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发现多个长9烃源岩邻近的下组合含油有利区,为推进该区下组合石油勘探,亟需深化长9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潜力研究。利用测井、录井和岩心资料,分析研究区长9烃源岩分布特征。应用岩石热解、总有机碳、干酪根显微组分分析及饱和烃色谱-质谱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等方法,研究长9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烃潜力。结果表明,长91烃源岩在吴起、靖边、志丹、安塞等地区均有分布,厚度最大超20 m。长92烃源岩主要发育在甘泉—洛川地区,厚度最大超12 m。长9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处于成熟阶段,烃源岩生烃转化率高、生烃能力较强的区域主要为志丹—安塞地区。长9烃源岩多数为较好—好烃源岩,少数为优质烃源岩,具备较强的生烃能力和排烃能力,为伊陕斜坡延长组下组合石油聚集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渗-致密储层孔隙小、喉道细。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实验显示,渗透率越低,排驱压力越大,中值半径越小,不同渗透率级别的储层,其渗透率往往由不同级别的喉道半径所控制。特低渗-致密储层具有非达西流的渗流特征,启动压力梯度大,尤其是渗透率小于0.3mD的致密油储层,其启动压力梯度一般大于1MPa/m,石油运移需要较大动力。由于喉道细微,毛细管阻力大,加之储层孔隙形状不规则,矿物颗粒表面以及喉道表面粘土矿物发育,比表面积大,石油通过时摩擦阻力较大,因此特低渗-致密储层中油水难以依靠自然浮力发生重力分异,使得石油无法因重力差异发生游离相"自发"运移,油气运移需外力驱动。长7优质烃源岩具有高产烃率和高排烃率,生烃体积膨胀作用明显,产生超压,是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渗-致密储层石油运移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油气田科研工作的需要,为勘探开发提供准确的数据,利用GC-C-IRMS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的天然气样品进行在线碳同位素分析。由于该盆地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很高,乙烷等重烃含量很低,要获得乙烷、丙烷等组分准确的碳同位素值,通常需要通过两次进样完成对一个样品的分析。经过多次反复实验,发现Almp 44 mV信号强度与检测值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当Almp 44 mV信号强度小于190 mV时,数据的稳定性变差,接近和超出误差范围的样品数增多;当信号强度大于190 mV时,数据基本趋于稳定。此方法在实际应用时,一般应结合其他地球化学参数使用。掌握此规律后,只要仪器稳定,环境温度恒定,每次检测样品的Almp 44 mV信号强度大于190 mV,就可认为该数据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4.
以长庆油田采油十二厂Z240区块NH7-1单井乳化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光谱、热分析、核磁共振光谱、扫描电镜能谱等仪器分析方法,全面剖析了乳化层有机组分分布与无机矿物组成,探讨了单井非常规乳化层存在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乳化层质量含水率53.5%,标准密度909.8kg/m3、二甲苯可溶有机组分含量43.0%,渣含量3.5%;有机组成主要为原油,胶质、沥青质含量比例较高,约10.05%~14.01%;无机组分以地层水中的氯化钠、氯化钙为主,附以少量石英、硫酸钡、碳酸钙等;乳化层还包括极少量的化学药剂,主要成分为短直链、含硝基或含氮类化学药剂。非常规乳化层存在的主要原因为压裂返排药剂与矿物颗粒分散于原油乳状液中,加之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使乳化层异常稳定,难以破乳。  相似文献   
5.
