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2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巴西坎波斯盆地深水沉积体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坎波斯盆地深水沉积体系特征,明确巴西坎波斯盆地深水沉积类型和砂岩储集层分布规律。研究认为,研究区深水沉积相类型可划分为3种亚相和7种微相,上白垩统土仑阶—马斯特里赫特阶深水沉积类型以沉积型切谷和微盐盆中的复合水道沉积为主,自南向北发育3支水道体系;古新统—始新统以沉积型切谷和侵蚀型复合水道沉积为主,仍然发育3支水道体系;渐新统—中新统以朵叶体沉积为主,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北部地区。与深水期次相对应,建立了3类深水沉积模式:上白垩统土仑阶—马斯特里赫特阶沉积时期,构造不断抬升,物源供给强烈,同时盐岩运动形成的负地形有利于砂体的发育,发育陆源直接补给沉积型切谷-微盐盆沉积模式;古新统—始新统沉积时期构造抬升幅度达到最大,侵蚀作用最强,由于微盐盆的填平补齐作用,发育陆源直接补给沉积型切谷-侵蚀型复合水道沉积模式;渐新统—中新统沉积时期,构造稳定,海平面变化成为主控因素,发育宽广陆架砂体间接补给的过路型切谷-朵叶体沉积模式。坎波斯盆地3期3类深水沉积体系特征和控制因素的研究可为坎波斯盆地乃至全球其他地区的深水沉积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裂陷区存在大量缺失下盘地层沉积的控盆主边界正断层,这类断层的运动学特征对认识盆地的结构、沉积充填及油气成藏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该类断层活动性评价方法,为此,以油区构造解析理论为指导,在已有断层活动性评价方法调研基础上,通过断裂活动与沉积充填响应关系的系统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地层楔形体法。断层的活动过程是上盘楔形地层超覆体的形成过程,某一地质时期内,因断层活动的阶段性而发育多个地层楔形体,所有地层楔形体的视厚度就代表了地层沉积时期的断层活动产生的垂距。文中将地层楔形体法应用于沙南—埕北地区,对缺失下盘地层沉积控盆边界断层的活动性做了评价,明确了沙三段沉积时期断层活动强烈。  相似文献   
3.
巴西桑托斯盆地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层系是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勘探研究中面临圈闭落实难度大、古地貌恢复困难、碳酸盐岩储层难以识别刻画以及岩浆岩难以区分等难题,并且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技术方法。针对性地建立了盐岩及岩浆岩屏蔽下的复杂构造圈闭解释落实技术,基于生物生长速率差异与骨架厚度不变模型的古地貌恢复技术,基于生物礁滩体建造矢量方位角导向的储层预测技术以及基于背景能量差异的岩浆岩追根溯源识别刻画技术等4项关键技术,并在巴西盐下勘探研究实践中进行系统应用,成功探明了一个特大型油田,落实了一批勘探潜力区带,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成效。本文技术方法对巴西盐下层系及其他湖相碳酸盐岩领域的油气勘探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及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生代-新生代大陆边缘盆地海相烃源岩成因类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生代-新生代大陆边缘盆地海相烃源岩虽沉积于海洋环境,但有机质生源输入复杂。海相烃源岩显微组分组成中不仅有代表低等水生生物输入的腐泥组分,而且有较多指示陆生高等植物成因的镜质组、惰质组或壳质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也呈现出有机质生源输入二元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饱和烃正构烷烃的分布面貌以双峰态为主,部分呈单峰态。C27-C29规则甾烷的分布型式以不对称的"V"字型为主,部分呈"L"型或反"L"型分布;除指示水生生物输入的C23三环萜烷外,代表陆源有机质输入的奥利烷、四环萜烷和其他低分子量的三环萜烷均有分布。中生代-新生代大陆边缘盆地海相烃源岩生源组成复杂,这一特殊现象是大陆边缘盆地海洋和大陆两种地质营力、低等水生生物和陆生高等植物双重生源输入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生源构成可将中生代-新生代大陆边缘盆地海相烃源岩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即以藻类生源输入为主的内源型、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的陆源型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生源型,并进一步揭示海相烃源岩的成因类型与干酪根类型之间可以通过显微组分组成、有机元素组成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在东地中海黎凡特盆地发现多个大型生物气田,成为常规油气资源新的接替领域。通过对黎凡特盆地生物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判别,认为已发现的生物气主要为乙酸发酵成因的纯生物气。在对黎凡特大型生物气田成藏条件的系统性解剖和成藏规律总结的基础之上,提出大型生物气田的形成主要受4大地质因素控制,分别是充足的气源、广泛分布的优质砂岩储层提供的高效汇聚通道、继承性隆起带上发育的大型背斜圈闭和有利的储盖组合配置条件。继承性隆起带往往发育大型的同沉积背斜圈闭,广泛分布海底扇砂岩储层,是寻找大型生物气田的主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6.
