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6篇
化学工业   6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3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86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The Harike Wetland situated in Punjab is a Ramsar site and a wetland of national importance.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assess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the wetland on the basis of geospatial technology and ground‐based studies. Landsat images for the years 2002 and 2014 were acquir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and classified digitally to generate landuse/land cover maps involving four classes (water, grassland (including water hyacinth), agriculture, built‐up (settlement), barren land). The total area of the Harike Wetland was found to be 8023.68 ha. Water sampling at eleven sites was carried out and evaluated for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The water quality at several sampling points was found to be severely degraded. Change detec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e submerged area (area under water) and grassland (including water hyacinth) had decreased over the past 12 years, whereas that area under agriculture and built‐up land has increased, indicating a shrinkage in the total wetland area. The present study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near‐infrared band is a good indicator of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as indicated by th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ear‐infrared band and relevant water parameters. Because the wetland is important from both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economic perspective, regular monitoring is recommended, for which geospatial technology has proven to be very useful.  相似文献   
2.
湿地生态系统是与森林和海洋并列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在全球气候和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湿地的监测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本文以渤海湾-莱州湾为研究区域,利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HJ-1)CCD图像通过分层分类法提取滨海湿地的分布,并以黄骅市为例对湿地的变化进行景观格局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利用HJ-1 CCD图像进行滨海湿地的监测是可行的,且与Landsat图像相比HJ-1 CCD数据具有高获取频率和宽覆盖范围,从而可以为湿地分布和变化的监测与管理提供经济有效的支撑。对湿地景观格局的评价表明,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湿地景观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天然湿地逐渐减少,人工湿地相对增多,人类的影响正日益加剧,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采煤塌陷湿地沉积物-水界面磷的环境化学行为与其它类型湿地存在较大差异,且鲜有报导。对淮南矿区潘北煤矿2处塌陷湿地水体沉积物进行磷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等温实验研究,拟合实验结果得出:实验地区水体沉积物的磷吸附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完成,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较强,其饱和磷吸附容量最高达609mg/kg,饱和磷吸附容量以及吸附反应的自发程度与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微生物在沉积物的磷吸附中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湿地水质监测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巍  杨航  郑国臣  鲁雪 《东北水利水电》2011,29(10):48-49,59,72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具有巨大的水文和元素循环功能,是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但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使其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水质污染令人担忧。文章对湿地水质监测技术、因子及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上海世博园区建于黄浦江畔,历史上曾是港汉丛生,但由于过去的城市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许多入江支流被填埋,目前仅保留了河流的主干,河流生态系统退化,原有的丰富多样的湿地类型逐渐消失.恢复和重建黄浦江畔原有的自然湿地,不仅是建设生态世博的需要,也给人类在城市中领略和体会大自然带来了财富和乐趣的机会.黄浦江段生态修复技术包括:防洪墙的改造、近自然边滩的保护与建设、河流生态的原位修复以及湿地水质净化系统的构建等.  相似文献   
6.
上海世博绿地水体修复的生物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调控技术对水体进行净化是正在当今世界兴起的一种突破性的水体修复技术.这种水体净化技术是利用堵育的植物、动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体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的技术.其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造结合起来,在治理区建设休闲和娱乐设施,创造人与自然融合的优美环境.上海世博园区就采用了此技术手段完成了水体的生物净化,并取得了很好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上海世博园后滩公园湿地的设计情况,包括其功能分区、水质目标、工艺流程、水质调控管理及预警系统等。2009年4月,清水区已达到很好效果,多项水质指标均已达到Ⅱ~Ⅲ类水体标准。生态湿地景观的多种独特功能提供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刘艳  刘江锋 《山西建筑》2011,37(14):52-53
通过对集丰高速所经过的黄旗海湿地地质勘察及地基软土工程性质的分析,在对湿地保护、高速公路投资等因素考虑的基础上,按照软基处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给出了采用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高原湿地软基的方案,经监测地基沉降量小,满足规范要求,保证了工程质量,保护了高原湿地的地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李建民  杜义鹏  潘涛 《山西建筑》2011,37(36):173-175
通过对北方某镇的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确定了生活污水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结合该镇的特点,介绍了进出水水质、水量、污水处理工艺,对处理后出水零排放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估算了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对提高该镇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宏炜 《山西建筑》2011,37(13):156-158
分析了公路建设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占用湿地面积,污染湿地环境,破坏湿地生物多样性等,着重介绍了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及如何合理选择湿地的软基处理方法,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