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ssessment of water quality of the River Khan, which passes through Indore and is subjected to sewage and industrial pollution.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pollution parameters showed an increase when the sewage and industrial channels joined the river. Changes in the biotic communities, such as phytoplankton, zooplankton and macrozoobenthos, have been explained numerically with the help of a diversity index and showed a decrease in diversity values with an increase in pollution, along with a correlation with physico‐chemical aspects. Genera tolerant to various degree of pollution has also been identified. The extend of pollution by certain heavy metals such as Cu, Zn, Ni, Cr, Cd and Hg has also been studied.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阳澄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现状,于2014年7月—2015年7月对阳澄湖进行4次采样,14个采样点共采集底栖动物3门7纲35种,平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40个/m~2、180.4 g/m~2。其中,主要优势种为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和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基于种群生物密度的聚类分析,14个采样点被分为3组,其生境特征分别对应于敞水区、水生植被区和人类活动频繁区。其中,河蚬主要分布在阳澄湖西湖区的敞水区;红裸须摇蚊、中国长足摇蚊和霍甫水丝蚓主要分布在中湖和东湖中北部的人类活动频繁区;铜锈环棱螺和长角涵螺主要分布在中湖和东湖的南部的水生植被区。各点位的生物多样性显示,敞水区采样点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水生植被区和人为活动频繁区。研究结果表明,底质类型、水生植被分布和受污染状况是导致阳澄湖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游典型河段底栖动物的物理栖息地模型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水生生物生境需求的物理栖息地模型被认为是评估河流流量变化对水生态系统影响的最可信的方法之一。本研究选取长江干流含有河漫滩的监利江段为实例,建立底栖动物各类群的物理栖息地模型,计算变化流量下栖息地适宜面积的时间序列,并据此进行生态流量决策。结果显示长江中游底栖动物最敏感的环境参数是流速,适宜范围为0~0.2 m/s;其次是水深,适宜范围为0~6 m。在考虑敏感环境参数的前提下,得出监利江段底栖动物的最佳生态流量为20 000 m3/s。三峡大坝蓄水后枯水期和平水期底栖动物适宜面积的低值部分减小,丰水期适宜面积增加。为了保护底栖动物栖息地,建议三峡大坝在防洪蓄水的同时能兼顾底栖动物的生态流量需求,调节枯水期和平水期的流量,让监利江段接近4000 m3/s,丰水期接近20 000 m3/s。在枯水年增大枯水期和平水期的流量,平水年增大枯水期的流量,丰水年减少丰水期的流量。本研究方法可以供长江其他河段目标物种的生态流量决策和生态修复方案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于2012年8月、11月以及2013年4月对军山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3次调查,并且利用了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对其水质进行了生物学评价。10个采样点中,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2种,其中:环节动物们4种,软体动物门5种,摇蚊幼虫3种。寡鳃齿吻沙蚕、半折摇蚊、河蚬以及洞穴丽蚌是现阶段军山湖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全湖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362.7 ind./m2和91.09 g/m2。不同水情现存量也存在差异,平水期的密度和生物量均比丰水期、枯水期的大;枯水期的密度比丰水期大,而生物量且比丰水期小。3种指数评价结果都表明军山湖整体水质处于重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及资源现状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07年11月和2008年4月,对鄱阳湖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量采集.经鉴定,得鄱阳湖大型底栖动物35种,隶属3门6纲15科,优势种为河蚬、苏氏尾鳃蚓.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计算了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定量分析表明,鄱阳湖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221.95 ind·m-2,平均生物量为245.94 g·m-2;主湖区种类数和现存最均多于航道;秋季的现存量大于春季的现存量.比较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调查结果,目前鄱阳湖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已经明显下降,但生物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大纵湖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纵湖位于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交融的里下河地区洼地中心地带,是江苏省级规划保护的重点湖泊之一。近20 a来,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大纵湖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挑战。底栖动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于2015~2016年对大纵湖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特征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期间,大纵湖共采集出底栖动物10种(属),其中寡毛类、摇蚊幼虫、软体动物及其它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分别为132.27,100.52,82.02,5.29 ind./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52,0.61,168.74,0.02 g/m~2。底栖动物密度与生物量均呈现出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特征。大纵湖底栖动物优势种主要为苏氏尾鳃蚓、霍甫水丝蚓、中国长足摇蚊和环棱螺。基于调查结果,选用4种不同的生物指数(BPI生物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Goodnight生物学、Wright指数)对大纵湖进行水质生物评价,结果表明大纵湖目前处于轻度-中度污染阶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