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5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平井试井分析是水平井渗流理论的一个重要应用。为了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最大限度地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在前人理论基础上对低渗透水平井试井进行了详细研究,详尽分析了水平井试井的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流动段的划分及其曲线特征,最后用低渗油田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渗吸作为裂缝性致密砂岩油藏水驱采油的主要机理受到广泛关注。针对目前渗吸实验存在的不足,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8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Amott法及渗吸—核磁联测等实验手段,对研究区储层性质和渗吸采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微孔和介孔以平板型狭缝毛细孔为主,喉道分散,属于细喉道、细—微孔隙型地层;影响渗吸采收率的主要因素中,储层品质和最大连通孔喉半径与渗吸采收率呈正相关,比表面与渗吸采收率呈负相关,而相对润湿指数的增加和界面张力的减小均有利于渗吸过程的进行。由此可知,孔隙结构好且孔喉连通程度高的亲水性致密砂岩储层渗吸作用明显,并初步判断在该区实行压裂后渗吸作用将对储层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对于非均质性严重的油藏,若化学驱阶段一直采用单一的聚合物作为驱替介质,则较易发生剖面反转,使注入液沿高渗层突进,低渗层少进或不进,一旦水流优势通道形成,含水将快速回升,导致聚驱有效期短,效果变差,聚驱效率变低.为了提高聚驱效率,研制了在渤海Z油田聚驱中后期能够发挥"调"和"驱"协同增效作用的高粘界面活性聚合物体系以及速溶交联聚合物增效体系,并通过室内实验对2种体系及普通AP-P4聚合物进行溶液性能、注入性及驱油性能的对比研究,从而优选出了更适合渤海Z油田的聚驱中后期增效体系,达到改善注聚开发效果、提高聚驱采收率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粘界面活性聚合物及速溶交联聚合物体系均具有较好的耐温性能、增粘效果及注入性,高粘界面活性聚合物界面活性较强,速溶交联聚合物体系具有良好的成胶性能,均符合现场施工要求.3种体系驱油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粘界面活性聚合物系>交联聚合物增效体系>普通聚合物AP-P4体系,推选高粘界面活性聚合物作为渤海Z油田聚驱中后期调驱增效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测量界面张力的方法很多,但最受关注的是旋转滴法。SVT20旋转滴界面张力仪是从德国进口的测量界面张力的一种新型仪器,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但是由于在测量界面张力的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从转速、液滴体积及光源亮度的选择、气泡的影响和排除等方面,对如何使用SVT20旋转滴界面张力仪准确测量界面张力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得到测量界面张力的转速范围为5 000~8 000 r/min、注入液滴的体积为0.3~0.8 μL时测量结果准确。理论上界面张力越低的驱油剂其驱油效果应该越好,在室内对一些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界面张力测量,并做了相应的岩心驱替试验,试验结果与理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界面张力和岩石润湿性是影响毛细管压力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研究表面活性剂对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可以充分发挥渗吸作用、提高低渗透油田原油的渗吸采收率。利用7块不同渗透率的亲水人造岩心,通过渗吸试验、旋滴法和动态接触角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油水界面张力、水湿表面润湿性、毛细管压力以及渗吸采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随着表面活性剂RS-1质量分数的增大,油水界面张力先有较大幅度降低后略有升高,最后趋于平稳;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改变水湿表面润湿性的能力,且能降低毛细管压力、提高渗吸采收率。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效果明显,并且复配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的效果比单一活性剂好,岩样渗吸采收率与油水界面张力和毛细管压力的对数呈线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受平台寿命的限制,海上油田开发周期较短,油田早期注聚是海上油田一项不可忽略的探索技术.目前,渤海油田已实施了 3个注聚油田、44 口注聚井的注聚规模,取得了良好的增储上产效果.Z油田在早期注聚之后又面临井网加密的需求,在原来的注聚井排中穿插了注水井,使地层中出现了水聚干扰态势,生产井端也出现了含水回升现象.本研究借助油藏工程的分析方法,通过数值模拟的技术手段,模拟了该油田通过加密井网、缩小井距,从而在注聚后期改反九点井网为排状井网的全生产过程,再现了该油田二元复合驱后期水驱干扰的形成过程,分析了井网加密后水聚干扰形成的机理,设计并优选了能够改善水聚干扰现象的多种方案.最终得出了水聚干扰前缘的驱动方式及水聚干扰机理,并优选出改善水聚干扰效果最好的排状注聚及排内交替注入方案.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超前注水机理的研究及现场试验,在低渗透油藏中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降低了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的地层伤害和油井的初始含水率,因而提高了投产初期油田的产量,降低了递减率。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于渗吸的研究多集中于润湿性和界面张力,微观孔隙结构作为影响自发渗吸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被忽略。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致密砂岩渗吸过程中的油水分布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恒速压汞、氮气吸附、高压压汞等试验手段求取了平均孔喉比、比表面、孔隙尺寸等表征微观孔隙特征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微观孔隙结构对渗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致密砂岩渗吸过程中,中等尺寸的孔隙采出程度最大;孔隙度与渗吸采收率相关性不大,而渗透率越大,储层品质越好,渗吸采收率越高;平均孔喉比和比表面均与渗吸采收率负相关,比表面越大,中小喉道分布越多,孔喉比越大,越不利于渗吸流体的吸入和非润湿相的排出;中等孔隙比例越大,渗吸采收率越高,而由于黏滞力的作用部分小孔隙无法进行有效的渗吸,小孔隙比例增大对于渗吸采收率的提高不利。因此,储渗性能较好、中等孔隙占比较高的致密砂岩储层更适宜采用渗吸采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