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65篇
电工技术   25篇
综合类   132篇
化学工业   105篇
金属工艺   129篇
机械仪表   43篇
建筑科学   226篇
矿业工程   12篇
能源动力   28篇
轻工业   17篇
水利工程   292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5篇
冶金工业   53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吕尚文 《建筑结构》2022,52(1):24-29,35
为了解决城市廊道资源的紧张和公共交通发展需求的矛盾,出现了轨道交通和快速路的共建型式,即公轨共建的复合型交通模式,以温州市域铁路S2线一期工程的人民路站为例,研究公轨共建高架车站的结构设计要点。首先,为降低浅层气体对桩基的承载力及沉降影响,对遇到局部浅层气体发育的基础设计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然后针对公轨共建一体化车站分别进行了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分析,研究表明构件及整体指标满足规范要求。最后针对工程的一些关键技术,如快速路桥面体系的选型、超长结构温度应力的控制措施、轨道梁挠度及应力的控制、快速路桥面振动对车站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
在结构易损性分析中,由于构件之间的地震需求存在相关性,直接建立渡槽系统中基本构件的联合概率分布函数较为困难,为此引入二维Copula函数对构件地震需求之间的相关结构进行描述,简化联合分布函数的建模过程。首先,对某输水渡槽中的一跨进行时程分析,以地面峰值加速度为自变量,以排架的位移延性比和橡胶支座的变形大小为损伤指标,考虑地震动和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建立排架、橡胶支座的易损性曲线;其次,通过Copula函数建立渡槽系统的易损性曲线;最后,通过1阶界限法得到渡槽系统易损性的上、下界。计算结果表明,基于Copula函数计算得到的失效概率均位于1阶界限法的上、下界之间。研究结果有助于简化渡槽系统易损性曲线的建模过程,为研究渡槽构件地震需求之间的相关性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The residu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subjected to elevated temperature are of importance to assess the st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containing white ware ceramic sand exposed to elevated temperature. Concrete mixes containing 0%, 50%, and 100% ceramic sand were prepared. The specimen were exposed to elevated temperatures of 200°C, 500°C, and 800°C for a duration of 60 minutes. Their residu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mpressive strength, split tensile strength), ultra sonic pulse velocity, and mass change for different cooling regim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among specime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corporation of ceramic sand in concrete mixes improved the resistance against elevated temperature of hardened concrete.  相似文献   
4.
王英虎  金磊 《金属热处理》2023,48(4):166-172
为了研究Y12Cr18Ni9Cu奥氏体易切削钢的高温力学性能,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对Y12Cr18Ni9Cu钢进行了不同温度的高温拉伸试验,并对断口形貌、抗拉强度以及断面收缩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试验钢的高温抗拉强度逐渐降低,断面收缩率逐渐增加。试验钢的低温脆性区为800~900℃,未出现高温脆性区。低温脆性区的出现是由于材料在热变形过程中没有发生动态再结晶,并且由于硫化物与基体所能承受的变形能力不同,裂纹在硫化物与基体界面产生,最终导致脆性断裂。在1150~1250℃温度范围内,试验钢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并表现出良好的高温热塑性,Y12Cr18Ni9Cu奥氏体易切削钢的热加工温度应选择在1150~1250℃之间。  相似文献   
5.
结合高性能组合结构形式以及混合消能减震体系的双重技术优势,研发了适用于独柱长悬臂式高架站台结构的抗震体系。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分别对该体系进行了强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MSC.MARC二次开发的纤维模型和采用宏观本构的一维非线性弹簧模型能高效准确地模拟站台结构的非线性动力特征以及损伤破坏规律。混合消能减震技术可显著提高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在降低主体构件耗能的同时增强结构的整体耗能能力。在体系层面,混合消能减震技术可明显改善结构刚度分布不均匀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地降低结构的整体变形和层间位移角;在构件层面,消能减震体系能减少或避免主体构件的出铰,有效地降低主要承重构件的截面应力水平,降低悬臂梁所承受的扭矩。值得注意的是,在混合消能减震体系中,由于结构的各个薄弱环节均得到了加强,未受到消能减震构件保护的其他结构构件的地震响应可能会被放大。  相似文献   
6.
单壁钢吊箱围堰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江西省温(家圳)厚(田)高速公路龙王庙赣江大桥水中高承台的施工,针对深水急流施工条件,采用单壁钢吊箱围堰技术。阐明了设计思路、结构形式和施工技术,并对承台施工进行了详细叙述。施工承台封底混凝土时使用了水下不离散混凝土絮凝剂UWB,保证了施工质量。该项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其成功经验对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参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对高温下混凝土构件温度场的数值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高温下构件的截面仍然遵守平截面准则的假定,对高温下混凝土梁的抗弯刚度进行非线性分析与计算。用有限单元法的思想将构件截面划分为m×n的网格,各个网格的中心点即为温度场分析时的节点,推导出一种新的构件刚度数值计算模型并编制了计算程序。程序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三面受热钢筋混凝土梁的荷载试验 ,给出了截面拉区高温梁和压区高温梁在高温时和降温后的主要受力性能及其比较。试验和分析表明 ,拉区高温梁在高温时的承载力和刚度比常温梁严重下降 ,但降温后因钢筋强度复原 ,梁承载力大部分可以恢复 ;而压区高温梁在高温时和降温后的极限承载力接近 ,且比常温梁下降有限。  相似文献   
9.
基于场模型的大空间建筑火灾钢构件升温的简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高大空间建筑火灾中,热量主要通过热烟气的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方式,向无防火保护层的钢构件表面或钢构件的防火保护层传递,防火保护层再以热传导方式向钢构件表面传递。假定钢构件截面温度均匀分布,将高大空间建筑火灾中的实用空气升温曲线作为构件升温边界条件,对集总热容法建立的热平衡方程求解,得出钢构件在火灾下的温度一时间曲线。为便于工程应用,在钢构件升温影响参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曲线拟舍得出实用的钢构件升温计算公式,为研究大空间钢结构建筑在火灾下的结构全过程反应,提供钢构件升温条件。  相似文献   
10.
The popularity and impact of the High Line in New York mirrors the complex reality of contemporary provision of public spa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its relationship to its surroundings and the evolving trend of elevated parks are analyzed in relation to the role of urban green space and impacts of Landscape Urbanism.

The High Line shows the way to a new role for urban green space by utilizing abandoned infrastructure. In analysing the narrative of the High Line, this article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localities and connectivity. Based on observations as well a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media,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great landscaping does not create great places without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community and resid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