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8篇
电工技术   78篇
综合类   60篇
化学工业   15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35篇
建筑科学   98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68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33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武器工业   20篇
无线电   102篇
一般工业技术   81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针对4种不同坡角、缩尺比为1∶20的双坡低矮房屋风洞试验刚性模型,以风向角、坡角为变量,重点研究均匀湍流风场下坡角影响双坡低矮房屋屋面区域极值风压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0°~45°风向下坡角对双坡低矮房屋屋面易损区域风压特性影响显著,60°~90°风向下不同坡角房屋易损区域风压特性变化趋势相近,其中30°坡角房屋屋面所受风荷载较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自行设计的环形通风流场粉尘监测及除尘测试综合实验系统,改变流场风速,双层滤网目数和双层滤网间距,进行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测定。结果表明:除尘效率随流场中的风速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0.6~1.4 m/s的风速范围内,风速为1 m/s时除尘效率最佳。除尘效率随滤网的目数增加而增大,除尘效率随双层滤网间距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在9~21 cm的间距范围内,当间距为15 cm时除尘效率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风洞试验中观测到的高层建筑模型尾流有规律的漩涡脱落现象,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X和消息传递接口(MPI),利用局域网搭建了并行计算平台,实现了单台计算机无法实现的高层建筑三维非定常风场数值计算。采用剪应力模型(SST)进行数值计算,捕获到了高层建筑尾流的漩涡脱落现象,并与风洞试验数据做了比较。结果表明,三维非定常计算获得的高层建筑表面风压变化规律,较之三维定常和二维非定常计算所得的风场,能更真实地反映风场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5.
高墩连续刚构桥线性抖振时程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iyata T准定常气动力模型,通过双变量泰勒展开,导出12阶单元气动阻尼矩阵和气动刚度矩阵,并在ANSYS中以Matrix27单元输入来考虑桥梁结构风致抖振自激力模型,结合桥址处脉动风场的模拟,对某连续刚构桥最大双悬臂阶段和成桥运营阶段进行线性抖振时程响应分析。最后对脉动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值和静阵风荷载作用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到脉动增大系数值。  相似文献   
6.
7.
弦弓式预应力柱面网壳结构风洞试验及风致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尧治  张浩 《空间结构》2005,11(2):3-8,26
弦弓式预应力柱面网壳结构是一种新颖的结构形式,通过对网壳下部拉索施加预应力使结构成为自平衡体系,某火电厂干煤棚为弦弓式预应力柱面网壳结构在干煤棚结构中的首次应用,风荷载是其主要荷载之一,目前规范对该类网壳结构的体型系数未作明确规定,因此需要进行风洞试验来确定其体型系数,试验考虑了网壳周边环境的作用,严格模拟了规范规定的大气边界层风场,分析研究了网壳表面风压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给出了可供设计采用的体型系数,同时进行了风致效应的研究,研究表明,周边环境对网壳表面风压分布的影响较大而煤堆的影响较小,大气边界层风场中风速脉动导致的风压改变在设计时已不容忽视,风荷载对网壳下部预应力拉索应力起着卸载作用,各索的最大应力减少比例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尚缺乏25~60 km大气风场实时探测手段,为此研制了60 km车载瑞利测风激光雷达。介绍了系统总体结构,对分系统的研制做了详细描述。为提高风场反演的精度,设计了标准具通过率函数校准系统。提出了标准具通过率函数校准方法,并开展实验对标准具通过率函数进行了校准。校准结果表明,接收机性能稳定,各参数测量标准差均小于0.06。该系统在德令哈地区对15~60 km大气风场进行了观测,获得了水平风场的测量结果,并与当地探空气球的探测结果进行了比对,30 km以下一致性较好。对风速、风向测量误差进行了计算,40 km以下,风速测量误差4 m/s,风向测量误差6,40 km以上,风速测量误差8 m/s,风向测量误差18。该系统设计合理,性能稳定,能够实时探测10~60 km大气风场。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平导压入通风方式对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风向、风速、风压和洞内温度场的影响性,以川藏公路雀儿山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数值仿真和现场测试,分析了不同通风方式下隧道洞内风场和温度场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气热耦合三维数值计算显示风在横通道与主洞和横通道毗邻区域形成了明显的涡流区,平导洞内风压、风速明显高于主洞;平导压入通风使平导和主洞最低风速分别增加了90%、104.5%;平导压入通风对洞内最高风温影响较小,均在7.8 ℃~8.2 ℃左右;考虑通风方式、自然风方向和因山体富热产生的隧道内外温差引起的热压差影响,对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出入口段的防冻长度等应差别化设计,特别要加强主风向隧道一端主洞、平导和横通道的防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沿海丘陵地区的风场变化特性,采用新型激光测风雷达配合手持自动气象站,对奉化黄贤村进行了设点气象数据的采集,并结合当地气象站的测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当地风速,风向随时间及地势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沿海地带风速变化具有日周期性,风速风向变化规律受海陆风影响较大,丘陵地带风速风向受风速等级,地形及建筑布局影响较大.同时,基于测点处50~1000 m高度范围的雷达数据,对近地层风切变指数α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发现丘陵地带入口处α值受主导风向影响,与我国其它丘陵地区观测值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