钢与各种Al脱氧钢广泛关注的问题。使用Gleeble 3800热/力学模拟试验机测定了一种轨道交通用高铝氮积齿轮钢(SCM420H)的高温热塑性,并结合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AlN析出热力学模型以及Schwerdtfeger热塑性特征值计算模型揭示了其第三脆性区的形成机制与调控途径。结果表明,高铝氮积齿轮钢第三脆性区低谷温度范围为750~850 ℃,这是由应力诱导先共析铁素体膜的产生与AlN粒子的大量析出共同导致的。Schwerdtfeger热塑性特征值计算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高铝氮积齿轮钢第三脆性区的上限温度与最小面缩率,但由其预测的热塑性曲线下限温度偏高,应进一步考虑先共析铁素体膜析出的影响,并依据Ar3温度对其进行修正。高Al高N齿轮钢第三脆性区的下限温度取决于其先共析铁素体开始析出温度,主要与钢种成分和铸坯冷却速率相关,连铸生产中可控性有限;但其上限温度则与铸坯应变速率、冷却速率以及钢中的Al、N含量和AlN析出行为均有关联,调控空间较大,应该是连铸生产中合理控制铸坯热塑性与表面裂纹倾向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0.
胡锦榛  任英  张继  张立峰 《中国冶金》2022,32(11):18-31
MnS夹杂物诱发钢材点蚀,对钢材服役寿命、工作生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危害。首先,分析了MnS夹杂物诱发钢材点蚀的机理,包括电偶腐蚀机理、S和Cl-协同作用机理、封闭区域加速点蚀机理、贫铬区机理和微缝隙机理;其次,汇总了MnS夹杂物大小、形貌、分布,Cl-浓度、温度和应力对MnS夹杂物诱发钢材点蚀的影响;然后,总结了钢材防腐蚀的常用措施;最后,展望了防止MnS夹杂物诱发钢材点蚀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