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31篇
  免费   993篇
  国内免费   551篇
电工技术   1040篇
综合类   1523篇
化学工业   1001篇
金属工艺   612篇
机械仪表   1558篇
建筑科学   1985篇
矿业工程   1754篇
能源动力   263篇
轻工业   1338篇
水利工程   915篇
石油天然气   1245篇
武器工业   190篇
无线电   143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22篇
冶金工业   419篇
原子能技术   150篇
自动化技术   1027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360篇
  2021年   433篇
  2020年   467篇
  2019年   514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401篇
  2016年   479篇
  2015年   600篇
  2014年   1113篇
  2013年   825篇
  2012年   970篇
  2011年   954篇
  2010年   821篇
  2009年   817篇
  2008年   852篇
  2007年   808篇
  2006年   682篇
  2005年   646篇
  2004年   602篇
  2003年   582篇
  2002年   531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422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304篇
  1997年   271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222篇
  1994年   252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210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85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洋 《江西水利科技》2022,48(3):179-182,188
旱灾具有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等特点,本文运用降水距平百分率、Z指数、SPI标准化降水指数,对朝阳地区50a(1969~2018)干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Z指数与SPI标准化降水指标得到的朝阳地区干旱特征情况基本一致,能较好地反映出该地区的干旱特征,朝阳地区1969~2018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干旱年份主要集中在1980、1981、1982 年,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既有线有砟轨道路基的翻浆冒泥机理,自主研发了一套能够模拟循环荷载–湿化耦合作用的模型试验系统。模型试样直径500 mm,由厚度分别为350 mm的路基土和200 mm的道砟组成,整个试样在高强度透明有机玻璃模型筒中制备完成。模型试验系统配备有监测荷载、位移、体积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的4种传感器,并通过高清相机对颗粒迁移过程进行图像捕捉。基于所研发的试验系统,针对辛泰铁路典型翻浆冒泥病害路段土样,开展翻浆冒泥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动孔隙水压力是导致翻浆冒泥病害产生的关键因素。随着体积含水率的增加,动孔隙水压力引起的颗粒迁移量逐渐增加;在饱和状态下,会引起大量颗粒迁移,翻浆冒泥现象显著。试验结束时,道砟污染指数达到25%,在实际工程中已严重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营,有必要对污染道砟进行换填。  相似文献   
3.
4.
针对现有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研究方法获取开采错距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以某煤矿9号和10号煤层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极近距离同采工作面在30,36,44m开采错距下的矿压规律,研究了3种开采错距下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变化与支承压力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00402综采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随开采错距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特点,36m开采错距下100402综采工作面倾斜方向支架工作阻力利用率变化幅度最为平稳;090402普采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峰值随开采错距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演化特征,其与支架工作阻力变化规律一致;开采错距为36m时上下工作面两巷受超前支承压力影响,前顶板锚杆压力变化平稳,顶板离层较小,离层量基本稳定在0.6mm以内,说明36m开采错距合理,工作面两巷超前段锚杆压力与顶板离层略有增大,需加强巷道支护。  相似文献   
5.
6.
7.
针对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天线要求在超低转速下平稳转动,同时满足小型化轻量化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微步距模式的天线转动控制技术,该技术使用两个带PWM电路的全桥驱动器通过微步距方式驱动步进电机。在给出系统架构、微步距控制原理后,进一步提出可靠性设计的具体措施。经测试和环境试验验证,该技术对同类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煤层开采引起的岩层运动是一系列安全和环境问题的根源,研究采动岩层运动规律是安全、高效、绿色开采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岩层运动过程的研究,揭示了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及其对岩层运动规律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采动覆岩经历了卸荷膨胀与再压实的动态过程。受关键层结构控制,上覆岩层由下向上成组破断运动,关键层破断前,阻断了上覆载荷向下方岩层的传递,导致其因卸荷而产生膨胀,包括碎胀与弹性膨胀。随着关键层破断高度增加,覆岩卸荷高度同步增大,因卸荷而膨胀的岩层总厚度不断增大;同时卸荷煤岩也受到已破断关键层载荷的压实作用,从而造成覆岩卸荷膨胀总量的不断变化。将这种覆岩卸荷膨胀总量随覆岩卸荷高度动态变化的现象定义为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进而建立了理论模型,并通过淮北海孜煤矿巨厚火成岩下采煤覆岩裂隙实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对采动岩层运动规律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影响覆岩关键层下离层量,影响覆岩关键层贯通破断的高度,影响不同开采条件的地表下沉系数等。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改变了对离层存在形式的传统认识,该效应的存在导致关键层下最大离层量一般小于采高的10%,覆岩可注浆充填空间并非传统认识上的“离层区”,而主要是注浆充填压力“压实”作用下将覆岩卸荷累积膨胀所转化出的那部分空间,该发现指导了覆岩隔离注浆充填绿色开采技术的创新研发及其在建筑物压煤开采中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9.
采用累积叠轧焊+中间退火法复合轧制1060Al/Fe基非晶多层铝合金复合板材。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仪以及拉伸试验机分析Al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断口形貌、物相组成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Fe基非晶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在300 ℃中间退火过程中发生部分晶化,在累积变形轧制过程中发生破碎,并随着变形道次的增加,破碎程度随之增大;复合板前6道次的累积轧制变形出现了明显的加工软化现象,并且随着变形道次的增加,其加工软化的效果愈明显;随着累积轧制变形道次增加,Al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2道次轧制变形后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达到了最大值为140 MPa和156 MPa,伸长率为5.53%,达到最佳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22116综采工作面周期来压对正常回采的影响,采用微震和支架在线监测系统对22116工作面进行现场实测,并结合理论分析对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及关键层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大同组23.0 m细粒砂岩为基本顶,其所控制的上覆岩层平均厚度70 m,下伏煤层以上岩层为直接顶;工作面推进速度越快,微震活动越强烈,动力扰动下"三铰拱"结构易失稳形成悬臂梁结构,且推进速度较快时周期来压步距较短;工作面推进速度不同,基本顶弯曲断裂的微震强烈程度不同,同时微震事件时域分布显示出明显的周期来压特点,与矿山压力监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