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5篇
  免费   1309篇
  国内免费   570篇
电工技术   167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860篇
化学工业   140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37篇
建筑科学   1414篇
矿业工程   162篇
能源动力   420篇
轻工业   56篇
水利工程   7012篇
石油天然气   408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6篇
冶金工业   165篇
原子能技术   14篇
自动化技术   26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363篇
  2021年   375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398篇
  2018年   334篇
  2017年   414篇
  2016年   437篇
  2015年   387篇
  2014年   526篇
  2013年   512篇
  2012年   713篇
  2011年   847篇
  2010年   550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486篇
  2007年   565篇
  2006年   577篇
  2005年   499篇
  2004年   408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放射性元素寻找油气是一种非常规油气勘探手段。近年来,在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富烃凹陷周边古近系钻遇高自然伽马(GR)砂岩,其GR值(100~300 API)甚至大于同区泥岩的GR值(100~200 API)。为了弄清该特殊现象背后的地质意义,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高自然伽马砂岩开展了铀(U)、钍(Th)、钾(K)等3种元素含量与GR值的相关趋势线分析,从井震特征、岩性特征及矿物成分特征等入手分析了砂岩GR值增高的主要原因及成因机制,探讨了放射性元素聚集的条件、运移通道、驱动力以及油气意义。结果表明:西江、惠州地区由U含量增高导致砂岩GR值偏高,恩平、番禺地区由K,Th含量增高导致砂岩GR值偏高;砂岩GR值增高有两大成因机制,一是地下流体带来的放射性元素离子U4+在氧化-还原面处富集后导致地层GR值偏高,这种特殊现象说明在具有连通基底大断裂旁的圈闭中,U4+的富集指示了曾经油气的存在,证实了研究区油气运移通道的有效性,对于油气藏的预测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二是地表流体带来的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大量沉积后导致地层GR值偏高,含放射性元素矿物性质不稳定,可指示近源供给的存在,对于判断物源及沉积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研究成果为预测研究区油气成藏有利区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下扬子地区页岩气地质调查井所获取的地层岩心资料,揭示该地区下志留统风暴沉积较为发育。基于精细的岩心观察描述,详细分析了下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下段中上部风暴沉积的特征,并阐明了风暴作用对泥页岩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区风暴岩岩性偏细,以粉砂岩为主,石英含量较高,结构成熟度较低,具2种不同的粒度概率曲线;主要发育底部冲刷面、块状层理、平行层理、丘状交错层理、波纹交错层理、准同生变形构造等沉积构造;垂向上主要识别出4种风暴沉积序列,均具有从底到顶粒度变细的沉积特征,不同的沉积序列与风暴流能量的强弱有关。下扬子地区早志留世频繁的风暴活动与研究区的古地理背景和古气候条件具有内在联系。特大型风暴对浅海陆棚深水区的细粒泥质沉积物特征产生重要影响,包括降低有机质含量、减少单层厚度、破坏垂向连续性、改变原始沉积构造和侧向稳定性等,总体上降低了泥页岩的品质。因此,研究认为在页岩气的勘探和评价过程中应重视风暴因素对陆棚深水区原始泥质沉积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寒区河道凌汛灾害河势“弯道效应”的量化评估十分重要。基于分形理论提出河道横断面-纵剖面-平面多维度河势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及其物理机制,并探讨黄河内蒙古段不同维度河势演变分形特征及其与凌汛灾害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不同维度河势均具有多尺度自相似分形特征,且具有多年记忆周期的长程相关性;冰坝(严重性冰塞)发生频次与河道主槽弯曲分形维数呈正相关指数型函数关系,与河相系数、深泓点高程和河段平均底坡分形维数负相关,与水深-面积分形维数正相关,总体表明冰坝灾害更易发生于主槽偏移摆动大、蜿蜒曲折、河湾发育程度高的宽浅型弯曲河道,研究成果可为凌汛期冰塞冰坝灾害易发河段诊断及预测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区域城市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江淮丘陵区中小河流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本文以位于江淮丘陵区马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实地勘察等手段,查明该地区入河污染物指标 COD、氨氮、TN、TP 主要贡献因素及占比,其中生活污染(51%,40%,54%,28%)、面源污染(6%,38%,9%,42%)、畜禽养殖(39%,15%,17%,25%)三类型贡献占比 90%以上,内源污染和水产养殖较少。