为深化致密油成藏机理,优选湖盆中部华池地区X96井展开全取芯的有机碳、热解、饱和烃色谱色质、干酪根镜检等分析及排烃、成藏等综合地质研究。重点利用这些分析测试资料对X96井长7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展开详细评价并探讨优质烃源岩在致密油成藏中的作用。X96井长7烃源岩包括油页岩、泥岩与粉砂质泥岩等3种类型,其中油页岩的有机质丰度高(平均15.8%),有机质组分以无定形体为主,有机质类型好(Ⅰ型为主),并处于生油高峰阶段,属于优质烃源岩。优质烃源岩生烃量大,强大的体积膨胀作用为其提供了充足的排烃动力,排烃作用较强,造成油页岩相对较低的残留沥青“A”转化率、饱和烃/芳烃值与产率指数,排烃效率超过70%。区域上,油页岩稳定分布于长7底部,上覆大范围致密砂岩,源储直接接触。此类广覆式展布的优质烃源岩大范围、高强度的排烃作用为致密油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与动力来源,对近源致密油的成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勘探程度低,早期未取得油气实质性发现,近期石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S5井、Jh2X井在古近系渐新统临河组试油分别获得62.6m~3/d和10.26m~3/d的高产工业油流。为了剖析S5井、Jh2X井原油的油源关系,确定今后的勘探目标,对原油与烃源岩开展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S5井、Jh2X井原油为低成熟—成熟原油,总体反映出高盐、厌氧的咸水湖泊沉积环境。下白垩统固阳组与渐新统临河组烃源岩为咸水湖相烃源岩,部分烃源岩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好、生烃潜力大。油源对比结果显示S5井原油来自临河组烃源岩,Jh2X井原油可能来自于固阳组成熟烃源岩。临河坳陷油气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勘探潜力,固阳组与临河组是主要勘探目的层。  相似文献   
7.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勘探程度深入,盆地外围新区逐渐成为下一步重点勘探目标。通过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南段平凉—演武地区延长组的烃源和储集条件,以及开展油源对比、油气成藏期和成藏特征等分析,探讨了研究区的油气富集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平凉—演武地区延长组7油层组(长7油层组)泥页岩的厚度为5~20 m,并向西北部殷家城—小岔—彭阳一带减薄,其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和Ⅱ2型为主、成熟度总体偏低(镜质体反射率平均为0.65%)、总有机碳含量(平均为2.37%)与生烃能力明显低于盆地中部对应层系;研究区的油气藏以长7油层组泥岩为界,可划分出“上生下储”和“下生上储”两套成藏组合,油气藏的主要充注期在早白垩世;平凉—演武地区的油源主要来自盆地中部长7油层组的优质烃源岩,油藏类型以构造和构造-岩性油藏为主,整体表现为“源上、源下立体多层,断裂、砂体多元输导,构造-岩性复合控藏”的特征。平凉—演武地区具备油气富集成藏的有利条件,且随着三维地震和储层改造技术进步,油气勘探潜力大,是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区。  相似文献   
8.
利用族组成、碳同位素、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姬塬地区延长组原油与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进行油源对比及成因分析。研究表明,原油的δ13CPDB值介于-32.79‰~-30.69‰,碳同位素组成偏轻,与盆地中生界各产层湖相油型油一致。甾烷中含一定的孕甾烷、升孕甾烷和重排甾烷,αβ和βα构型甾烷丰富,原生甾烷的"V"字型分布反映了湖相油型油的特征,原油多呈五环萜烷含量高,17α(H)-C30重排藿烷(C30*)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伽马蜡烷含量低的特征。油油,油源对比显示,姬塬地区延长组的原油形成于弱还原和淡水,微咸水环境,主要来自于长7油层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9.
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厚层状泥质岩层的储层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矿物学特征、物性特征、含气性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山西组山2段厚层状泥质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型;成熟度较高,为有利页岩气成藏区域;石英含量高-较高,脆性较强,以泥质支撑为主,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并可见微裂缝。通过等温吸附实验、含气饱和度测定、孔隙度测定与现场取心罐装样品气体解析实验相结合,确定了厚层状泥质岩的总含气量,指出了上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有利目标区域并计算了有利区域的页岩气资源量。  相似文献   
10.
原油全烃气相色谱指纹的变化是原油非均质性的具体表现,也是将该技术应用于油藏开发的基本依据。将原油气相色谱指纹技术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某区长62油层连通性研究,优选出的产层连通性原油色谱指纹特征对比结果显示,研究区长62层原油可分为五种类型: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和特殊油,除特殊油外,同类原油分布与产层砂带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并显示出较好的连通性,不同砂体之间油藏的连通性和保存条件存在着差异,测井、试油资料也进一步验证了指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