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9篇
  免费   2277篇
  国内免费   1317篇
电工技术   164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1023篇
化学工业   285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35篇
建筑科学   1400篇
矿业工程   328篇
能源动力   502篇
轻工业   60篇
水利工程   7170篇
石油天然气   706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2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3篇
冶金工业   181篇
原子能技术   49篇
自动化技术   29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07篇
  2022年   680篇
  2021年   733篇
  2020年   801篇
  2019年   742篇
  2018年   646篇
  2017年   623篇
  2016年   680篇
  2015年   611篇
  2014年   789篇
  2013年   832篇
  2012年   1139篇
  2011年   1389篇
  2010年   891篇
  2009年   857篇
  2008年   716篇
  2007年   917篇
  2006年   949篇
  2005年   793篇
  2004年   617篇
  2003年   490篇
  2002年   422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355篇
  1999年   319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川径流是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径流变化归因分析对于流域水资源安全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白龙江中上游1960~2015年水文气象资料,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基于Budyko假设的弹性分析法研究径流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结果表明,径流呈显著下降趋势,线性倾向变化率为-2.69×108m3/10a,其临界突变发生在1986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径流量分布集中,6~10月占比63.59%,夏秋两季占比70.62%;径流减少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双累积曲线法影响率分别为33.02%、66.98%,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影响率分别为44.17%、55.83%,弹性分析法影响率分别为35%~39%、61%~65%,可见人类活动为径流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弹性分析法计算结果介于其他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之间,最为可靠。  相似文献   
2.
马瑞 《资源与产业》2022,24(1):160-171
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测算流域内9省(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方面的发展指数,分析这5个方面的空间相关性,判断各省的发展趋势,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也能够为黄河流域各省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新发展理念”为理论框架,选取黄河流域9省2016—2018年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方面的指标,利用熵权法计算5个方面的综合指数,解释分析各省的高质量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测算黄河流域9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方面发展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从纵向来看,多数省份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从横向来看,山东的创新发展综合指数具有相对优势,于2018年达到了9省3年来的最高值,并且山东的开放发展综合指数具有绝对优势,3年一直高居9省第一。四川的协调发展综合指数具有相对优势,2018年达到了3年间9省最高,而且四川的共享发展综合指数具有绝对优势,3年一直位列9省第一。青海在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具有绝对优势,连续3年保持了9省第一名的位置。从空间相关性分析来看,2018年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的创新发展呈现“低-低”集聚状态。2017—2018年内蒙古、四川、青海、宁夏的绿色发展呈现“高-高”集聚状态。经研究表明,黄河流域9省的高质量发展存在着协调、共享两个方面的短板,可以采取政策倾斜、加大投入、精确攻坚等措施以弥补不足,实现全面发展。另外,黄河流域上游省份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方面显示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加强该区域在创新、绿色两个方面的协同合作对于推动上游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敏  张媛媛 《资源与产业》2022,24(1):107-114
从时空角度研究长江经济带的水环境污染状况,探究异质性环境规制对水环境污染的影响,为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基于2009—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研究长江经济带水环境污染的时空特征,用Moran's I指数研究水环境污染的空间自相关性,再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异质性环境规制对水环境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总体来看,长江经济带水环境污染呈上升趋势,其中上游地区水环境污染增速较快,下游和中游地区有所放缓,水环境污染得到一定控制;2)长江经济带水环境污染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呈现出下游>中游>上游的趋势;3)从异质性角度来看,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能显著抑制水环境污染,在经济矩阵下效果最为显著,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具有显著负向作用,而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的作用并不明显;4)从溢出效应来看,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周围省市的水环境污染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也会减轻周围省市的水环境污染严重程度,但没有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效果明显,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效果不显著。目前长江经济带水环境污染状况仍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加强管控。虽然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水环境污染治理效果最好,但公众参与也应该提上日程。各地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方式来治理,此外还需要建立空间意识,加强联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在河流生态学领域,迄今仍缺乏能较好地描述河流生态系统涨落的概念模型。河流近岸带具有不同于主流带的水动力、水环境及生物特征,其位置及尺度随水文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程度较为显著,近岸带变化能较好地反映水文过程的生态学效应及河流水域空间的涨落。本文对近岸带定义进行了拓展,提炼了一种对顺直/微弯、弯曲、分汊等河型均适用、描述河流近岸带尺度变化与水位涨落之间映射关系的概念模型(“水文-近岸带涨落关系”概念模型),该模型曲线上一般具有两个近岸带尺度峰值;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提出近岸带是河流水域中时空连续性最强的沿程条带状基质,而主流带可视为流量越过临界值后出现在近岸带这一基质内的“涌现”或“突变”。本文最后以长江上游南溪-江安段为例对概念模型进行了初步的量化研究,并讨论了近岸带的界定方法及该概念模型在生态水文组分划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极端暴雨事件频率和强度不断加剧的趋势下,防洪安全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研究河道洪水演进、漫溢及淹没过程,有效评估洪水灾害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为精确模拟河道洪水演进过程,本文采用基于非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法建立的二维水动力模型,构建了一种基于虚拟单元法的入流边界改进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地形网格数据的纵断面提取法以近似确定深泓线的位置,从而计算出河道平均纵比降;在入流边界各网格上以均匀流的方式入流,计算出不同流量下的对应水位;依据各网格上的水深和入流边长计算权重以合理地分配流量,再结合单宽流量边界条件确定边界外侧虚拟单元上的水力要素,最后耦合至模型通量部分进行计算,实现入流模块的优化。将该方法应用于Toce河物理模型试验的模拟,在入流边界附近计算出的水位、流速和流态都更为合理;河道中各测点水位与试验数据吻合度较高,洪水到达测点时间及各点间洪水运动传播时间与测量值较为接近,纳什效率系数在0.82~0.95之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模型的准确性;并且在单机上用时86s完成计算,效率较高,表明模型能高效准确的模拟洪水演进过程。通过对入流模块的改进优化,模型可以更好地应用于洪水演进过程的模拟预警及灾情评估工作,为洪水灾害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在水系形态特征与水系结构连通性基础上,增加了包含水工建筑物数量、下游收水量和换水周期在内的水力连通性评价指标,构建了更加全面的水系连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与熵权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廊坊市北运河-永定河区域水网3种水系连通方案进行了评价,得到最优水系连通方案。评价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更加全面地表征水系连通情况,可用于河网水系连通评价。  相似文献   
7.
