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6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133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53篇
化学工业   29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271篇
矿业工程   938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64篇
石油天然气   32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28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n multi-seam mining, the interlayer rock strata between the upper coal seam(UCS) and the lower coal seam(LCS) appear damage and strength weakening after mining the UCS. Ground stability control of the gob-side entry retaining(GER) under the gob with close distance coal seams(CDCS) is faced with difficulties due to little attention to GER under this condi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surrounding rock stability control and technical parameters design for GER under the gob with CDCS. The floor rock strata damage characteristics after mining the UCS is first evaluated and the damage factor of the interlayer rock strata below the UCS is also determined. Then, a structural mechanics model of GER surrounding rock is set up to obtain the main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side-roadway backfill body(SBB) including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SBB width calculation formula. The optimal SBB width and the water-to-cement ratio of high water quick-setting material(HWQM) to construct the SBB are determined as 1.2 m and 1.5:1.0,respectively. Finally, engineering trial tests of GER are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at #5210 track transportation roadway of Xingwu Colliery. Research results can guide GER design under similar mining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
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煤层开采引起的岩层运动是一系列安全和环境问题的根源,研究采动岩层运动规律是安全、高效、绿色开采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岩层运动过程的研究,揭示了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及其对岩层运动规律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采动覆岩经历了卸荷膨胀与再压实的动态过程。受关键层结构控制,上覆岩层由下向上成组破断运动,关键层破断前,阻断了上覆载荷向下方岩层的传递,导致其因卸荷而产生膨胀,包括碎胀与弹性膨胀。随着关键层破断高度增加,覆岩卸荷高度同步增大,因卸荷而膨胀的岩层总厚度不断增大;同时卸荷煤岩也受到已破断关键层载荷的压实作用,从而造成覆岩卸荷膨胀总量的不断变化。将这种覆岩卸荷膨胀总量随覆岩卸荷高度动态变化的现象定义为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进而建立了理论模型,并通过淮北海孜煤矿巨厚火成岩下采煤覆岩裂隙实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对采动岩层运动规律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影响覆岩关键层下离层量,影响覆岩关键层贯通破断的高度,影响不同开采条件的地表下沉系数等。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改变了对离层存在形式的传统认识,该效应的存在导致关键层下最大离层量一般小于采高的10%,覆岩可注浆充填空间并非传统认识上的“离层区”,而主要是注浆充填压力“压实”作用下将覆岩卸荷累积膨胀所转化出的那部分空间,该发现指导了覆岩隔离注浆充填绿色开采技术的创新研发及其在建筑物压煤开采中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3亚段(以下简称山2~3亚段)为该盆地重要的天然气勘探目的层,但该亚段储层薄、厚度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和勘探目标优选难度大。为了准确预测该亚段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甜点区、提高天然气勘探成功率,针对该套储层的特征和预测难点,提出了90°相移技术识别河道外形、模型约束波阻抗反演刻画砂体厚度和子波衰减梯度属性识别含气砂体的地震逐级预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山2~3亚段上覆5号煤地震强反射层,下伏储层地震反射能量弱,加之为稀疏二维地震测网、井控程度低,致使致密砂岩气甜点区预测难度大;②所提出的技术方法通过地震逐级预测约束,可以有效地刻画河道砂体分布并识别有效含气储层,提高了对勘探开发目标预测的精度;③基于该技术方法指导部署的勘探开发目标实钻效果好,地震预测结果横向分辨率高,真实地反映了河道及河道砂体的变化特征。结论认为,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二维地震勘探区煤系地层强非均质性、薄储层致密砂岩气甜点区预测的地质难题。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采空区突发涌水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的安全威胁,以齐大山铁矿为研究对象,以高密度电阻率法含水构造带理论模型的正演模拟研究为基础,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采场南帮含水构造带的异常范围进行了圈定;运用瞬变电磁法进行了二次探测,并对高密度电阻率法所圈定的异常范围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含水构造带显示为低阻异常特征,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成果图中显示的两处低阻异常与含水构造带理论模型的正演模拟结果一致;同时,在瞬变电磁法探测成果图中显示的低阻区域均在高密度电阻率法所圈定的低阻异常范围内,二者相互验证,这两处低阻异常均为含水构造带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的显示,表明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瞬变电磁法组合识别技术可实现对隐伏含水构造带的先导性探测。  相似文献   
5.
