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16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横向速度变化对构造成像影响的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郝守玲  赵群 《石油物探》2008,47(1):49-54
塔河地区低幅度构造普遍发育,由于地层速度横向变化大,目的层埋藏深,局部构造难以落实,因此,加大了勘探风险.为此,利用物理模拟技术探讨了横向速度变化对构造成像的影响.建立了上覆变速层的背斜构造模型,并对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和偏移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由于上覆变速层的影响,时间剖面上构造形态被改变,构造高点发生位移,常规时间偏移方法和常用的几种时深转换方法均不能得到正确的深度构造成像结果.利用物理模型建立了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的深度域层速度模型,对物理模拟数据进行了深度偏移处理,在深度偏移剖面上,原始地层和构造的几何形态基本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2.
基于旅行时线性插值的地震射线追踪算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介绍并实现了一种由Asakawa提出的基于旅行时线性插值的地震射线追踪算法(简称LTI算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射波LTI算法。LTI算法基于网格单元模型,适用于任意变速介质,可以追踪包括直达波、折射波、透射波等多种射线路径。原LTI算法处理初至类型的地震波,而本文将其推广到反射波情况,使其可以应用于计算地震反射波的旅行时及追踪反射波射线路径。通过计算试验及与物理模型实验结果对比表明,用该算  相似文献   
3.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缝洞系统的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的地质特点,设计和制作了裂缝、孔洞和洞-缝3种典型物理模型,并采用超声波测试方法进行了模型正演模拟,以分析当地下存在溶洞、裂缝时的地震波传播的能量和反射结构的变化。给出了模型的制作原理和制作材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层中存在较大的溶洞时,叠加剖面上溶洞的上方会出现弱反射,但溶洞内部往往形成强绕射波,经偏移归位后成为强短反射,并连续出现;地层中存在裂缝时,在叠加剖面上表现为杂乱反射地震相;地层中存在不规则的缝-洞组合时,叠加剖面上以杂乱反射相为主。  相似文献   
4.
一种综合逆垂直地震剖面(RVSP)、井间和地面地震实验的方法被用于相距600英尺、深1000英尺的两口井之间的地下界面成象。用标准射线追踪方法处理RVSP资料以产生一个等效的叠加地震剖面。井间资料由SIRT和共轭梯度旅行时透射层析成象算法处理并得到了一个速度横剖面。叠加的RVSP地下界面成象和井间层析成象速度横剖面两者与地面地震成象相比分辨率较高。例如,从层析成象中得到的速度图显示出急剧的横向速度变化,而在地面地震资料中就没有分辨出来。然而,在其总体分辨率极限内这三种方法相一致。这一结果表明RVSP和井间层析成象能潜在地用于陡倾角岩层或复杂构造的成象,例如小断层、尖灭、蒸气驱动带、礁体或盐丘翼部。  相似文献   
5.
6.
煤样的超声速度和衰减各向异性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实际煤层采集的岩样,将其加工成两类模型(22个8面体和2个20面柱体),并利用脉冲传输技术对此两类模型进行了超声P波和S波测试。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煤样中定向排列的裂隙产生明显的速度各向异性、横波分裂和衰减各向异性;同时还发现P波的动力学特征变化比运动学特征更明显,P波衰减随裂隙方位的变化明显大于S波。这为利用P波属性的变化进行裂隙检测和预测提供可靠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井间地震定向接收的物理模型实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利用超声物理模型实验技术,对一个二维双层各向同性的水平层物理模型,进行了野外井间地震模型,昨用接收换能器的方向特性,有目的地作定向接收井间波场实验,研究检波器定向和其方向特性对井间地震数据采集的影响。实验资料表明,不同定向接收的井间波场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井间地震波场的简单剖析和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得出了定向接收到的井间地震波具有明显滤波效应不能完全反映井间波场特性,以及震源位置也会对定向接收到  相似文献   
8.
井间地震观测系统的物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群  郝守玲 《石油物探》2004,43(3):298-300
通过物理模型进行了井间地震观测系统的研究,利用井间地震观测系统的排列方式易于变换的特性,提出应用不同选排道集空间即共炮点道集、共接收点道集和共偏移距道集来识别和分离复杂的井间波场。对共偏移距道集空间数据分析和应用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共偏移距道集分析井间波场比共炮点道集或共接收点道集更方便,显示更清楚,更有利于确定地层特征和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9.
引言各向异性对旅行时井间层析成象有巨大的影响。假如要做精确的速度估算的话,即使是比较轻微的各向异性也不能忽视,因为各向同性旅行时层析层象把各向异性按非均匀处理。我们例子中的旅行时资料是为各向异性介质用射线追踪合成产生的,而且算出的准纵波传播时间是用二重层析成象技术(Carrion,1991)导出的。层析成象反演的结果显示出了典型的由于各向异性产生的假象,也表明了如不考虑到各向异性的因素的话,精确成象是不可能的。地质层析成象是一种描绘地球内部情况的重要工具。关于层析成象的基本原理,请读者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给出了一种偏移共炮点道地震资料的方法,它利用程函方程的差分解法求出空间任一点到所有的炮点和接收点处的地震旅行时和射线路径,然后根据斯奈尔定律找出所有的满足反射规律的炮检对,根据其相应道上成像处的地震反射波振幅的叠加来实现地震资料的叠前深度偏移。该方法适应于介质速度的纵向及横向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