以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为基础,提出了多年调节水库调蓄的影响因素判别与影响时长分析方法,并通过理论分析、实践总结、多元线性回归及相关关系显著性检验辅助判别因果关系的合理性。以黄河龙羊峡水库为例,结果表明:1990-2018年黄河天然径流量和地表水取水量均是龙羊峡水库补水量的格兰杰原因,影响时长均为2年,天然径流量和地表水取水量的当年值对龙羊峡水库补水量的影响强于前1年的影响;天然径流量与龙羊峡水库补水量间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但地表水取水量与龙羊峡水库补水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较弱。结合龙羊峡水库调蓄机制和实践过程,发现天然径流量是龙羊峡水库调蓄的重要影响因素,地表水取水量对龙羊峡水库调蓄没有显著影响,但龙羊峡水库调蓄保障了黄河地表水的稳定供给。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长7段)泥页岩发育,针对其内部富集的页岩型页岩油尚未取得勘探进展,仅在少量直井的试油阶段突破出油关,但试采效果整体较差。系统梳理了长7段3亚段(长73亚段)泥页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储层特征,优选页岩型页岩油的富集有利参数,明确了其成藏条件、勘探方向及潜力。相较于暗色泥岩,长73亚段的黑色页岩表现为多类型纹层频繁发育、有机质丰度高、生油母质类型好、主生烃期早、含油率高的特征,是页岩型页岩油勘探的有利岩性。受水平页理缝和陆源长英质、凝灰质等相对高孔高渗纹层的复合影响,黑色页岩的水平渗透率普遍高于垂直渗透率。长73亚段泥页岩的储集空间以刚性矿物支撑的粒间孔、粒内溶蚀孔、黏土矿物晶间孔及黄铁矿晶间孔为主,页理缝和超压微裂缝较发育。"有机质+陆源长英质纹层"、"有机质+凝灰质纹层"二元纹层组合与页理缝构成的复合单元对页岩油赋存最为有利。总有机碳(TOC)含量为4%~14%、镜质体反射率Ro>0.8%、页理及纹层发育、脆性矿物含量高的长英质黑色页岩是长73亚段页岩型页岩油的有利勘探目标,黑色页岩厚度相对较大、有机质丰度适中的马岭—华池深洼区是页岩型页岩油勘探的Ⅰ类有利区。鄂尔多斯盆地长73亚段页岩型页岩油资源丰富,有望成为盆地非常规石油勘探开发的现实性重大战略接替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二号断裂带由一组雁列式正断层组成,断层相互叠接部位形成大型变换带,前人对该大型变换带的控储作用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以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为研究基础,对二号断裂变换带的展布特征、演化过程及控储作用开展了系统分析。二号断裂主要受新生代两期伸展活动的影响:早始新世,受北西-南东向伸展应力控制,基底断层复活,形成北东向的单一、连续大断层;渐新世中、晚期,伸展应力转为近南北向,基底断层活动减弱,上部盖层内发育分段式、雁列式断层,断层联接部位形成变换斜坡,并控制了B洼流沙港组一段的重力流沉积体发育。西北物源大型三角洲经由各分段断层间的变换斜坡进入B洼,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二次搬运形成富砂湖底扇,钻井证实B洼流沙港组一段重力流沉积体呈北东向平行于二号雁列式断裂分布,沉积类型主要为砂质碎屑流。该认识为深洼带流沙港组一段岩性圈闭的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柴西地区”)发育下—中侏罗统烃源岩,油气勘探潜力较好。但目前对该地区下—中侏罗统的物质来源、古气候环境及沉积体系研究较为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勘探进程。通过露头、钻井、地震资料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古水流、重矿物、砾石统计及碎屑组分分析,重建了柴西地区下—中侏罗统的物源、沉积体系及古气候环境。研究表明,柴西地区北段侏罗系沉积中心在盆地内部,古阿尔金山为其主要物源区;南段沉积中心位于现今阿尔金山前,接受来自古阿尔金山、昆仑山及盆地内部古隆起等多个源区的物源供给;下—中侏罗统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柴西地区早—中侏罗世整体以温暖、潮湿的古气候为主。柴西地区早—中侏罗世沉积具有近源堆积、相变快、多沉积中心的特点。早侏罗世发育多个相互分隔的小型断陷湖盆;中侏罗世盆地沉积范围扩张,形成规模较大的多沉积中心坳陷湖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