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压汞和渗流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长6特低渗透储层岩心进行了孔喉结构和渗流实验研究。压汞实验表明,研究区曲线类型总体上属于B类和C类;曲线偏向图的右上方分布,中间过渡段相对较陡,进汞曲线和退汞曲线夹角较小;门槛压力和中值压力高,分选性一般;孔喉半径对渗透率的贡献由单一区域向多区域均有分布;门槛压力、中值压力等与渗透率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但退汞效率和退汞饱和度与渗透率相关性较差。单相渗流实验表明,部分样品在低压力梯度时具有非达西渗流特征,并过渡为达西渗流;两相渗流实验结果表明,储层具有高束缚水饱和度、高残余油饱和度,两相共渗区较窄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特低渗透储层依靠压裂产生的裂缝才能生产.为了研究裂缝的分布,采用气相色谱指纹法分析对比不同原油样品的指纹特征,依据指纹相似则井间存在裂缝,指纹差异则井间存在渗流遮挡的原则,对白209区块延长组长6特低渗透储层裂缝分布进行研究,并与动态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具有一致性.研究表明,地球化学色谱指纹法是对传统方法的补充,研究...  相似文献   
3.
靖安油田长6储层敏感性参数与测井方法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岩心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和提取了靖安油田长6储层的12个主要敏感性参数,利用常规测井方法可获得岩石骨架,泥质含量,粘土矿物,物性等敏感性参数,然后在油田储层敏感性实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储层敏感性与测井解释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逐步回归方法确定其解释模型,结合油田实际的储层敏感性评价标准,对实际井进行处理分析,用测井方法预测储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同测井解释得到的储层敏感性结论与研究区的敏感性流动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在岩心分析资料的基础上 ,分析和提取了靖安油田长 6储层的 12个主要敏感性参数 ,同时利用常规测井方法可获得岩石骨架、泥质含量、粘土矿物、物性等敏感性参数 ,然后在油田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资料的基础上 ,建立储层敏感性与测井解释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 ,用逐步回归方法确定其解释模型 ;结合油田实际的储层敏感性评价标准 ,对实际井进行处理分析 ,用测井方法预测储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由测井解释得到的储层敏感性结论与研究区的敏感性流动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伤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特低渗砂岩储集层在开发中遇到的矛盾,对不同渗透率条件下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地层伤害进行对比分析,制定相应合理开发技术政策。取长庆油田耿43井区和白马中区特低渗透岩心为实验样本,对敏感性、贾敏性、水锁效应以及水质伤害程度进行分析,得出特低渗透储层地层伤害程度一般规律及其与渗透率大小的关系,提出避免储层敏感性伤害及改善水质的措施。该研究结果对类似油田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砂质辫状河心滩、河道砂微相的识别特征及识别方法研究是陇东油区侏罗系油藏基础地质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为此,以陇东油区中部Z304-5井区延10油层组为例,从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入手,在系统分析岩性、沉积构造和测井曲线形态的基础上,定性识别与区分心滩与河道砂微相;选用自然伽马、声波时差、补偿密度、补偿中子、电阻率和自然电位等6类测井技术,提取测井参数,绘制沉积微相测井蛛网图。蛛网图分析结果表明:Z304-5井区心滩微相图形主要呈单峰“近似不规则的五边形”,而河道砂微相图形多为双峰“规则的六边形”;编制沉积微相平面图发现,研究区主力层延102心滩微相呈孤立的不规则状自南向北展布,被河道砂微相包围。因此,以定性手段分析地质特征、蛛网图反映测井响应特征、沉积微相平面图研究宏观展布特征,三者相结合可为油藏的砂质辫状河控砂微相精细研究提供一种实用方法。研究方法对同类油藏沉积微相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对物性的影响,利用电镜扫描、X衍射以及压汞等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耿43井区长4+5储层岩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为长石砂岩,粒度以细砂为主;粘土矿物多为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伊蒙混层含量较少;砂岩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高;储层物性为低孔特低渗透率储层,门槛压力、中值压力等微观孔隙结构参...  相似文献   
8.
长庆油田白209井区长6油层组储层为特低渗储层。为研究特低渗储层水驱开发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选取该井区内相同层位、深度接近的岩心进行水驱前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水驱后粘土矿物总量减少;伊利石相对、绝对含量减少;伊/蒙混层相对、绝对含量增加;绿泥石相对含量稍有增加、绝对含量减少。水驱后岩石的孔隙结构更加复杂,孔喉分布不集中,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增强,渗透率变差。另外,润湿性试验结果显示注水后储层空气渗透率减少,吸水量增加,吸油量减少,水润湿指数增加,油润湿指数减少,储层岩石润湿性向亲水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9.
何文祥  杨亿前  马超亚 《岩性油气藏》2010,22(4):109-111,115
为研究特低渗透率储层水驱油规律,文中选取鄂尔多斯盆地3个井区的57块岩心进行水驱油实验分析,并研究了特低渗透率条件下水驱油效率与渗透率大小、注入倍数、注水压力等参数的关系。岩心主要为特低渗透率岩心,渗透率大小为研究区长4+5储层、长6储层和长8储层渗透率范围。实验结果表明:驱油效率随着渗透率增加而提高,而且在渗透率低值阶段,驱油效率提高更快;随着注水倍数的增加,驱油效率提高,直到含水100%为止,但含水越高,增加幅度越小;在同样的水驱速度下,渗透率越大,驱油效率越高,如果水驱速度不同,采收率会产生波动,但存在一个最佳驱油速度,且渗透率越大,最佳驱油速度变大;随着注水压力增加,无水期驱油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含水期驱油效率随着注水压力增加而逐渐提高,当达到一个最佳注水压力后,驱油效率又呈下降趋势;层内非均质性越强,驱油效率越低。  相似文献   
10.
优化以单井产量监控为基础的链状采油生产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链状采油生产管理系统的构成,重点讨论了链状采油生产管理主要节点及支持节点的优化与实施,旨在加强优化现场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