针对污染源调查结果特征,提出镇区管网完善、农村分散处理、畜禽粪污处理、养殖废水农田消纳、污染缓冲带设置、径流拦截与再利用、河流生态化改造等治理建议,可为今后中小河流污染源调查与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将幸福河概念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相结合,基于自然、人类社会、人水关系3个系统构建了包含24个指标的长三角幸福河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引入需求层次理论,以基础Ⅰ层次、基础Ⅱ层次、提升Ⅰ层次、提升Ⅱ层次、幸福层次5个层次作为幸福河的层次评价等级,运用熵权物元模型,建立了长三角幸福河层次评价模型,并对2018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幸福河层次等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省一市均处于转化中的中间状态,其中江苏省向提升Ⅰ层次转化,浙江省、安徽省向提升Ⅱ层次转化,上海市向幸福层次转化,说明区域整体幸福河层次处于较高水平,但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估北盘江鱼类增殖放流效果,2017~2018年期间采用体外荧光、剪鳍、"T"型标三种标志方法对目标鱼类进行标志放流,通过集中捕捞方式进行回捕调查,集中捕捞时间为2017年7月、2018年8月,捕捞水域为董菁-马马崖-光照-善泥坡库区。结果表明,白甲鱼回捕率较高,为0.82%,其他鱼类均在0.5%左右,其中主要为低龄鱼类,高龄鱼类较少;董菁打邦河及各库尾水域物种丰富度较高,善泥坡高家渡码头和马马崖库区试验库尾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低。建议在以后的增殖放流活动中,加大每年的监测频次。  相似文献   
7.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也是我国鱼类多样性最高的河流之一。在介绍长江鱼类主要生态习性生境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鱼类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因素——生境丧失和过度捕捞,并简要总结了目前已采取的保护措施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新时期长江鱼类多样性保护的思考与建议:①建立以流域管理机构牵头,相关部门和地方共同组建流域生态保护机制;②有计划开展支流及通江湖泊的生态恢复,使支流的小水电逐步退出,使原本的通江湖泊恢复自然江湖关系;③提高民众环保意识,积极建立全流域禁捕机制和休闲垂钓机制,并让垂钓者成为渔政的管理者和监督者。  相似文献   
8.
入江水道是淮河下游最大的泄洪河道,承担着淮河上中游70%以上的洪水泄入长江。根据1961—2018年大洪水期间的实测资料,利用水位流量法计算分析入江水道的泄洪能力和防洪能力。结果表明:因历史客观条件限制以及4个梯级控制河段整治的难度与复杂性,在不同时期各控制河段的行洪能力呈现各自不同的特点;经过多年持续有效治理,河道行洪能力整体得到提高;由近年来实测资料推算,各控制河段的行洪能力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对入江水道行洪能力的分析为淮河下游区的防汛抗洪和降低特大洪水威胁提供借鉴和参考,对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大黑河流域6个气象站1966~2013年气温、降水量、蒸发皿蒸发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长期数据系列,采用气候倾向率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近50年大黑河流域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变异年份。结果表明,大黑河流域整体呈现暖干气候倾向,气温呈显著增高趋势,变化率为0.43~0.57℃/10a,气温增温变点大致出现了两次,分别在1986、1997年;降水量和蒸发量多呈不显著减少趋势,降水量先减(1981年)后增(1990年),蒸发皿蒸发量先减(1986年)后增(1996年);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多呈显著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0.
使用夜间灯光数据估算了长三角城市群地区能源消耗量,通过数据包络分析、Tobit模型计算了节能减排效率与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我国长三角城市群地区节能效率改进较小而减排效率提升较大,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固定资本投资率、产业结构与人口密度对节能减排效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第二产业集聚度目前影响方向为负,未来对节能减排效率的改进有一定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