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篇 |
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26篇 |
化学工业 | 6篇 |
机械仪表 | 1篇 |
建筑科学 | 33篇 |
矿业工程 | 5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水利工程 | 86篇 |
石油天然气 | 2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篇 |
冶金工业 | 3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Akanksha Bhardwaj Gh Nabi Najar Puneeta Pandey 《Lakes & Reservoir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2017,22(4):349-363
The Harike Wetland situated in Punjab is a Ramsar site and a wetland of national importance.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assess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the wetland on the basis of geospatial technology and ground‐based studies. Landsat images for the years 2002 and 2014 were acquir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and classified digitally to generate landuse/land cover maps involving four classes (water, grassland (including water hyacinth), agriculture, built‐up (settlement), barren land). The total area of the Harike Wetland was found to be 8023.68 ha. Water sampling at eleven sites was carried out and evaluated for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The water quality at several sampling points was found to be severely degraded. Change detec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e submerged area (area under water) and grassland (including water hyacinth) had decreased over the past 12 years, whereas that area under agriculture and built‐up land has increased, indicating a shrinkage in the total wetland area. The present study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near‐infrared band is a good indicator of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as indicated by th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ear‐infrared band and relevant water parameters. Because the wetland is important from both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economic perspective, regular monitoring is recommended, for which geospatial technology has proven to be very useful. 相似文献
2.
湿地生态系统是与森林和海洋并列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在全球气候和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湿地的监测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本文以渤海湾-莱州湾为研究区域,利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HJ-1)CCD图像通过分层分类法提取滨海湿地的分布,并以黄骅市为例对湿地的变化进行景观格局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利用HJ-1 CCD图像进行滨海湿地的监测是可行的,且与Landsat图像相比HJ-1 CCD数据具有高获取频率和宽覆盖范围,从而可以为湿地分布和变化的监测与管理提供经济有效的支撑。对湿地景观格局的评价表明,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湿地景观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天然湿地逐渐减少,人工湿地相对增多,人类的影响正日益加剧,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4.
5.
6.
上海世博绿地水体修复的生物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调控技术对水体进行净化是正在当今世界兴起的一种突破性的水体修复技术.这种水体净化技术是利用堵育的植物、动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体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的技术.其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造结合起来,在治理区建设休闲和娱乐设施,创造人与自然融合的优美环境.上海世博园区就采用了此技术手段完成了水体的生物净化,并取得了很好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集丰高速所经过的黄旗海湿地地质勘察及地基软土工程性质的分析,在对湿地保护、高速公路投资等因素考虑的基础上,按照软基处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给出了采用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高原湿地软基的方案,经监测地基沉降量小,满足规范要求,保证了工程质量,保护了高原湿地的地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10.
分析了公路建设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占用湿地面积,污染湿地环境,破坏湿地生物多样性等,着重介绍了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及如何合理选择湿地的软基处理方法,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