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建筑科学   3篇
水利工程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芦爽  王雨  曾鹏 《室内设计》2022,(5):81-88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模式正处于由增转 存的深度调整过程中,厘清前期发展过程中的 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时空演变特征规律将有助 于下阶段的公园绿地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本 文以济南市中心城区为例,对城市区域特征、公 园绿地可达性的内在构成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解 读,并应用地理探测器工具分析了城市公园绿地 可达性覆盖率和时空演变轨迹。研究发现济南 存量和增量两种类型区域存在显著的城市公园 绿地可达性分异,并对两者的差异化驱动因素进 行了识别,具体表现为:存量地区公园绿地可达 性显著优于增量地区,可达性改善程度却显著低 于增量地区;存量地区可达性趋向空间平衡,而 增量地区可达性始终聚集在特定区域。在驱动因素上,存量地区与增量地区存在单因驱动和多因 交互驱动的显著差异。基于此提出创新公园绿地投入、探索多元化空间要素协同等下阶段城市公 园绿地规划建设管理的合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新型城镇化转型发展背景下,科学认识城市绿地建设水平的影响机理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实现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前提。选取陆桥通道样带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 1996—2016 年沿线样带 139 个建制市建成区绿地率区域差异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 1)沿线样带市域建成区绿地率逐年提升,但存在明显时空分异,呈东西部两头高、中部低的“U”型格局; 2)地理探测显示样带市域建成区绿地率差异是自然、经济和政策等因素非线性或双因子作用的结果,年均温为核心主导因子,园林城市政策、海拔高程是次要解释力; 3)自然地理本底是奠定差异的重要基础,政策引领是关键,经济水平是直接推动因素,产业结构、土地供给和基础设施为外部主导动力。研究定量化呈现了自然因素对城市绿地建设水平区域差异的大尺度、长期性影响;探测“自然—经济—政策”多维因素的综合作用,更精准地对城市绿地建设分类施治,是典型区域和典型方法在学科领域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3.
基于水资源-水环境-社会经济耦合系统,构建了长江经济带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其2010—2019年的水环境承载力,采用标准差椭圆、全局莫兰指数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其时空格局演变和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水环境承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下游、上游和中游,排名前三的省(市)依次是上海、浙江、重庆;水环境承载力省际不存在空间依赖性,其标准差椭圆呈现稳定的东西向空间分布格局和西南走向,重心分布于湖南岳阳与湖北荆州之间;水环境承载力的首要驱动因子是万元GDP用水量,社会经济子系统对水环境承载力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水环境和水资源子系统,且不同区域的主要驱动因子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从更精细的尺度分析城市用水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区域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结合用水量数据建立了城市用水空间化模型,并利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和因子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用水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用水空间分布由“正东-正西”方向逐渐转变为“西北-东南”方向,重心整体向东南方向偏移;长三角城市群县域尺度用水量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低值集聚区则分布在边缘地区;人口、综合供水能力、建成区面积与GDP反映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用水时空演变的主导因素,价格、产业结构与节水措施则为重要因素。应注重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城市协同发展,深化水价改革,优化产业结构与城市供水系统,改善居民用水行为,促进区域水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竞争力逐渐成为推 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文化设施作 为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日益成为关注焦点。以 2010年、2015年、2020年武汉市文化设施的POI 数据为基础,运用标准差椭圆、平均最邻近距 离分析和核密度分析法,结合地理探测器的应 用,探讨文化设施时空分布格局和影响因素,并 据此为优化特大城市文化设施布局提出建议。 研究发现:第一,武汉市文化设施总体上空间分 布差异大,数量持续增长但增速减缓,具有在中 心城区集聚、圈层式递减、向西南方向扩散的特 征;第二,不同类型文化设施时空分布异质性明显,2010年以来,以公益性质为主的文化设施呈向 心低密度集聚的形式,向城区外围蔓延的态势日趋明显,集聚程度逐步下降。而以经营性质为主的 文化设施始终呈向中心城区高密度集聚的形式;第三,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文化设施格局的首要 因素,人口规模和区域面积是基础因素,两者具有时间稳健性,交通通达度是强化因素,但其影 响力随时间推移可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先天脆弱,掌握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改进的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三江源地区2010—2015年的NPP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引入地理探测器探讨植被、气候和地形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NPP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整体上三江源地区NPP表现为自东向西逐渐减小的空间分布特征;2015年较2010年中部地区NPP减少最为严重,其次为西部地区,而东部NPP增加,且NPP的减少量大于NPP的增加量。②各因素对NPP的影响程度不同,从NPP空间分布现状角度分析,对NPP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NDVI、太阳辐射、降雨量、温度、高程、坡度、坡向;从NPP动态变化角度分析,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NDVI、降雨量、太阳辐射、温度。③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对NPP的空间分布现状及动态变化都表现出双因子或非线性增强作用,且NDVI与降雨量的交互作用最强。④地理探测器能够较好地指示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NPP的影响,具有较好的效果。研究结果将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