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11篇
矿业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2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剖面测制、室内薄片鉴定和粒度分析等,对西大岗露头区核桃园组的沉积相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该套地层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同时发现,核二段中亚段与上亚段的接触界面为沉积环境突变界面,该界面之下主要为三角洲沉积,界面之上突变为深湖-半深湖相沉积,具有明显的"跳相"现象.另外,通过X衍射及微量元素分析,发现上述接触界面富含沉积型黄铁矿.综合以上研究认为,核二段中亚段与上亚段的接触界面属裂离不整合性质,可能系北东向控盆断裂——曲洼断裂强烈的伸展作用所造成,由此造成了接触界面上下沉积环境的突变,裂离不整合面是这一沉积构造环境转变的物质表现.这一认识不仅对于陆相沉积盆地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南阳凹陷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输导体系多解性和更客观、准确地对其进行评价,该文对我国各主要含油气盆地输导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总结,提出了基于油气输导机制的输导体系分类方案,将输导要素划分为3大类:第一类为必要的输导要素(包括输导空间、输导动力和输导流体);第二类为描述输导体系重要特性的输导要素(如输导方向、输导能力);第三类为补充说明输导体系的输导要素(如输导体系的规模与层次、形成与作用时期等)。提出的基于输导机制的输导体系命名原则为:输导体系规模与层次+形成与作用时期+输导能力+输导方向+输导动力+输导空间。同时根据各输导要素对油气运聚成藏的贡献,建立了各类输导要素优劣的定量评价标准与赋值原则。总结了成藏期古输导体系恢复方法和步骤,其中古孔隙和古构造的恢复是成藏期输导格架建立的关键。这为输导体系定量评价奠定了基础,从而可以更好地根据输导体系预测潜在油气藏,提高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温压系统的形成与演化对油气远源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以系统热力学理论为指导,在盆地温度场和压力场分析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盆地温压系统的特征、演化及其对油气远源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盆地隆起区具有高地温、高地温梯度和高大地热流的特征,坳陷区则相反;坳陷区普遍发育超压,并向盆地边缘呈不规则环状降低,盆地南部及腹部坳陷区发育强超压,盆地东部次之,西北缘以弱超压为主。垂向上盆地发育P-T3、J1-J1s和K1tg-E2-3a三套相对封闭的温压系统。海西期盆地沉降速率较快,P-T3期温压系统超压积聚;至燕山期构造运动强烈,凸起边缘切穿盖层的断裂活动频繁,地层温压场调整,油气突破盖层运移与聚集,是该区远源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喜马拉雅期盆地主要为南降北升的掀斜运动,断裂活动微弱,相对封闭性温压系统的发育使油气保存条件优越。平面上远源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盆地西北缘、莫北―莫索湾地区、陆梁隆起及东部隆起等低温压场区,是准噶尔盆地远源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4.
临南地区煤型气成藏主控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阳坳陷临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层分布广泛,其煤质优良,演化程度适中,具有形成中型煤型气藏的物质基础。该文从煤系地层烃源岩体描述、沉积埋藏及热演化史分析入手,通过有效生气中心确定、优势运聚方向分析、储盖组合研究及藏后生演化的探讨,指出了研究区煤型气藏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从而解释了近期钻探多种依据,并指明了下一步钻探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根据野外露头和钻井资料,建立了华北地区龙王庙期层序地层格架,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龙王庙阶地层以杂色云泥岩、泥云岩、白云岩、页岩和灰岩为主,认为该期地层具有明显的南北厚中间薄、东厚西薄的特点,且研究区东北部和东南部是当时的沉积沉降中心,沉积厚度较大。研究发现,该期沉积相类型主要有陆棚相和潮坪相(泥坪、云坪、泥灰坪和灰坪),华北地台东南部和东侧郯庐断裂附近基底沉降较为强烈,发育陆棚相沉积,其余大部分地区广泛发育潮坪,尤以泥坪相最为发育。值得指出的是,华北地区龙王庙期石家庄-济南一带发育云坪沉积,形成了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华北地台中新元古界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程度以及生烃演化史等的分析,全面对比了以蒙陕裂陷槽为代表的华北地台西部和以冀辽裂陷槽为代表的华北地台东部中新元古界的生烃条件,结果表明,冀辽裂陷槽中新元古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为优质烃源岩;蒙陕裂陷槽中新元古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低,尽管类型也较好,烃源岩仅为中等-偏差。华北地台东、西部中新元古界现今热演化程度较为接近,但其热演化过程差异较大,东部自晚古生代以后持续抬升,上覆地层剥蚀殆尽;西部则持续沉降,至中生代方达到最高演化程度。总体看来,华北地台中新元古界有利生烃区首推冀辽裂陷槽,其次为蒙陕裂陷槽和豫陕裂陷槽。  相似文献   
7.