 储层预测技术已成为岩性油藏勘探的常规技术。本文通过二连盆地三个岩性油藏勘探实例,对碎屑岩储层预测常用技术和软件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其中实例1为巴音都兰凹陷的巴Ⅰ和巴Ⅱ号构造区,分别发育有扇三角洲砂体,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偏低,扇体分布不清。在采用沿层属性提取及多元油气预测技术之后,确定了砂体有利分布区,并经钻探证实。实例2为乌里亚斯太凹陷的陡坡湖底扇砂砾岩体,主要应用沿层属性提取技术及ISIS和Jason反演软件确定砂砾岩体的展布特征,然后利用电阻率反演预测砂砾岩体的含油性,也获得了成功。实例3为赛汉塔拉凹陷陡坡带水下扇砂体,主要依据一口已知砂体的井预测相距2km的另一口井的砂体,结果预测失败,主要原因是对该区的沉积微相研究不够,预测方法选用不当。  相似文献   
7.
含水油藏一般见于中-低孔、低-特低渗透率碎屑岩储层中。严重的非均质性是其突出特点。微观上,碎屑岩内部具有赋存液态石油的自流孔喉系统和饱和着原生地层水的滞流孔喉系统双重孔隙结构。其中,自流孔喉系统中含有自由水;滞流孔喉系统中主要赋存有微细孔隙水、微孔隙水、死孔隙水、和分子结合水。滞流孔喉系统在岩石孔隙体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制约着油水的产出情况,并导致了多数含水油藏的含油饱和度不足50%。含水油藏(层)形成的地质条件主要与二连中生界裂谷盆地群碎屑岩结构、组分成熟度过低及因成岩作用而物性急剧变差有关。在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含水油藏尚处于商业开采边沿,因此,应依据岩心含油、岩心滴水试验、气测录井、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压汞试验、核磁共振测量、油层测试等方面的特征,尽早对含水油藏(层)进行动态识别与评价,以避免实物工作量的无效投入。  相似文献   
8.
从北卡那封盆地和波拿巴盆地构造演化、沉积演化、烃源岩、储盖组合、圈闭条件、成藏过程和保存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入手,经过综合评价得出,澳大利亚西北陆架具有大型气田形成的条件,即充足的气源、良好的储层、有效的盖层、有利的成藏条件配置和晚期成藏。同时通过对比也发现,2个盆地成藏条件仍具有一定的差异,北卡那封盆地发育了2套重要的烃源岩,多套的成藏组合,后期构造活动弱,保存条件优越,勘探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9.
叠前同时反演方法在流体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基于多角度道集和多尺度信息约束的叠前同时反演方法是利用多个角度的叠加数据体,将叠后波阻抗和叠前AVO属性整合到反演流程中,并将地震、测井、地质(包括构造倾角)等多尺度信息作为软约束条件参与反演的方法。应用迭代算法,同时反演出与岩性和含油气性相关的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和密度等多种弹性参数,综合判别储层物性和含油气性,降低单纯利用纵波弹性阻抗反演的非唯一性,增强反演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综合利用颜色编码交会分析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对众多叠前同时反演属性三维数据体在剖面和空间上进行解释,提高了对弹性反演属性的解释能力。将该反演方法和技术思路应用于新疆某油田M地区,优选Xu-White模型估算S波时差曲线,对4个不同角度的叠加数据体进行了叠前同时反演,使用AVO颜色编码交会分析技术预测了工区中砂岩和含油气性分布。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储层和流体。  相似文献   
10.
多尺度约束的叠前叠后联合反演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叠后地震反演方法不能正确预测储层岩性和流体性质;而经典的叠前AVO反演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地震资料的叠前信息,能较好的区分含流体砂岩与泥岩的分布,但并不能有效区分油气水的分布。研究分析了叠后、叠前AVO反演的优缺点,讨论了多尺度约束的叠前叠后联合反演方法,可同时得到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和密度数据体,进而计算泊松比等岩石弹性参数,通过井上测井响应特征的标定,利用AVO角度交汇技术进行纵波阻抗和泊松比交汇分析后,可准确、快速得到油气水的空间分布。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抗噪能力和较高的分辨率,能更准确地表征岩石孔隙中流体的性质,为识别储层流体性质提供了新的预测方法,也是地震反演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