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9篇
化学工业   9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1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页岩气开发目标区优选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对页岩气的研究已经起步,但至今尚未建立完善的页岩气目标区优选体系,这制约了我国页岩气大规模工业化开发的步伐。在收集大量的页岩气基础资料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页岩储层地质因素对页岩气富集丰度和开发效果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页岩气目标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利用无量纲化指标处理方法对所确定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对目标区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最后以中国部分页岩气试验区为例进行了综合评价、排序。其成果实际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地指导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了预测超深储层物性,采用超深储层孔隙度测井曲线数据,应用地质统计学,即实验变差函数来计算不同深度下孔隙度实验变差函数值,并拟合出孔隙度随油气藏埋藏深度连续变化关系表达式,总结了超深层油气藏储层岩石孔隙度随油藏埋藏深度或有效覆压的变化规律。同时,通过数学计算,对孔隙度进行处理和分析,建立了不同埋藏深度下超深层油气藏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宏观模型。该研究对深入了解超深层油气藏的产能及预测超深层油气藏的开发动态和采收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石英砂与树脂覆膜砂实验渗透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出砂气藏,支撑剂对其开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渗透率又是支撑剂重要性能。石英砂和树脂覆膜砂有着不同渗透率,主要通过室内实验方法研究,分别用气测和液测它们的渗透率。气测时,改变气体的流速,分析不同流速和不同时间对渗透率的影响。液测时,分别在不定轴向压力下改变液体流速,稳定轴向压力下改变液体的流速,分析轴向压力、流速以及不同时间对渗透率的影响。该研究对深入了解油气藏的开发动态和采收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CO2 吞吐作为常规油藏的一种有效增产方式,在致密油藏中尚未普及。为研究CO2 吞吐在致密油藏的新特征,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扩散系数、渗透率、储层非均质性及吞吐周期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CO2 扩散系数在致密油藏中不能忽略,扩散系数的大小影响了最终采收率。对于渗透率越低,储层非均质性越强的致密油藏,采用CO2 吞吐增油效果更加明显,而随着吞吐轮次增加,增油效果逐渐减弱。研究新进展对致密油藏优选CO2吞吐增油措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致密油通常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在启动压力梯度存在及一定假设的前提下,分析原油在地层中由基质流向裂缝的渗流规律。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了在一维空间下的压力、渗透率、岩心尺寸等因素与衰竭采出程度的关系,并绘制了三维图版。结果表明,当岩心尺度很小时,影响采出程度的主要因素为衰竭压差;而当尺度增大时,衰竭采出程度与岩心长度及渗透率的关系越来越显著。根据所得结论在一维条件下提出了考虑各种因素下的计算采出程度的经验公式,并将空间扩展到三维,在一维的基础之上修正公式,得出了三维基质块衰竭采出程度的经验公式,对生产实践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大宛齐油田属于疏松砂岩油藏,主力产油层段为第四系和上第三系的康村组。油层埋深浅、胶结疏松、压实作用差造成油层出砂严重,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绝大部分油水井如果不防砂就无生产能力.本文从地质因素和开采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本区油层出砂原因与机理,在借鉴国内外类似疏松砂岩油藏防砂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油田的三种防砂技术:高压一次充填防砂工艺、机械双重防砂工艺以及激光割缝筛管-压裂砾石充填防砂工艺。并对此三种技术的防砂适应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宛齐油田可以针对不同层系、不同井况的出砂问题选用最佳防砂技术.以保证油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针对低渗透稠油油藏渗流阻力大、注入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以化学生热剂和裂解催化剂组成复合降黏体系实现井下双效降黏的开发技术。室内通过高压反应釜实验优选了化学生热剂的反应条件和裂解催化剂的种类,并通过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了化学剂不同注入方式下的驱油效果和注入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以p H=2、200 m L等体积摩尔浓度均为4 mol/L的Na NO2溶液和NH4Cl溶液组成的化学生热体系具有最佳的反应条件,对于500毫升的高温高压反应釜在反应6 min后可达到温度峰值204℃和压力峰值13.4 MPa,相对于初始条件升温149℃;以油酸镍(主催化剂)、7%甲酸(供氢体)、7%尿素(助剂)及0.1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乳化剂)组成的催化体系具有最高的降黏率,对牛圈湖油田地面脱气原油的降黏率可达65.3%;五种不同的注入方式中,水驱、化学生热交替驱(先注Na NO2)、化学生热交替驱(先注酸性NH4Cl)、化学生热焖井间歇驱、化学生热催化裂解焖井间歇驱采收率分别为30.6%,38.8%,40.8%,43.7%,49.0%,化学生热催化热裂解焖井间歇驱采收率最高,注入能力最佳,驱油能量最足,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8.4%。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微生物驱油效果,开展了施工因素对微生物强化采油效果影响的物理模拟试验。利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将注入方式、注入量、关井时间及重新开井时的微生物驱替速度分3个水平进行微生物驱替试验。驱替试验按在水驱之后注入微生物关井一段时间、再利用微生物发酵液驱替的顺序进行。评价各因素在不同水平组合下的采收率,从而优选出各因素最佳水平。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的驱替试验结果优化,采用无机培养基和接种活化的菌液按照1:1的段塞注入方式,注入量为0.6倍孔隙体积,关井2 d,重新开井时的驱替速度为3倍孔隙体积/h时微生物强化采油效果最佳,这一最优组合方式在水驱产水率达到95%的基础上,采收率可以进一步提高近32百分点。这表明微生物注入方式等施工参数对微生物强化采油效果有较大影响,在实际施工中应先进行参数优化,以取得最佳强化采油效果。   相似文献   
9.
异常高压凝析气藏具有储层物性变化幅度大和反凝析的特点,压降曲线特征比较复杂。在考虑储层孔隙及地层水压缩系数随压力变化大的特点基础上,基于储层流体摩尔守恒建立了异常高压凝析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同时研究了岩石和地层水膨胀以及反凝析现象等对凝析气藏压降曲线的影响。通过实验实测数据和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该方程较好地反应了异常高压凝析气藏的特点,可以用于气藏的储量计算和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10.
川西北栖霞组气藏属于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其开发成本巨大,急需准确评价储层的孔喉结构并明确该区块的生产能力,但碳酸盐岩储层孔喉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多尺度性,目前缺乏准确评价其完整孔喉结构的有效手段。为此,结合数字岩心和高压压汞法优点,建立了评价碳酸盐岩微米-厘米级孔喉结构的方法,并利用室内渗流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1)利用数字岩心法定量表征岩样表面溶洞和大孔隙,校正高压压汞法得到的毛管压力曲线,弥补了高压压汞法测试尺度局限,可准确评价碳酸盐岩微米-厘米级孔喉结构。(2)用该方法评价碳酸盐岩完整孔喉结构,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岩样的孔喉分布范围和分选系数均增大,裂缝-孔洞型岩样双重孔隙特征和储渗能力优势显著,与岩石基础物性更加吻合。川西北栖霞组储层的完整孔喉结构具备气井高产稳产的基础,寻找裂缝发育区是该区块气井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