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1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沧州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沧州市境内16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的水源地采用不同的指标和标准进行了安全状况现状评价,并对2010水平年的饮用水量安全状况进行了科学预测,指明沧州城市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与水污染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鲁生 《中国水利》2009,(11):26-28
在分析农村水环境现状和主要污染来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要做好水源地布局、划定保护区、确定水源地的限制排污总量、水源地污染综合治理、加强保护区管理等措施.在农村水污染防治方面要通过对点源、面源污染的防治,减少入河污染量,实现“源头-途径-末端”的全过程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义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奥陶系灰岩含水层观测孔水位观测、工作面突水水质化验分析比对及工程验证,认为新义煤矿12011工作面突水水源主要为顶板砂岩水,有少量奥陶系灰岩水有少量参与;其导水通道为工作面回采形成的顶板导水裂缝带及底板隐伏构造带。通过采用以疏为主,其他为辅的治理措施,保证了高承压水上回采工作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不同混凝条件下测定混凝前后的藻类数目和叶绿素-a含量,并对混凝絮体进行了拍照分析。结果表明:强化混凝较常规混凝对去除藻类有较好效果,研制的PASS絮凝剂或配伍使用天然高分子絮凝剂CGA比单独投加硫酸铝和PAC可明显提高藻类去除率。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饮用水源地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官厅和密云水库两大供水系统的水资源利用、污染源和水质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分析和评价;对污染趋势和水质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分析研究了官厅水库的水环境容量,提出了官厅水库的最大纳污量和污染物控制量;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对饮用水源地实施有效的保护,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2006~2012年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数量在2006—2012年波动不大,华东、华南以及西南地区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化学品和其他类污染物是主要污染物,突然排污和其他事件是主要风险源,影响人数规模以特大型和小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城市水源污染的预防和生态治理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城市污水性质和水生态系统现状 ,分析了城市水污染的成因 ,讨论了预防城市环境污染的方法 ,介绍了自然处理系统、以土壤为基础的处理系统、湿地处理系统等废水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利用藻类净化水源水质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汉辉 《水资源保护》1999,(1):18-20,23
在实验室分高培养水网藻,现场和中间试验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聚氯乙烯PVC管和10目、25目的筛绢制成的网袋进行利用水网藻净化水源水质扩大规模的中间试验。由于种类不纯、网袋设计和气候条件等多种原因,水网藻被以刚毛藻为优势种的多种藻类取代。从刚毛藻的生长实验和水质监测结果看,刚毛藻生长速度快,对氨氟和生化需氧量等水质指标有较高的转化率和去除率,与水网藻一样,也可作为去除水体中氮、磷以净化水质的藻种。  相似文献   
9.
文章调查了开化县的水资源分布与生态环境状况,针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围绕水资源保护与地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提出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引用美国马萨诸塞州Shrewsbury镇寄给用户的2011年度饮水质量报告,指出饮用水质量信息对用户的重要意义,藉此避免不当处理饮用水源的健康后果,并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