茫崖坳陷下第三系有机酸形成演化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机酸的形成及分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烃源岩的有机质在向干酪根及油气的转化过程中不断地释放出酸性成分 ,释放的有机酸进入储集层水体将改变水介质性质 ,使地层水由碱性变为酸性 ,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通过恢复地层中的有机酸形成过程 ,正确确定烃源岩排酸量及介质中有机酸的浓度 ,有助于预测研究区储集层次生孔隙的形成、发育和分布状况。文中应用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的实测数据 ,建立了研究区内Ⅱ型干酪根的有机酸生成及演化模式。以模式为指导 ,结合地层压实理论定量恢复E23 和N1 两套烃源岩的有机酸形成演化过程及空间展布特征 ,指出潜在的储集层次生孔隙发育带分布于油泉子构造、咸水泉构造、南翼山构造和南乌斯构造等。图 2表 1参 4(徐怀民摘 )  相似文献   
8.
青东凹陷油气资源潜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东凹陷是济阳坳陷的一个次级的构造单元,位于渤海浅水海域。该凹陷主力油源层埋藏浅,成熟度低,人们对其勘探潜力认识不足。文章对青东凹陷石油基础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其深洼区烃源岩已经成熟;并提出凹陷构造运动微弱,保存条件较好,以及油气近距离成藏等新认识;经研究认为有利勘探区域为靠近生油中心的各类构造和地层 圈闭。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滩海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盆地数值模拟方法对渤海湾盆地滩海地区的油气资源量进行了计算,油气总资源量为63.1625×108t,其中石油资源量为53.1247×108t,天然气资源量为10.0378×1011m3.按资源丰度和未探明资源量等指标对13个凹陷进行了分级,其中I级凹陷9个、Ⅱ级凹陷4个.综合考虑探明储量、探明程度、潜在资源量及资源丰度等因素对37个构造带进行了评优排序,其结果为I类构造带10个,Ⅱ类17个,Ⅲ类10个.该项研究明确了渤海湾盆地滩海地区的油气资源潜力及资源序列,指出了有利的勘探方向,为科学编制油气勘探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台区早-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原理,建立了华北地台区下-中侏罗统的地层划分对比格架,并分别编制了早、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图。由于印支运动末期华北地台区整体抬升,下侏罗统的沉积范围与上三叠统相比明显缩小。中侏罗统在华北地台区沉积范围较下侏罗统明显加大,除鄂尔多斯盆地、南华北地区外,在渤海湾盆地也出现较多的中侏罗统沉积。下侏罗统的沉积中心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侏罗统在鄂尔多斯盆地沉积范围较下侏罗统明显扩大,沉积中心逐渐向西北方向迁移。南华北地区下侏罗统沉积区主要分布于合肥盆地和济源盆地,中侏罗统在南华北地区的沉积盆地增多,除合肥盆地、济源盆地外,在黄口、周口、义马等盆地也发育了部分沉积,并且均受到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的联合控制。在渤海湾盆地下侏罗统仅北部有少量沉积,中侏罗统盆地分布范围明显扩大,济阳坳陷区、临清坳陷区、黄骅坳陷区均出现了大面积的沉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