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3篇
  免费   597篇
  国内免费   212篇
电工技术   636篇
综合类   535篇
化学工业   417篇
金属工艺   509篇
机械仪表   932篇
建筑科学   797篇
矿业工程   1414篇
能源动力   361篇
轻工业   156篇
水利工程   800篇
石油天然气   219篇
武器工业   36篇
无线电   130篇
一般工业技术   350篇
冶金工业   734篇
原子能技术   25篇
自动化技术   5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586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684篇
  2011年   680篇
  2010年   492篇
  2009年   475篇
  2008年   407篇
  2007年   499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溜井是采用平硐-溜井方式开拓矿山的运输咽喉,溜井正常与否对矿山生产影响极大。本文通过黑沟铁矿高深溜井井筒堵塞处理实例,对其堵塞爆破处理方法及经验做了系统分析。重点介绍的爆破冲击波破拱疏通高深溜井井筒高位堵塞的爆破方法,富有新意,可供国内外同类型矿山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测算2004—2018年长江三角洲三省一市41个地级市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及其分行业集聚程度,分析其分布特征,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及其分行业集聚对本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从空间基尼系数测算结果来看,商务服务业集聚度最高,2004—201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指数为0.04~0.06,总体呈“U”型变化趋势。从区位熵测算结果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仅有不足1/3的城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区位熵大于1,呈现以上海为中心,杭州、南京和合肥为副中心的“一主三副”的集中态势,而其他城市的集聚程度较低。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结果来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及其分行业集聚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一定的行业异质性:金融服务业集聚对本地的经济发展有抑制作用,对周边地区的溢出效应不显著;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集聚对本地经济发展影响不显著,但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均有虹吸效应;科技服务业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较小。总体而言,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对本地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程度存在明显的行业和区域差异,应当注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中各类行业的均衡、健康发展,避免出现行业单一化;同时也需要加快相对落后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优化其空间集聚,从而缩小核心城市和偏远城市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冻土条件下的溃堤机理,开展了弯道水槽概化模型试验。基于结构光的三维成像原理,提出了一种无干扰全方位的实时溃口三维参数测量方法,并结合温度传感器监测堤内温度变化,研究了冻土条件下均质土堤漫顶溃决过程中溃口形态的演变规律和溃决区域的水位、流速、流量变化特性。依据试验中溃口冲蚀特点,将溃堤过程划分为渗透过流、堤后冲蚀、横向展宽、冲淤平衡4个阶段,黏性土堤和非黏性土堤第2阶段、第3阶段分别以陡坎冲蚀和失稳坍塌为主要特征,且黏性土堤会出现明显的陡坎合并现象。试验结果还表明:冻结后土体间隙的冰晶体与土颗粒相互胶结,土体的黏聚力增大,溃口扩展速率及溃决区域的水位、流速变化率均减小,且黏性土堤受冻土深度的影响更加明显;冻土条件下堤防背水侧与堤顶的连接处薄弱易溃,应加强维护,且一旦溃堤应优先对临水侧进行封堵。  相似文献   
4.
摘要:利用离散单元法研究烧结矿竖冷炉在排料过程中颗粒运动的流型和速度分布。模拟结果表明,烧结矿颗粒在下移过程中,运动流型依次呈“一”→“S”→“V”转变;在竖冷炉腔内的大部分区域,烧结矿颗粒保持整体流动;在中心风帽上方的局部区域(宽480mm,高1280mm),运动流型会随排料的进行在整体流和漏斗流之间转变。烧结矿颗粒速度分布表明,在中心风帽上方会形成更大区域的(宽960mm,高3200~3840mm)梯形缓慢流动区。缓慢流动区内颗粒下移速度较小,冷却后的颗粒不能及时排出炉外,不利于气固换热效率的提高。应采取措施减小炉内缓慢流动区的范围,以提高竖冷炉内颗粒流动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5.