李星亮 《煤》2020,29(1):19-21
煤层开采打破了上覆岩层原有的平衡,必然引起岩层的移动、破断,导致应力场和裂隙场的改变,工作面出现矿压显现。上覆岩层的岩性和组合结构对工作面开采覆岩损害特征分布影响显著,一般岩性越坚硬,上覆岩层应力集中程度越高,采动裂隙越发育,矿压显现也越明显;坚硬岩层尤其是关键层对覆岩的破断运动起控制作用,覆岩破断发展到一定层位后软弱岩层往往是抑制覆岩破断进一步向上发展的关键。当工作面上覆岩层同时存在远近场关键层时,近场关键层的周期性破断引起裂隙带范围内岩层的运动和工作面周期来压;而远场关键层的周期性破断导致地表裂缝或台阶下沉,工作面压力急剧上升,有时甚至导致煤矿动压灾害,尤其是远近场关键层同步破断时动力现象更明显。通过地面钻孔使远场关键层提前破断是防止此类动力灾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参数综合取值和纵剖面上下块段分开评价的方法,阐述了方圆村1组滑坡的基本特征、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和滑坡形成机制,采用勘察取样试验、工程类比和反演分析综合确定c、?等计算参数。在不同工况下对上、下块段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分别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在降雨和地震工况下,上块段处于欠稳定状况,下块段处于稳定状况,因此建议仅对1-1剖面上块段设置挡土墙治理,供今后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7.
下二叠统太原组和中二叠统山西组山2段是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气田致密岩性气藏的主要产气层,分别属于海陆过渡相和三角洲前缘相,砂体薄,横向规模小。太原组—山西组发育多套煤层,以山2段中下部4+5号煤层及太原组底部9号煤层最发育。煤岩波阻抗低,与高波阻抗砂泥岩地层形成强反射,屏蔽了砂泥岩之间的弱反射,应用叠前反演、地震属性等常规方法难以有效预测薄砂体。建立研究区目的层段砂泥岩地质模型,通过模型正演和时频分析方法对比发现,广义S变换能根据信号频率变化自适应调节时频分析时窗,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实际应用中,首先压制煤层强反射,在此基础上采用广义S变换对研究区的薄储集层进行预测,井震符合率高,有效解决了研究区煤层背景下的薄储集层预测难题。  相似文献   
8.
南海东部海域经过30多年的油气勘探,在浅水区非烃源层系取得了岩性油藏的勘探突破。目前已发现的岩性油藏相对集中在惠州凹陷南部珠江组,通过对其岩性油藏的分布特征、类型及主控因素开展详细解剖,划分出上倾尖灭型、背斜-上倾尖灭复合型、断层-上倾尖灭复合型和条带型4类岩性油藏。其有利成藏条件主要受4种因素控制:①河流、波浪和潮汐等多水动力交互控制着储层的平面分布特征,不同水动力控制了不同的储层和岩性圈闭类型;②海平面的多期升降控制了储-盖组合,在主要成藏期具有6套有利成藏组合;③东沙运动控制了岩性圈闭的有效性和运移通道,调整了砂体的尖灭、翘倾状态,有利于岩性圈闭形成和成藏;④"烃源-断层-构造脊"的立体耦合影响油气的高效聚集。南海东部浅水区可划分出3类共6个岩性油藏勘探潜力带。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研究赤峪断层在紫晟煤业的落差及延展方向,减少构造损失煤量。通过地表踏勘查看断层出露情况,井下钻探探测断层延展位置,补充施工地质勘探钻孔对比岩层缺失层位,判明了区域性赤峪断层在紫晟煤业东南部呈现为4条密集分布的断层组,断层组在2-107工作面外围约115m,断层破碎带宽约220m,总落差190~325m,由西南至东北部总落差逐步减小。  相似文献   
10.
The changeable structure and movement law of overlying strata are the main contributor to the change of mining stress. Starting from the relevant theory of key stratum and particularl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ine ground pressure and strata control, this research proposed a new solution to mining stress problems by establishing a dual-load-zone stratum structural model. Elastic foundation beam theory was used to solve the stress of overlying strata of the dual-load-zones with superposition method, which revised the traditional calculation method of mining stress. The abnormal increase of lead abutment pressure in the mining area was explained effectively, through which the evolution law of mining stress in the case of hard rock was obta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ining stress experiences a drastic change within the range of 50 m ahead of the coal wall due to the collapse of main roof;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in key stratum and inferior key strata, the influence range of lead abutment pressure is extended up to approximately 120 m in the working face; this remarkable increase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excessive length of sagging zone. Results from both the dual-load-zone model experiment and field measurement demonstrate high consistency. The model can predict the influence range of abutment pressure effectively and thus guide the safety production of mi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