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含油污水中油珠粒径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是评价水中油乳化和分散程度的依据,是设计除油装置的基础参数之一,是鉴定除油效果的科学指标。含油污水除油的难易与含油量有直接关系,然而其关键却取决于油珠粒径的大小及其分布状况。测定油珠粒径及其分布规律,有许多方法,诸如显微镜计数法、沉降法及光散射法等。一般情况下,含油污水是很不稳定的分散体系。在沉降过程中,其沉降高度上的分层不明显,因而影响了沉降法的运用。从微观角度看,不同粒径的油珠在体系内的  相似文献   
2.
沁水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砂岩大多含有一定数量的游离气,并常常与煤层气藏相伴生,成为煤层气资源的有效补充。由于其成藏具有致密砂岩气低孔低渗、连续分布的特点,往往与深盆气混淆,其成藏主控因素也难以正确认识。在大量实际数据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法,弄清了其成藏主控因素,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该类气藏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该类气藏是煤层气散失过程中暂留于砂岩中形成的,与煤层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在煤层含气的前提下,砂岩顶板泥岩排替压力是砂岩游离气含量最主要的控制因素,其次是砂岩孔隙度。因而应在煤层气含量高、盖层突破压力大与砂岩孔隙度较高的地区寻找这类气藏。  相似文献   
3.
试验证明,根据大庆油田的含油污水情况,采用粗粒化—斜板除油装置的除油效果是较好的。只要合理选择设计参数和工艺流程,在污水停留一小时的条件下,不投加混凝剂就可以把含油污水的含油量降低到注水标准以下。  相似文献   
4.
基于层序地层学,将华北地台东部下奥陶统划分为新厂阶和道保湾阶。早奥陶世海水较浅,发育浅海和海岸两种沉积环境,自南往北由古陆边缘沉积区过渡为碳酸盐台地沉积区,局限台地和潮上云坪发育。台地呈“中凹边凸”凹面式隆升,南北升降差异逐渐加大,沉积-沉降中心的延伸方向由东西延展向南北方向发展,显示了多种构造应力综合作用而又存在优势方向的特点。相对海平面继承了寒武纪末期的降低趋势,海退大致自NW向SE,台地衰退,云坪和局限台地向东扩展,开阔台地向北、向东退缩。沉积相南北分区的特点使得岩性分区显著,从台地区到潮坪相区,由灰岩过渡为白云岩。需要注意的是,本区云坪亚相准同生白云岩特别发育,中新生代盆地下奥陶统特别是亮甲山组白云岩发育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区域地质、地层厚度、沉积特征以及断裂活动强度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济阳坳陷惠民凹陷不同时期的构造活动特征与沉积中心迁移规律,阐明了其动力学机制,并对沉积中心进行了重新厘定,提出了圈定沉积中心的具体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惠民凹陷新生代存在东、西两个动态变化的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除Es4期外沉积中心与沉降中心基本吻合,Es4期沉积中心已迁移到临邑西南,而沉降中心仍在滋镇西;Es4-Es3期是沉降中心迁移的重要转折期,主要发生南北向迁移,Ek-Es4和Es3-Ed时期以东西向迁移为主;西区沉积中心的迁移轨迹呈“S”形,东区为逆时针迁移。控凹断裂主要在Ek和Es4期活跃,Es3-Ed期则是控洼断层占据主导。无论是控凹断裂还是控洼断裂均受NNW向伸展构造以及兰聊、郯庐断裂右行走滑作用控制,这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速度和角度变化引起的地幔对流及印度板块的远源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由于前人对华北地区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的系统研究较少,其沉积格局及演化规律尚不明朗。基于层序地层学理论,根据华北地区上三叠统整体发育特征,将其划分为卡尼阶和诺利-瑞替阶共 2 个等时地层单元,并以优势相法分别编制了岩相古地理图。晚三叠世华北地区整体上东高西低,地层东薄西厚,以陆相沉积为主。主要沉积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和南华北地区,前者为开阔的内陆坳陷湖盆,岩相北粗南细,厚度北薄南厚,沉积中心偏南,上三叠统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盆地中西部地区;后者由一系列小型湖盆组成,沉积中心位于西北部,以济源地区上三叠统最为发育,其他地区仅为零星分布,储层物性总体较差,上三叠统油气资源匮乏。通过对华北地区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明确了盆地演化、沉积体系、烃源岩、储集层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要存在自生自储、上生下储和下生上储等 3 种生储盖组合类型,指出了鄂尔多斯盆地盐定三角洲、环县三角洲、甜水堡三角洲和环县-甘泉地区以及济源盆地为其油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7.
基于沁水盆地郑庄—樊庄区块煤层气藏与顶板致密砂岩气藏之间存在共生性与不对称性迁移的现象,提出了共生成藏微观输导体系的概念。以煤系储层微观输导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压压汞实验、低温液氮吸附测试和核磁共振分析等方法,对静态微观输导体系的特征和动态输导机制研究后发现,研究区煤岩静态微观输导体系由过渡孔—微孔为主导的孔隙型输导要素与高密度、高角度的裂隙型输导要素构成;构造抬升引起的降压是煤层气微观输导的动力。古近纪末期至现今,由于构造抬升引起压力变化使得煤岩吸附气解吸,每吨煤解析出14.29 m~3的甲烷。古近纪末期(距今约30 Ma),甲烷分子在煤岩孔径范围内发生Fick型扩散;现今在孔径为5~15 nm的煤岩中发生过渡型扩散,在孔径为15~100 nm的煤岩内发生Fick型扩散。  相似文献   
8.
以明确华北地台中奥陶世沉积格局分布及演化特征为目的,基于层序地层学理论,将华北地台东部中奥陶统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并以三级层序为单位进行沉积相分析和岩相古地理编图。从层序地层的等时性出发,研究了本区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特征。华北地台东部中奥陶世以持续海侵为主,层序地层的发展受海侵规模、时间及短暂海退的影响,中部地层发育最为齐全。古地理格局总体上表现为南北高、中间低,早期至晚期演化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明显的发展性。古地理环境受构造和海平面变化综合作用的影响,随着海侵扩大,云坪沉积减少,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占据绝对优势。各期沉积相的分布格局有所差异,但整体而言,继承性明显,南北两侧的隆升格局造成南北分化显著,沉积相带南北对称,开阔台地常为南北两侧的局限台地所夹持,反映了构造隆升背景下沉积环境对海平面变化的敏感性。沉积过程的多旋回性和岩性组合的韵律性使得中奥陶统形成了多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中新生界保存条件较好的渤海湾盆地区为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9.
油田含油污水的粗粒化除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水采油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水,不仅数量大,而且含油量和乳化程度也较高。大庆油田含油污水一般含油量为1000~2000ppm,最高可达5000ppm。用《静止浮升法》测定,油珠粒径大于100微米者仅占含量的1/3,其余均小于100微米,其中小于10微米者达10%。目前油田含油污水处理,通常采用除油、过滤两段流程。除油是处理流程中重要环节,如何提高除油效率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油田上普遍使用的除油构筑物,是立式普通除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助于日本田中和美的分离粒径法则,采用矢量关系和几何相似理论,推导出密度小于水的油珠浮升规律的关系式,并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斜板除油的水力计算方法,这对于斜板除油的设计和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