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0篇
电工技术   23篇
综合类   30篇
化学工业   58篇
金属工艺   18篇
机械仪表   73篇
建筑科学   47篇
矿业工程   23篇
能源动力   15篇
轻工业   23篇
水利工程   20篇
石油天然气   37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5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9篇
冶金工业   17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1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快速分析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培养液,在CHO细胞培养过程中取样,离线分析获得葡萄糖浓度、乳酸浓度、谷氨酸浓度、谷氨酰胺浓度、活细胞密度、总细胞密度、细胞活度和单克隆抗体表达量等指标的参考值,采集细胞培养液上清的拉曼光谱,以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拉曼光谱与各指标的多元校正模型。各模型均具有合理的主成分数、较高的决定系数(R~2)、较低的校正误差均方根(RMSEC)和预测误差均方根(RMSEP),且RMSEC与RMSEP相差不大,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望用于CHO细胞培养过程多指标离线快速检测,也为该生产过程在线实时监测和反馈控制的实现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机器人在位光学检测系统实现法兰密封型面误差检测与表面缺陷识别是解决核电现场人工检修可靠性差、存在核辐射伤害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如何在狭小空间生成无干涉碰撞扫描测量路径、实现多次测量数据融合与型面误差计算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为此设计了具有6自由度运动功能的机器人在位自动光学检测系统,单幅测量范围200mm×160mm~800mm×640mm、测量景深400~800mm、机器人工作半径1200mm,研究了测量系统手-眼标定矩阵计算与扫描位姿优化方法,并根据法兰密封型面完整测量需求生成扫描工位与机器人运动路径,提出面向法兰密封型面特定结构的测量数据融合与型面误差计算方法,开发出具备机器人测量路径控制、大规模测量点云预处理、三维匹配与色谱显示、型面误差计算与技术报告输出等功能的RobotScan软件。按照德国VDI/VDE标准对机器人检测系统精度进行了验证,单球直径、双球球心距的最大偏差小于0.025mm、平均偏差小于0.02mm,可满足核主泵复杂零件在位自动光学检测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HPLC-ESI-MS/MS联用技术分析生黄芪与炙黄芪的成分,并比较两者成分差异。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0.1%甲酸乙腈溶液-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25 ℃;使用ESI离子源,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全扫描和二级扫描,质量扫描范围m/z 100~2000。采用该方法鉴定了生黄芪与炙黄芪中的62种成分,并对黄芪蜜炙前后的成分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可为黄芪炮制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带式输送机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在转接点实现带载切换工艺流程时,采用传统的翻板式分叉溜管,通常因物料冲击力较大,无法实现带载切换。经过对不同系统工艺切换方案对比研究,提出两种新型分叉溜管技术,能够实现带载切换。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的锆盐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及液相法制备LiZr_2(PO_4)_3锂离子固体电解质,通过无压烧结的方式制备得到固体电解质片,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对LiZr_2(PO_4)_3锂离子固态电解质进行表征,通过测试结果对比分析,研究锆盐原料的不同对LiZr_2(PO_4)_3锂离子固态电解质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醋酸锆为锆盐原料时,合成的LiZr_2(PO_4)_3以高电导率的菱方相于室温下稳定存在,而其他3种锆盐作原料时合成的LiZr_2(PO_4)_3室温下以三斜相存在。制备的菱方相LiZr_2(PO_4)_3电解质样品片室温锂离子总电导率最大,为2.25×10~(-5) S/cm,且激活能值最小,为0.28 eV。  相似文献   
6.
通过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为9.0~9.5,制得高纯度的磷酸铵镁(MAP);利用XRD、SEM、TGA-DTA及FT-IR等技术,研究MAP的热分解行为及热解产物对氨氮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pH值为9.0~9.5的条件下可制得高纯度的MAP。将MAP在100~120°C下热解120 min,可将氨及水脱除,热解固体产物粒径变小,结晶度降低,对氨氮的吸附量达72.5 mg/g,对起始浓度为800 mg/L溶液的氨氮去除率达95%以上。吸附氨氮后,其XRD谱中主要出现MAP的特征衍射峰。循环使用结果表明,将MAP在100~120°C条件下发生热解,热解固体产物可循环用于氨氮的处理药剂。  相似文献   
7.
<正>摊铺机摊铺作业时,通过牵引臂拖曳熨平装置在沥青混合料摊铺层上前行,使熨平装置底部的熨平板与沥青混合料摊铺层表面形成一定仰角。该仰角直接影响成型路面的摊铺厚度、平整度及密实度。本文着重分析熨平板仰角的形成因素,以及熨平板仰角的影响因素。1.熨平板仰角形成因素熨平板在沥青混合料摊铺层上移动时,熨平板仰角形成因素主要包括熨平板受力状况和熨平板前部结构的影响等2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结合南宁市轨道交通5号线降桥站~金桥客运站区间管线迁改工程中采用泥水平衡式顶管机长距离穿越填土地层过程中遇孤石障碍物的工程实例,对施工过程中的顶管机设备选型、泥浆制备、控制参数以及孤石障碍物处理等工法进行研究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该施工技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决平面磁粒研磨中压力不均匀和需要反复调整研磨间隙的问题,设计双磁极式研磨方法。方法首先对双磁极式研磨方法机理进行分析,并对研磨区域单颗磨粒进行受力分析,寻找影响研磨压力的主要因素;其次利用Ansoft Maxwell软件对两种研磨方法进行磁场仿真,分析两种研磨方法的研磨区域磁场梯度变化,通过面积积分法对比磁感应强度的影响程度;最后设计试验装置,通过试验对理论分析及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对比研磨前后工件表面粗糙度及微观形貌变化。结果双磁极式研磨方法中磨粒的研磨压力完全由磁场力提供,与研磨区域磁感应强度成正比,研磨区域磁感应强度比"铣削式"研磨方法提高约34.56%。两种方法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对SUS304不锈钢板研磨40 min,双磁极式研磨方法研磨后,工件表面原始纹理基本被去除,表面粗糙度值由原始的0.25μm下降至0.16μm,下降率为36%,比"铣削式"研磨方法提高约80%,粗糙度曲线波动平缓,波峰波谷高度差变化均匀且表面形貌光滑平整。结论双磁极式研磨方法研磨区域磁场梯度变化明显,利于磨粒流动更新,研磨压力相对稳定,表面粗糙度下降率高,研磨后工件表面形貌光整,与"铣削式"研磨方法相比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李文龙 《硅谷》2012,(10):92-93
就目前国内外智能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在研究情况展开分析,通过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解国内外在智能网络开发技术上的前沿研究技术同时也可以准确的把握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对现有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分类,并对总结的各种智能网络技术提出以"智能化服务"和"智能化操作"为目的的设计准则,对工程实际应用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