孙长坤  于永纯  魏晓明 《黄金》2022,43(2):57-60
针对保山金厂河铅锌矿矿体赋存条件,对天井施工技术方案进行选择。分析了普通钻爆法、一次爆破成井法、VCR爆破成井法、天井钻机成井法的适用条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各成井方法进行了评价,按照经济对比、质量对比、进度对比、安全对比得出综合评分,最终确定最优方案。主溜井、采区溜井和采场溜井采用天井钻机成井法成井,采场切割井采用VCR爆破成井法成井,回风井采用普通钻爆法成井。根据天井的不同用途,灵活采用不同的成井技术,工程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井巷工程超出矿区范围问题影响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和安全生产。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表明,该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亟需出台统一的政策整体解决。该问题的形成既有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没有井下监管队伍、矿区总体规划与矿业权设置工作各行其是、将空间利用事项与矿产资源管理事项不合理捆绑管理等体制层面的根源性原因,也有地表条件限制等客观原因、采矿权人依法开矿意识不强工作不严谨等主观原因,矿业权管理主要环节对井巷工程布设空间需求考虑不足等管理原因。解决该问题要实事求是,疏堵结合,宽严相济。要着眼当下,对存量问题,针对基本情形分类处置;要着眼预防,根据成因和难点,建立预防机制;要着眼长远,针对根源性问题,从流程上合理再造,从体制上彻底理顺。  相似文献   
7.
结合汽车空调出风口塑件的结构特点,使用局部分型和整体分型相结合的优化设计办法对模腔分型,依据塑件的脱模需要确定模具结构为单腔布局、直接浇口浇注两板模具。模具模架改进为增加1次开模打开,以驱动定模侧的斜顶机构完成先抽芯。针对塑件上众多且复杂的附加特征的脱模,设计了7个脱模机构用于这些特征的脱模,包括1个定模斜顶机构、2个动模斜顶机构,2个动模斜导柱滑块机构及2个动模油缸斜抽芯机构。动模斜顶机构优化为万能斜顶机构以缩减机构对模架尺寸的使用要求。各成型滑块上,针对小尺寸特征的成型,成型件优化设计为组合型小镶件,有效降低了滑块成型件的加工难度。模具结构布置合理,机构结构形式使用恰当,能为同类塑件的注塑模制造生产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严重交通堵塞及逆向自然风对隧道火灾时烟控效果的影响,并为逃生楼梯的参数设计提供依据,针对通风井排出式纵向排烟区段,考虑火灾点正对隧道中部一处楼梯的最不利情况,利用仿真软件建立了二车道长隧道计算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严重交通堵塞单独作用或与逆向风共同作用导致隧道排烟阻力增大,相比于一般隧道状况,应开启区段所有风机,且二者共同作用下的可用时间最少、安全性最低;通过疏散分析,得到火灾下游第1个楼梯为最不利逃生出口,同一楼梯间距下的平均通过率基本持平,各疏散场景下的整体平均通过率与楼梯宽度间呈较好的单指数函数关系,最佳楼梯纵向间距随楼梯宽度的增加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9.
竖井是大型水电工程中广泛采用的重要建筑物,但竖井的传统施工方法存在施工程序复杂、人工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不高等特点,同时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通过对杨房沟水电站大型竖井施工过程的研究,总结出精细化控制爆破、小溜渣井施工方式,同时也设计了一套用于运输的综合提升系统。采用上述创新方法不仅减少了繁琐的施工程序,降低了安全施工风险,而且大量采用机械化手段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确保了该工程竖井施工的安全风险可控。相关措施可为类似工程的竖井施工提供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渗碳淬火轴使用寿命。方法针对渗碳淬火轴关键部位孔口,采用超声冲击处理工艺对其进行表面强化处理,利用电子显微镜、硬度计结合有限元模拟对处理后的微观组织、硬度、残余应力等进行分析。结果在孔口处理区,材料产生了明显的加工硬化,形成了梯度硬化层,硬化层厚度达到80μm,表层硬度约60HRC。对超声冲击孔孔口部分的表面残余应力值进行测量,最小残余应力值为-374 MPa,最大残余应力值为-530 MPa,采用上述超声冲击处理后,样品的残余应力平均值在-450 MPa。利用有限元模拟了孔口附近沿轴向深度的残余应力分布,其残余压应力层深约1.4 mm,最大残余应力-891 MPa,疲劳危险点处的残余应力平均值约-760 MPa。轴孔边缘第三主应力基本上沿轴线方向。结论通过超声冲击处理工艺对渗碳淬火轴孔口进行处理后,在孔角处形成硬化层,同时产生残余压应力,上述处理后可有效降低工作应力造成的疲劳载荷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