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3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39篇
化学工业   13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117篇
矿业工程   17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21篇
水利工程   396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面雨量站是降水数据最直接的来源,合理的雨量站点密度与空间布局能准确反映流域面雨量,对于构建流域水文模型至关重要。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岔巴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2001-2010年流域内11个地面雨量站的日、周、15天时间尺度降雨量序列,以信息熵理论为基础,基于最大信息最小冗余准则(MIMR),分析了11个地面雨量站之间降雨的信息相互关系和信息传递规律,并结合流域多年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对岔巴沟流域雨量站网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降雨量在2001-2010年间无明显变化趋势,降雨空间分布呈由西南到东北递减趋势,不同时间尺度降雨序列的联合熵、互信息、冗余信息变化总体相同,总体信息随站点增多趋向稳定,站点之间传递的信息越来越少,冗余信息越来越多。另外,随着时间尺度变大,联合熵稳定越快,冗余信息越多。依据流域雨量站点间信息熵变化规律,对岔巴沟流域雨量站网进行了优化,确定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流域最佳雨量站密度和分布,优化后的流域雨量站网能较好的反映流域降雨信息,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流域雨量站网的优化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降水融合数据产品为资料匮乏区域的水文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来源。结合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地面站点观测数据,定量分析了多源融合降水数据CMFD、MSWEP、大气同化数据CMADS等降水产品的多时空尺度精度和应用潜力,应用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探讨了各降水产品在渭河日流量模拟中对地面实测降水数据的可替代性。结果表明,这3套降水数据基本上能够体现流域降水空间分布规律,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在各时间尺度的降水量对比中MSWEP表现较优,日尺度的平均误差仅为0.05 mm。对各降水数据采用变化参数重新率定后的模拟精度比固定参数情景明显改善,能够有效模拟流域的日流量变化过程。说明这些降水产品在渭河流域水文模拟中具有替代地面站点实测降水数据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选取黄土高原无定河、窟野河和皇甫川流域为研究区,从水文应用角度评估了中国自动站与CMORPH融合的逐时降水产品(CMPA V1.0)的精度。结果表明,CMPA V1.0降雨数据总体上较雨量站实测值偏低;与6、9月相比,8月降水产品精度较低。随降水量级的增加,CMPA V1.0对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监测能力和对降水事件监测的稳定性有所降低,误报率整体升高;CMPA V1.0低估了小雨的发生频率及降水贡献率,高估了雨强大于2.5mm/h降雨的发生频率及降水贡献率;CMPA V1.0能合理地反映研究区降水的日变化过程,但低估了研究区的时段平均降水量和时段平均降水频率,高估了研究区14:00前的时段平均降水强度。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将为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为小流域水土保持效果有效评价提供参考。黄土高原坡面陡峭、破碎程度高、坡面水蚀模型复杂,水土流失的情况极为严重。通过对常用的数值模拟模型在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过程模拟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经验模型模拟的精度更高,但是对侵蚀过程不能做出理论性的解释,而物理成因模型能够更好做到这一点。因此物理模型具有预测未来情景变化和解释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响应的能力,可以为实现不同尺度流域的侵蚀动态模拟预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不同侵蚀类型区允许土壤流失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中游黄土高原不同侵蚀类型区允许土壤流失量,利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主要侵蚀类 型区行政区划图,根据 1955—2009 年不同侵蚀类型区土壤侵蚀强度数据,分析了 12 个主要侵蚀类型 区治理期( 1970—2009 年) 和退耕后( 2000—2009 年) 较治理前( 1955—1969 年) 减沙效益。