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0篇 |
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0篇 |
综合类 | 54篇 |
化学工业 | 5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机械仪表 | 1篇 |
建筑科学 | 435篇 |
矿业工程 | 35篇 |
能源动力 | 4篇 |
轻工业 | 1篇 |
水利工程 | 126篇 |
石油天然气 | 4篇 |
冶金工业 | 12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78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79篇 |
2011年 | 74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79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土存在强度低、固结慢、变形大的特点,在其上修筑路基,必须对软土进行处理.本文分析了公路软土地基的危害,简述了主要处治方法及适用条件,可对公路软土路基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保证措施,进而依据岩土工程勘察结果,为施工技术,尤其是地基处理技术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就主要针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基处理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消除黄土地基湿陷性并提高承载力,常用挤密桩法处理黄土地基,孔内深层超强夯挤密桩是对孔内深层强夯挤密桩的发展。本文结合西安田家湾粮库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项目,对桩身填料灰土和渣土的孔内深层超强夯挤密桩进行试验,对两种填料的挤密桩承载力、挤密系数、湿陷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填料挤密桩均能消除黄土湿陷性,灰土挤密桩处理效果优于渣土挤密桩,渣土挤密桩桩身挤密系数离散性较大。桩间土的承载能力均得到很大改善,并提高了桩间土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灰土挤密桩桩体承载力平均值约为渣土桩的2倍,桩间土平均承载能力为处理前1.6倍,不同桩身填料对桩间土承载力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前坪水库溢洪道控制段基础开挖至建基面后,地质条件与前期地勘资料变化较大,经补充地质勘测,控制段位于安山玢岩与辉绿岩接触带处,建基面大部分位于强风化岩层上,岩石风化程度较深,辉绿岩岩体风化程度不均一,勘探点最大揭露深度为10.2 m,岩体性质不均匀,软硬相间,存在局部应力集中及不均匀沉降等风险。为较好解决控制段基础存在的问题,对溢洪道控制段基础进行了开挖换填混凝土、抗滑桩、钢筋混凝土抗滑槽等方案的优化研究,从技术、经济等进行综合比选,达到了基础处理的目的,也为其他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6.
考虑到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软地基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公路工程的安全性,提出了基于不同加载速率和地基处理方式下软土地基的稳定性研究方法。结合土体弹塑性模型,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不同工况下软土地基的结构稳定性进行仿真计算。算例结果表明,软土地基的形变速率大小同地基所处的状态稳定等级并无紧密联系,需考虑多种因素后综合决定。而加载速率对软土地基的变形速率影响明显,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软土地基的不同处理方式将对其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地基排水性好,将大幅提升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且其稳定性不宜采用单一的变形速率指标来界定。研究可为软土地基下的工程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现有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优缺点,首次提出并经室内试验验证了涡压挤扩机理。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涡压挤扩环境箱和钢套管实施粘性土和砂性土的涡压挤扩试验,设置于钢套管内的涡压叶片可顺利地将其内部的流态混凝土挤扩到周围的土体中。定义了扩径比,测得不同扭矩条件下砂性土和粘性土的扩径比,并得到其极限扭矩。对涡压过程中混凝土可能出现的流动形态进行分析,建立混凝土流动分析模型,得到流态混凝土在涡压腔内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采用涡压挤扩方法处理地基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涡压挤扩方法将为地基处理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现有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地基处理新技术中的强夯法为例,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即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案例教学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新模式将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合作,让学生参与教学之中,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程实例,该方法现已应用于实际教学,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动力排水固结法是一个瞬态动力响应问题,其复杂性决定了地基土在夯击过程中的特性难以用常规的解析方法进行推证.采用FLAC3D软件对动力排水固结过程作数值模拟,并对动力排水固结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及加固范围作分析.研究表明,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的主要范围是夯锤下方的椭球体区域,表现为竖向压缩,侧向挤压,有效加固深度和加固范围可由数值模拟较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