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移动通信、卫星通信迅速发展的今天,VHF通信仍是船舶导航、避让、海事救助以及安全信息发布的重要手段。本文就长江航运安全与VHF通信的紧密联系,针对VHF通信的必备性、不可替代性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油气田勘探与开发中,低渗透储层产能测井预测是一个关键也是一个难点。依据测井、测试和岩心实验资料,首先针对自然生产与压裂生产的不同生产措施,确定物性下限,孔隙度10%、渗透率1×10-3μm2为自然生产储层物性下限,孔隙度6%、渗透率0.1×10-3μm2为储层产能物性下限;然后根据生产情况,将产能分为自然生产、压后产气大于10 000m3/d、压后产气3 000~10 000m3/d和压后无产4个等级,总结常规测井响应特征,采用自然伽马与密度—中子视石灰岩孔隙度差值结合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建立产能分级预测模型;其次由渗流力学和毛管理论可知,压后每米无阻产气量与可动流体孔隙度呈现指数关系,利用核磁共振测井确定储层有效流动孔隙度,建立压后每米无阻产气量测井定量预测模型;最后将产能测井预测模型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某地区石盒子组低渗透天然气储层的产能预测,预测结果与测试结果符合很好,压后定量预测结果与测试结果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3.
超细纤维合成革(简称超纤革)是替代天然皮革的理想材料,但超纤革的透水汽性能与天然皮革相比仍存在差距,有待提升。文章概述了超纤革的制备过程,分析了超纤革的性能及其在透水汽性能方面的不足,并从超纤革的主要组分,即超纤革基布和聚氨酯树脂入手,探讨了超纤革透水汽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总结了对超纤革基布的水解、增加活性基团和亲水剂等改性方法,阐述了对聚氨酯树脂的填料、接枝聚合和共混等改性措施,探讨了对超纤革的后整理改性选项,最后提出了超纤革透水汽性能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发射机维护改造的两例经验,一例是对功放板的改造,可大大提高更换功放管的速度,同时也保护了功放板不被损坏,另一例是介绍如何用风压开关改造原发射机风检测装置,实现低成本高可靠的改造。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神经网络因其强大的表征能力逐渐取代传统的机器学习成为自然语言处理任务的基本模型。然而经典的神经网络模型只能处理欧氏空间中的数据,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篇章结构,句法甚至句子本身都以图数据的形式存在。因此,图神经网络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并在自然语言处理的多个领域成功应用。该文对图神经网络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述,首先介绍了图神经网络的核心思想并梳理了三种经典方法: 图循环网络,图卷积网络和图注意力网络;然后在具体任务中,详细描述了如何根据任务特性构建合适的图结构以及如何合理运用图结构表示模型。该文认为,相比专注于探索图神经网络的不同结构,探索如何以图的方式建模不同任务中的关键信息,是图神经网络未来工作中更具普遍性和学术价值的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哈萨克斯坦扎纳若尔油田82块碳酸盐岩岩心的压汞及物性分析资料为基础,对比分析Swanson模型、Capillary-Parachor模型、Winland模型、Pittman模型、Nelson模型和δ函数模型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的精度。结果表明,这6种渗透率预测模型对孔隙结构复杂的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的预测精度均较差,但Swanson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其他5种模型。进一步分析Swanson模型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的适用性,认为该模型不能反映储层微裂缝对渗透率的影响,也不能反映复杂的孔喉半径分布特征对渗透率的影响。对于孔喉半径分布呈多峰特征的碳酸盐岩岩心,孔喉的发育对储层的渗透率都有贡献,不存在优势孔喉区域,而Swanson模型将毛管压力曲线拐点处对应的孔喉半径作为岩心发育的优势孔喉半径,且忽略了孔喉半径分布呈双峰特征的岩心中发育的小孔喉对渗透率的影响,导致Swanson模型计算的渗透率误差较大。因此,以Swanson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孔隙度、歪度和分选系数等孔隙结构参数的改进渗透率预测模型,将该模型与Swanson模型进行对比,发现改进渗透率预测模型对孔隙结构复杂的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的预测精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聚碳酸酯(PC)纺织产品的开发与应用,阐述了聚碳酸酯的分类及性能、PC静电纺丝、熔融纺丝以及PC非织造布的研究进展,分析了PC纺丝及其纺织品研究现状,并结合我国对高性价比、功能型和绿色可循环利用纺织品的发展需求,对PC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