以土壤侵 蚀强度、人口密度、治理期的减沙效益以及人均纯收入为指标,利用总结的公式,将估算的不同侵蚀 类型区的总允许土壤流失量 8. 43 亿 t( T2 值) 和 7. 19 亿 t( T1 值) 合理分配到黄土高原主要侵蚀类型 区,得到不同侵蚀类型区 T2 和 T1 分配值平均值为 4 876. 2 t /( km2 ·年) 和 4 158. 9 t /( km2 ·年) 。结 合各侵蚀类型区退耕后( 2000—2009 年) 侵蚀强度及较治理期( 1970—2009 年) 减沙效益的增幅及类型 区 T2 和 T1 分配值的比例,拟定了不同侵蚀类型区允许土壤流失量 T2 和 T1 暂定值,其平均值分别为 1 200. 0 t /( km2 ·年) 和 900. 0 t /( km2 ·年) 。研究成果为黄土高原及不同侵蚀类型区水土流失治理提 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期黄河潼关以上地区淤地坝拦沙量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以来,黄河泥沙显著减少,潼关水文站实测输沙量由1919—1959年的平均15.92亿t减少到2000—2012年的平均2.76亿t。黄河流域已建淤地坝58 099座,分布在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具有显著的拦沙减蚀作用。依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利部淤地坝大检查等基础数据,初步分析了2000—2012年黄河潼关以上地区淤地坝拦沙减蚀作用。结果表明:(1)2000—2012年黄河潼关以上淤地坝年均拦沙减蚀量为4.50亿t,其中年均拦沙量为3.75亿t、减蚀量为0.75亿t。同期潼关以上地区5 520座骨干坝的年均拦沙减蚀量为2.05亿t,其中年均拦沙量为1.71亿t、减蚀量为0.34亿t;50 935座中小型淤地坝的年均拦沙减蚀量为2.45亿t,其中年均拦沙量为2.04亿t、减蚀量为0.41亿t。(2)淤地坝拦沙减蚀作用对2000—2012年黄河泥沙减少的贡献率为34%。  相似文献   
7.
为客观评价生态脆弱地带湿地生态系统变化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2017—2018年采用样带法对陕北榆林湿地生态系统重构前后的水鸟变化开展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水鸟106种,隶属9目20科55属,分别占陕西全省和全国水鸟总数的88%和40%,其中列入国家Ⅰ、Ⅱ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鸟类的分别有2、11和14种;列入CITES保护名录的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分别有1、7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等级易危、近危和低度关注的分别有3、4和96种;列入国家林业局"三有"名录的有90种;属古北界、广布和东洋界鸟类的分别占65%、25%和10%。种群数量以旅鸟和夏候鸟为主,分别占58%和34%,迷鸟、冬候鸟和留鸟较少,南北不同区域的居留型差异较大;以蒙古高原荒漠湿地鸟类为主,鸻形目、雁形目、鹳形目和鹤形目的鸟类分别占45%、25%、10%和9%,且其数量比湿地恢复保护前增加明显,其余鸊鷉目、鹈形目、红鹳目、隼形目、佛法僧目等的鸟类所占比例较少,数量变化不大。随着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不断恢复、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和人们保护鸟类意识的日益增强,以及全球气候变暖,荒漠和黄土区鸟类相互逐渐扩散,研究区内鸟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在2010年前记载鸟类共232种,2017年增到280种,2017年调查发现水鸟新记录18种。该研究可为全球最大的遗鸥繁殖地(红碱淖湿地)和繁殖种群及中国鸟类迁移通道保护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8.
蒸散发是地表水文过程的重要环节,潜在蒸散发对水文过程模拟和预报具有重要影响。以渭河北道水文站上游作为研究区域,采用Penman-Monteith法和E-601型蒸发皿的潜在蒸散发数据(PET601)分别驱动SWAT模型,使用SUFI-2优化算法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与模型率定、验证以及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所得潜在蒸散发量值差异较大,都具有相似的年内分布,PET601法潜在蒸散发量低于Penman-Monteith法。使用PETP-M和PET601驱动水文模型模拟径流过程,结果显示这2种数据下的水文模拟精度较好,PET601法更适合黄土高原的渭河流域,潜在蒸散发的偏差对于水文模拟的影响由于模型参数的调整明显削弱很多。研究成果将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为区域蒸散发量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